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抽象藝術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9-08-24 11:02
【摘要】: 上海是中國最早接納西方現(xiàn)代藝術的城市,抽象藝術語言在這里沒有遭受很大的排斥,這對上海抽象藝術的形成和發(fā)展無疑具有歷史意義。抽象藝術在上海的發(fā)展與上海獨特的地理位置、城市文化、思維方式、生活氣息相關:租界歷史使上海不拘泥于中國傳統(tǒng)而包容西方文化;經(jīng)濟的繁榮和大都市生活造就了上海人精致細膩的生活習慣,從而潛移默化地保存了對細節(jié)的敏感和對藝術的理解;上海開放的社會形態(tài)和人們的心態(tài)以及在國際交流中的便利成為了上海抽象藝術發(fā)展的先天條件。 中國抽象藝術在上海得以誕生并不斷的發(fā)展,是文化的合理性和可能性使然。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上海的現(xiàn)代藝術運動為抽象藝術的萌芽提供了合適的土壤。從文革后期到二十世紀末,上海藝術家用大量的對現(xiàn)代繪畫的實踐,對抽象藝術語言的實踐來應對藝術發(fā)展帶來的挑戰(zhàn)。這些藝術家在紛繁混亂的局面中找到并發(fā)展了自己的藝術語言,憑著自身的信念和洞察力堅持了下來,成為連接美術史暗含著的關鍵點,成為中國美術史上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上海已經(jīng)確立了“抽象藝術之都”的地位,形成了獨特的地域文化景觀,抽象藝術已經(jīng)是上海當代視覺文化中一個令人矚目的代表性符號。 本文第一章闡釋了抽象藝術的發(fā)展概況;第二章追溯了上,F(xiàn)代藝術發(fā)展的緣起,藝術語言轉(zhuǎn)型的過程,梳理了上海抽象藝術在當代的發(fā)展歷程;第三章探討了上海抽象藝術這種獨特地域文化現(xiàn)象出現(xiàn)以及生生不息的原因;第四章分析了上海抽象藝術的語言特征,并歸納了其東方藝術思維現(xiàn)代轉(zhuǎn)化的方式;第五章指出了上海抽象藝術發(fā)展中面臨的問題,展望了其未來的發(fā)展趨勢;最后進一步說明上海抽象藝術在中國當代藝術發(fā)展歷程中的地位與意義。 本文采用美術學和語言學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從社會文化、歷史背景角度,借助語言的產(chǎn)生及變化構成,語言與語境的關系,語言的觀念表達等方面,來探討上海抽象藝術產(chǎn)生并發(fā)展的原因,分析上海抽象藝術語言的特點,從而勾勒出上海抽象藝術這一獨特的地域文化景觀,同時指出上海抽象藝術發(fā)展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并展望其未來的發(fā)展,試圖通過研究上海的抽象藝術,來建立一種研究藝術語言的方法。
【圖文】:
私人開辦的美術學校開始出現(xiàn)。一些教會學校和私人開辦的學校也紛紛開設美術課程,許多學校開設圖畫手工課是為了適應當時興辦女子教育風氣中家政教育的需要。1909年,上海商務印書館招收技術生,,進行繪畫訓練,以滿足出版印刷業(yè)務的需要。1910
存在于他們的言談與記一、暗潮涌動—“形與實踐首先提及吳大羽,因藝術發(fā)展過程中,他被公式的關鍵人物,“中國第抽象藝術的墾荒者”’。留學法國,就讀于巴黎國科學院,先學習油畫,后
【學位授予單位】:華東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J205
本文編號:2528916
【圖文】:
私人開辦的美術學校開始出現(xiàn)。一些教會學校和私人開辦的學校也紛紛開設美術課程,許多學校開設圖畫手工課是為了適應當時興辦女子教育風氣中家政教育的需要。1909年,上海商務印書館招收技術生,,進行繪畫訓練,以滿足出版印刷業(yè)務的需要。1910
存在于他們的言談與記一、暗潮涌動—“形與實踐首先提及吳大羽,因藝術發(fā)展過程中,他被公式的關鍵人物,“中國第抽象藝術的墾荒者”’。留學法國,就讀于巴黎國科學院,先學習油畫,后
【學位授予單位】:華東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J20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費孝通;反思·對話·文化自覺[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03期
2 邵大箴;當代中國藝術與文化自覺性[J];貴州大學學報(藝術版);2004年04期
3 羅崗;文化傳統(tǒng)與都市經(jīng)驗——上海文化研究之反思[J];杭州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4 梁偉峰;論上海租界與租界文化[J];江西社會科學;2005年03期
5 栗憲庭;陳文驥的畫和一種靜悄悄的革命[J];美術;1987年10期
6 何懷碩;論“抽象”[J];美術;1994年11期
7 何懷碩;論“抽象”(續(xù))[J];美術;1994年12期
8 金尚義;林風眠對抽象畫的論述及其他[J];美術觀察;2002年01期
9 易英;藝術思潮與抽象繪畫——中國當代抽象繪畫述論[J];美苑;1995年05期
10 何桂彥;;“后抽象”:抽象藝術的一種新的可能性[J];美苑;2008年05期
本文編號:252891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huizhanguanlilunwen/252891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