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特大型會展建筑公共服務空間設計研究
本文關鍵詞:德國特大型會展建筑公共服務空間設計研究
【摘要】:特大型會展建筑是當代會展業(yè)迅猛發(fā)展的直接產(chǎn)物,標志著會展建筑發(fā)展的新階段,它呈現(xiàn)出獨特且復雜的功能系統(tǒng)與空間結構,在很多方面體現(xiàn)出對以往會展建筑的超越。公共服務空間作為一個多元的子系統(tǒng),是特大型會展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直接服務于不同人群的場所與平臺,也是特大型會展建筑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支撐。德國是位居世界之首的會展強國,在會展業(yè)的發(fā)展過程中,德國把構建世界一流的會展場館當作穩(wěn)固和發(fā)展其國際會展領先地位的關鍵,在近20年中,德國境內(nèi)相繼擴建和新建了一批超大規(guī)模、超高標準的會展場館,并十分重視綜合發(fā)展公共服務空間和相應基礎設施的建設,其在公共服務空間的功能配置、空間組織及空間品質(zhì)營造等方面具有突出的優(yōu)勢和科學的方法,并配有完善的人性化服務內(nèi)容和多元化服務形式,成為行業(yè)典范,為當代特大型會展建筑設計及運營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和借鑒。本文通過對德國特大型會展建筑的實地調(diào)研,選取德國當代五個最大的典型性建筑實例進行有針對性的專題研究,以德國特大型會展建筑的公共服務空間為研究對象,從觀展者角度,基于人文關懷和特大型會展建筑自身特點,剖析其公共服務空間的功能單元模式、空間組合模式、并以各案例為依托分析公共服務空間總體布局關系、系統(tǒng)組織以及品質(zhì)營造,從而歸納德國特大型會展建筑公共服務空間的特征及其先進的理念、成熟的經(jīng)驗和有益的方法,以期為特大型會展建筑公共服務空間設計提供可參考及選擇的合理設計模式與設計數(shù)據(jù),補充特大型會展建筑的相關建筑學研究資料,以此促進特大型會展建筑和當代會展業(yè)及相關領域的長足發(fā)展。
【關鍵詞】:德國 特大型 會展建筑 公共服務空間
【學位授予單位】:清華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TU242.5
【目錄】: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1章 緒論9-20
- 1.1 研究背景與意義9-12
- 1.1.1 當代會展業(yè)及會展建筑的發(fā)展需求9
- 1.1.2 特大型會展建筑的系統(tǒng)研究需求9-10
- 1.1.3 特大型會展建筑的社會經(jīng)濟需求10-11
- 1.1.4 以德國為例的原因11-12
- 1.2 基本概念闡述與界定12-15
- 1.2.1 基本概念釋義12-14
- 1.2.2 研究范圍界定14-15
- 1.2.3 研究案例選取15
- 1.3 既有研究綜述15-17
- 1.3.1 國內(nèi)外相關研究15-16
- 1.3.2 既有研究評述16-17
- 1.4 研究目的與方法17-20
- 1.4.1 研究目的17
- 1.4.2 研究方法17-18
- 1.4.3 研究創(chuàng)新點18-19
- 1.4.4 基本框架19-20
- 第2章 德國特大型會展建筑發(fā)展及調(diào)研綜述20-44
- 2.1 世界當代會展業(yè)及會展建筑發(fā)展概述20-25
- 2.1.1 當代會展業(yè)的內(nèi)涵及特征20
- 2.1.2 當代會展業(yè)的世界格局20-23
- 2.1.3 世界會展建筑發(fā)展現(xiàn)狀與趨勢23-25
- 2.2 德國特大型會展建筑發(fā)展綜述25-32
- 2.2.1 德國特大型會展建筑發(fā)展背景25-29
- 2.2.2 德國特大型會展建筑發(fā)展現(xiàn)狀及趨勢29-32
- 2.3 德國五個特大型會展建筑案例調(diào)研及發(fā)展現(xiàn)狀32-44
- 2.3.1 漢諾威會展中心 (Hannover Messe)32-35
- 2.3.2 法蘭克福會展中心(Messe Frankfurt)35-37
- 2.3.3 科隆會展中心 (Koelnmesse)37-39
- 2.3.4 杜塞爾多夫會展中心(Messe Düsseldorf)39-41
- 2.3.5 慕尼黑會展中心(Messe München International)41-44
- 第3章 德國特大型會展建筑公共服務空間功能單元模式44-65
- 3.1 特大型會展建筑公共服務空間系統(tǒng)44-47
- 3.1.1 特大型會展建筑功能空間系統(tǒng)類型44-46
- 3.1.2 特大型會展建筑公共服務空間系統(tǒng)界定46-47
- 3.2 特大型會展建筑公共服務空間的功能47-53
- 3.2.1 公共服務空間的功能類型47
- 3.2.2 德國特大型會展建筑公共服務空間的功能組成47-53
- 3.3 德國特大型會展建筑公共服務空間功能單元模式53-65
- 3.3.1 入展登錄功能空間模式53-54
- 3.3.2 餐飲服務功能空間模式54-57
- 3.3.3 商業(yè)服務功能空間模式57-59
- 3.3.4 綜合服務功能空間模式59-62
- 3.3.5 休閑服務功能空間模式62-65
- 第4章 德國特大型會展建筑公共服務空間組合模式65-86
- 4.1 公共服務空間主要分區(qū)65-66
- 4.1.1 特大型會展建筑觀展流線65
- 4.1.2 德國特大型會展建筑公共服務空間主要分區(qū)65-66
- 4.2 德國特大型會展建筑公共服務空間組合模式66-75
- 4.2.1 主入口大廳公共服務空間66-69
- 4.2.2 中央主通道公共服務空間69-71
- 4.2.3 展廳公共服務空間71-75
- 4.3 德國特大型會展建筑公共服務空間細部設計75-86
- 4.3.1 材質(zhì)設計75-78
- 4.3.2 標識和引導系統(tǒng)78-81
- 4.3.3 公共服務設施配置81-84
- 4.3.4 景觀環(huán)境設計84-86
- 第5章 德國特大型會展建筑公共服務空間案例研究86-160
- 5.1 案例一 漢諾威會展中心86-102
- 5.1.1 總體規(guī)劃概況86-87
- 5.1.2 公共服務功能布局87-93
- 5.1.3 公共服務空間組織93-101
- 5.1.4 公共服務空間特征分析101-102
- 5.2 案例二 法蘭克福會展中心102-120
- 5.2.1 總體規(guī)劃概況102-103
- 5.2.2 公共服務功能布局103-107
- 5.2.3 公共服務空間組織107-119
- 5.2.4 公共服務空間特征分析119-120
- 5.3 案例三 科隆會展中心120-133
- 5.3.1 總體規(guī)劃概況120-121
- 5.3.2 公共服務功能布局121-124
- 5.3.3 公共服務空間組織124-132
- 5.3.4 公共服務空間特征分析132-133
- 5.4 案例四 杜塞爾多夫會展中心133-144
- 5.4.1 總體規(guī)劃概況133-134
- 5.4.2 公共服務功能布局134-136
- 5.4.3 公共服務空間組織136-143
- 5.4.4 公共服務空間特征分析143-144
- 5.5 案例五 慕尼黑會展中心144-157
- 5.5.1 總體規(guī)劃概況144-146
- 5.5.2 公共服務功能布局146-149
- 5.5.3 公共服務空間組織149-156
- 5.5.4 公共服務空間特征分析156-157
- 5.6 德國特大型會展建筑公共服務空間特征歸納157-160
- 第6章 結論與啟示160-169
- 6.1德國特大型會展建筑公共服務空間設計理念與設計方法160-165
- 6.1.1 設計理念160-162
- 6.1.2 設計方法162-165
- 6.2 從德國特大型會展建筑公共服務空間看特大型會展建筑未來發(fā)展趨勢165-167
- 6.2.1 特大型會展建筑公共服務空間的發(fā)展趨勢165-166
- 6.2.2 以公共服務空間為主導的特大型會展建筑設計166-167
- 6.3 對中國當代特大型會展建筑設計的啟示167-169
- 結語169-170
- 參考文獻170-173
- 致謝173-175
- 附錄A 德國特大型會展建筑案例實地調(diào)研資料175-180
- 附錄B 德國特大型會展建筑及其公共服務空間統(tǒng)計180-184
- 附錄C 世界特大型會展建筑一覽表184-188
- 附錄D 中國特大型會展建筑規(guī)模統(tǒng)計表(前十五名)188-189
- 附錄E 國家會展中心(原中國博覽會會展綜合體)項目189-193
- 個人簡歷、在學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與研究成果193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建;;解析會展建筑設計中的結構技術與結構表現(xiàn)[J];城市建筑;2013年20期
2 錢海平;會展建筑前期規(guī)劃策略研究[J];新建筑;2002年05期
3 沈微;適用、明朗、親和的會展建筑——華夏陶瓷博覽城會展博覽中心設計特色[J];南方建筑;2003年02期
4 陳劍飛,張向?qū)?多元聚合 有機共生——會展建筑形式創(chuàng)作[J];低溫建筑技術;2004年02期
5 倪陽;;會展建筑的發(fā)展歷程及創(chuàng)作實踐[J];南方建筑;2009年05期
6 陳佳琪;;建國后廣州會展建筑建設情況及特點研究[J];山西建筑;2011年20期
7 馬剛;楊超英;;會展建筑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中國(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國際展覽中心設計體會[J];建筑創(chuàng)作;2011年11期
8 葉俊;陳玲;;銀川國際會展中心[J];世界建筑;2012年11期
9 李世芬;徐陽;;復合型會展建筑設計研究——以安平會展中心為例[J];華中建筑;2012年12期
10 喬旭;闞強;劉庭全;;會展建筑防火設計難點和策略[J];消防科學與技術;2011年09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陳劍飛;張向?qū)?;多元聚合 有機共生——會展建筑形式創(chuàng)作研究[A];新形勢與技術創(chuàng)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浙江舜杰建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李建成邋李冠軍;現(xiàn)代會展建筑的設計研究[N];建筑時報;2007年
2 李佳;精雕細琢會展建筑[N];中華建筑報;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周振宇;當代會展建筑發(fā)展趨勢暨我國會展建筑發(fā)展探索[D];同濟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毛慧;會展建筑外環(huán)境設計初探[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3年
2 趙一舟;德國特大型會展建筑公共服務空間設計研究[D];清華大學;2015年
3 周綺蕓;會展建筑設計研究初探[D];天津大學;2008年
4 鄧心宇;河南省會展建筑發(fā)展狀況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1年
5 趙劍峰;會展建筑廣義地域性創(chuàng)作探析[D];西南交通大學;2005年
6 沈姍姍;沿海地區(qū)會展建筑外部形態(tài)設計手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8年
7 張曉牧;城市語境下的武漢會展建筑[D];華南理工大學;2012年
8 張偉;北京會展建筑發(fā)展狀況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09年
9 趙亮星;香港會展建筑發(fā)展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1年
10 楊毅;特大型會展建筑分析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74991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huizhanguanlilunwen/749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