慣性反轉效應是市場的偶然還是普遍規(guī)律
本文關鍵詞:慣性反轉效應是市場的偶然還是普遍規(guī)律
更多相關文章: 慣性效應 反轉效應 彈塑性模型 全樣本 市場效率
【摘要】:本文基于股票價格波動的彈塑性理論,從一個新的視角探討了中國金融市場中的慣性和反轉的金融異象。通過采用2005-2011年A股市場的全樣本數(shù)據(jù),實證檢驗股票價格的彈性和塑性特征,從而一定程度上驗證了反轉效應和慣性效應的原因,進而證明市場慣性和反轉這種金融異象普遍存在于中國A股市場。區(qū)別于以往的研究,本文不再僅僅對表現(xiàn)"最優(yōu)"和"最差"的股票樣本進行檢驗,轉而對市場中全部的股票樣本進行了分析。研究成果對于探討價格變動的內(nèi)在規(guī)律性具有理論意義和實證價值。在此基礎上,本文還分年度對彈塑性系數(shù)進行了估計,證實了隨著中國證券市場制度建設的深入,證券市場逐步發(fā)展成熟,市場效率逐漸提高。
【作者單位】: 中山大學國際商學院;
【關鍵詞】: 慣性效應 反轉效應 彈塑性模型 全樣本 市場效率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股價彈塑性與中國市場的股票鎖定量問題研究”(12CJY116)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項目基金“股票價格波動的彈塑性、模型及應用研究”(11YJC790259) 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專項資金“股票鎖定量及其在金融監(jiān)管和投資分析領域的應用研究”(1209136)資助
【分類號】:C812;F832.51
【正文快照】: 一、引言傳統(tǒng)有效市場假說(Efficient MarketHypothesis,EMH)認為:在一個有效率的市場中,證券的價格充分反映了所有可獲得的信息。股票價格收益在統(tǒng)計上不具有記憶性,所以投資者無法根據(jù)歷史的價格來預測其未來的走勢(Fama,1970)。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有效市場假說曾占統(tǒng)治地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翟愛梅;王雪峰;;基于量價關系的股價塑性和彈性研究[J];財經(jīng)理論與實踐;2010年02期
2 翟愛梅,王雪峰,馮英浚;股票價格的塑性理論模型[J];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2005年09期
3 魯臻;鄒恒甫;;中國股市的慣性與反轉效應研究[J];經(jīng)濟研究;2007年09期
4 劉博;皮天雷;;慣性策略和反轉策略:來自中國滬深A股市場的新證據(jù)[J];金融研究;2007年08期
5 潘莉;徐建國;;A股個股回報率的慣性與反轉[J];金融研究;2011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唐平;劉燕;;基于宏觀經(jīng)濟變量的中國股市波動分析[J];財經(jīng)科學;2008年06期
2 張躍龍;譚躍;;后股權分置改革時代 A股慣性與反轉異象研究[J];財會通訊;2010年24期
3 翟愛梅;王雪峰;;基于量價關系的股價塑性和彈性研究[J];財經(jīng)理論與實踐;2010年02期
4 陳華良;;基于動量和反轉的行業(yè)配置策略[J];當代經(jīng)濟;2011年14期
5 孫茂竹;黃羽佳;張永冀;;財務困境風險、市場異象與資產(chǎn)定價效率[J];當代財經(jīng);2009年12期
6 黃飛雪;馬曉佳;侯鐵珊;;一種基于材料形變理論的股價塑性冪指數(shù)模型[J];系統(tǒng)工程;2008年04期
7 方立兵;曾勇;郭炳伸;;動量策略、反轉策略及其收益率的高階矩風險[J];系統(tǒng)工程;2011年02期
8 文華;;發(fā)展中國家股票市場的動量效應[J];國際金融研究;2010年08期
9 鄒文理;王曦;;預期與未預期的貨幣政策對股票市場的影響[J];國際金融研究;2011年11期
10 宋云玲;李志文;;A股公司的應計異象[J];管理世界;2009年08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張榮武;沈慶元;;投資者確認性偏差與信息反應機制的實證研究[A];中國會計學會財務成本分會第25屆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2 張榮武;沈慶元;;投資者確認性偏差與信息反應機制的實證研究[A];第三屆海峽兩岸會計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3 楊忠海;孫營;;管理層動機、盈余管理方式與投資者情緒[A];中國會計學會2013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3年
4 蔡洪文;張旭輝;朱波強;;賣方理性下的異質主觀信念與資產(chǎn)定價[A];“兩型社會”建設與管理創(chuàng)新——第十五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上)[C];2013年
5 張永冀;汪昌云;華晨;;歷史價量信息在價格發(fā)現(xiàn)中更有效嗎?——基于中國證券市場的數(shù)據(jù)分析[A];“兩型社會”建設與管理創(chuàng)新——第十五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上)[C];201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學明;我國證券投資基金投資行為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2 廖佳;非獨立策略投資者行為與股市異象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3 周暉;基于投資者異質信念的證券市場盈余公告效應研究[D];湖南大學;2009年
4 李根;適應、演化與金融市場動態(tài)[D];天津大學;2010年
5 龍振海;中國上市公司機構投資者作用效力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1年
6 宋球紅;異質信念下資產(chǎn)定價理論與實證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7 陳華良;積極投資組合管理中的行業(yè)配置[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8 方立兵;引入高階矩的資產(chǎn)定價、波動率建模與風險測量[D];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9 皮天雷;法與金融:理論研究及中國的證據(jù)[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08年
10 王景;異質信念、賣空限制與股價行為[D];廈門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譚興河;投資者情緒與股票收益[D];浙江工商大學;2010年
2 張靈;證券投資基金對我國股票市場穩(wěn)定性的影響研究[D];浙江財經(jīng)學院;2010年
3 吳迪;滬深A股市場收益異象的實證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4 肖契志;股票市場反轉效應與動量效應演化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5 劉廣琴;中國股市風格動量和風格反轉的實證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0年
6 劉杰;中國股市動量效應及動量利潤分解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1年
7 王璞;中國股市的動量與反轉效應[D];上海交通大學;2011年
8 曹峰;美國股票市場交易行為及慣性和反轉策略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1年
9 丁軍廣;我國A股市場行業(yè)輪動規(guī)律研究[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11年
10 張賽君;中國證券投資基金動量交易行為實證研究[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09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林松立,唐旭;中國股市動量策略和反向策略投資績效之實證研究[J];財經(jīng)科學;2005年01期
2 翟愛梅,王雪峰,馮英浚;股票價格的塑性理論模型[J];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2005年09期
3 吳世農(nóng),吳超鵬;我國股票市場“價格慣性策略”和“盈余慣性策略”的實證研究[J];經(jīng)濟科學;2003年04期
4 王永宏,趙學軍;中國股市“慣性策略”和“反轉策略”的實證分析[J];經(jīng)濟研究;2001年06期
5 魯臻;鄒恒甫;;中國股市的慣性與反轉效應研究[J];經(jīng)濟研究;2007年09期
6 張人驥,朱平方,王懷芳;上海證券市場過度反應的實證檢驗[J];經(jīng)濟研究;1998年05期
7 沈藝峰,吳世農(nóng);我國證券市場過度反應了嗎?[J];經(jīng)濟研究;1999年02期
8 于增彪,梁文濤;股票發(fā)行定價體制與新上市A股初始投資收益[J];金融研究;2004年08期
9 劉博;皮天雷;;慣性策略和反轉策略:來自中國滬深A股市場的新證據(jù)[J];金融研究;2007年08期
10 朱戰(zhàn)宇,吳沖鋒,肖輝;中國股市日度反向利潤研究[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2005年03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康朝鋒;上海股市“慣性策略”與“反轉策略”的實證分析[D];廈門大學;2002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展新;侯亞非;;流動家庭的團聚:以北京為例[J];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10年06期
2 周尚意,姜苗苗;北京敬老院空間可進入性分析——以海淀區(qū)敬老院的全樣本調(diào)查分析為例[J];北京聯(lián)合大學學報;2002年01期
3 石靜;胡宏偉;;青年農(nóng)民工返鄉(xiāng)前后生活與社會融入狀況比較研究[J];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編號:110270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huobilw/1102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