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防災規(guī)范的避難建筑抗震設計方法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4-25 06:14
本文關鍵詞:基于防災規(guī)范的避難建筑抗震設計方法的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地震災害是一種破壞性非常強的自然災害,一旦發(fā)生將會造成重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chǎn)損失。目前,我國的地震任然非;钴S,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人口的迅速增長和城鎮(zhèn)人口密集化使得地震災害對人類生命安全的威脅也越來越大。所以在災害發(fā)生后,一定要保證居民有一個安全的棲身之所。 目前我國雖然有分布廣泛為數(shù)眾多的體育場館、會展中心等可用于防災避難的場所,但這些建筑在設計和建設的初始階段由于并沒有融入防災避難的設計理念,在災害真正來臨時極易暴露出諸多問題和不足,造成避難秩序的混亂,避難效率和避難質(zhì)量的降低,甚至部分避難場所完全不能投入實際使用。因此,探索體育場館等避難建筑針對避難功能需求的具體設計策略,是避難建筑能有效、高效發(fā)揮出其避難功能的有力保障,也是綜合利用社會資源的必要途徑。 以某中學體育館為例,針對該體育館的抗震性能配合《防災避難場所設計規(guī)范》的要求進行試設計。分析了原建筑按照避難場所設計要求在側(cè)向剛度及承載力方面的不足,在不斷試算的基礎上提出了兩種加固方案,一種直接在外圍增設柱間鋼支撐,另一種是采用減震粘滯阻尼器,并對兩種方案分別采用SATWE、SAP2000和EPDA進行了多遇地震下的承載力及側(cè)移計算,以及罕遇地震下靜力push-over_>塑性分析和動力_>塑性時程分析,驗證了采用鋼支撐或者減震阻尼器均能有效起到第一道抗震防線的作用,適用于對抗震要求較高的避難建筑。
【關鍵詞】:避難建筑 鋼支撐 阻尼器 push-over 時程分析
【學位授予單位】:河北聯(lián)合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TU352.11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9
- 第1章 緒論9-16
- 1.1 研究背景和意義9-11
- 1.1.1 研究背景9-10
- 1.1.2 研究意義10-11
- 1.2 避難建筑國內(nèi)外發(fā)展現(xiàn)狀11-12
- 1.2.1 避難建筑國內(nèi)發(fā)展現(xiàn)狀11-12
- 1.2.2 避難建筑國外發(fā)展現(xiàn)狀12
- 1.3 研究模型的選擇12-14
- 1.4 研究內(nèi)容和方案14-16
- 1.4.1 研究目的14
- 1.4.2 研究內(nèi)容14
- 1.4.3 研究方案14-16
- 第2章 避難建筑抗震設計理論基礎16-21
- 2.1 避難建筑的相關理論16-17
- 2.1.1 避難建筑的結構特點16
- 2.1.2 避難建筑的設計原則16-17
- 2.1.3 避難場所的功能需求17
- 2.1 《防災避難場所設計規(guī)范》有關避難建筑設計的規(guī)定17-19
- 2.2.1 設防目標17-18
- 2.2.2 結構抗震設計規(guī)定18-19
- 2.3 軟件簡介19-21
- 2.3.1 關于 PKPM19
- 2.3.2 關于 SAP200019-21
- 第3章 建筑結構抗震設計方法21-31
- 3.1 建筑結構加固方案21-27
- 3.1.1 典型抗震加固技術21-25
- 3.1.2 新型抗震加固技術25-27
- 3.2 建筑結構抗震性能分析方法27-29
- 3.2.1 Pushover 方法28-29
- 3.2.2 時程分析法29
- 3.3 本章小結29-31
- 第4章 某體育館原結構抗震性能分析31-40
- 4.1 工程概況31-32
- 4.2 原建筑結構的抗震驗算32-39
- 4.2.1 網(wǎng)架部分32-33
- 4.2.2 混凝土框架部分33-39
- 4.3 本章小結39-40
- 第5章 避難建筑抗震設計的分析計算40-57
- 5.1 SAP2000 模型的建立40-41
- 5.2 設計方案41-48
- 5.2.1 增大超筋柱子截面42-43
- 5.2.2 增設鋼支撐43-46
- 5.2.3 設置阻尼器46-48
- 5.3 多遇地震下的抗震性能分析結果48-49
- 5.3.1 側(cè)移計算48-49
- 5.3.2 結構動力特性分析49
- 5.4 罕遇地震下的抗震性能分析結果49-56
- 5.4.1 靜力彈塑性分析49-53
- 5.4.2 動力彈塑性時程分析53-56
- 5.5 本章小結56-57
- 結論57-58
- 參考文獻58-61
- 致謝61-62
- 導師簡介62-63
- 作者簡介63-64
- 學位論文數(shù)據(jù)集64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吉慧;;體育場館避難設計策略研究[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13年01期
2 王西寧;;論述建筑結構抗震設計方法[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年23期
3 王平山;;既有建筑改造結構體系加固原則與應用研究[J];結構工程師;2010年03期
4 楊政;;淺談運用PKPM軟件進行無梁樓蓋計算的問題[J];科技與企業(yè);2012年05期
5 郝飛;;大跨度空間結構的主要形式及特點[J];內(nèi)蒙古石油化工;2011年03期
6 熊海貝;李志香;李邈;;既有體育館抗震加固研究綜述[J];結構工程師;2012年04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王振宇;基于PUSH-OVER分析方法的混凝土曲線梁橋抗震性能分析[D];長安大學;2011年
2 羅興華;鋼纖維水泥砂漿與混凝土界面粘結性能試驗研究[D];湖南大學;2009年
3 何帥;外圍結構高位轉(zhuǎn)換的抗震性能研究[D];南昌大學;2012年
本文關鍵詞:基于防災規(guī)范的避難建筑抗震設計方法的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2579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huizhanguanlilunwen/32579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