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白族文化傳播之“金花”寶典
[Abstract]:After the film "five Golden Flowers" was shown in "the 10th Anniversary of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image of Golden Flower was popular and popular. The rich and diverse Bai culture and the beautiful and charming scenery of Dali have since become famou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Jinhua has become a symbol of minority culture that people understand Dali and who have great symbolic significance in the Bai culture. She interacts with the symbols in the Bai culture system, supports each other, constructs the overall national culture image, becomes the treasure book of the Dali Bai culture dissemination, has realized the Bai nationality culture dissemination, the inheritance and the development perfectly.
【作者單位】: 大理學院文學院;
【分類號】:C95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齊薇;;《五朵金花》藝術生命的承載體——白族民歌[J];電影評介;2010年10期
2 馬萍;桑德諾瓦;;大理白族“繞三靈”文化心理試析[J];民族藝術;1992年03期
3 徐敏;;歌唱的政治:中國革命歌曲中的地理、空間與社會動員[J];文藝研究;2011年03期
4 何國平;;城市形象傳播:框架與策略[J];現(xiàn)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0年08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龔婷;;僭越與顛覆——狂歡化理論視野中的《超級女聲》[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5期
2 李秀巖;郭振宇;;通俗音樂文化審美氣質的變異與本真回歸[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8期
3 李道忠;;為秋菊形象平反[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2期
4 呂韶鈞;;試論龍舟競渡文化的精神內涵[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5期
5 楊柳;;消解與惡搞的狂歡——國產(chǎn)小成本喜劇電影與青年亞文化[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6 楊俊;;新文化運動中陳獨秀對“中西文明特征”的建構[J];北方論叢;2011年06期
7 羅春梅;;佤族傳統(tǒng)社會的社會控制[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08年11期
8 傅書紅;;文化研究在教育領域中的價值——亨利·吉魯?shù)奈幕芯拷逃枷隱J];比較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9 羅春梅;楊明艷;;宗教視野里的彝族支系俐O幦薣J];畢節(jié)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10 王光曜;楊菲;;基于地域文化特征下的體育與健康課程選擇、優(yōu)化、創(chuàng)新[J];搏擊(體育論壇);2012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高超;;基于區(qū)域視角的河北省文化產(chǎn)業(yè)定位研究[A];2011京津冀區(qū)域協(xié)作論壇論文集[C];2011年
2 蘇志武;;傳媒影響世界 教育引領傳媒[A];北京論壇(2007)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人類文明的多元發(fā)展模式:“社會變革與大學發(fā)展”教育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7年
3 趙長雁;;社區(qū)·女性·媒介:族群身份獲得的特殊影響因素及其反思——以景洪一個白族社區(qū)為個案[A];2006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集(Ⅱ)[C];2006年
4 鄧經(jīng)武;;何其芳與“花間詞”及其文化啟示[A];巴蜀作家與20世紀中國文學研究論文集[C];2006年
5 張建中;;詹姆斯·凱瑞與美國傳播學研究的文化轉向[A];中國傳媒大學第一屆全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博士生學術研討會文集[C];2007年
6 麥尚文;;價值傳播與社會認同——《感動中國》年度人物價值觀呈現(xiàn)與傳播分析[A];中國傳媒大學第三屆全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博士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7 楊璐;;家園·國族·大同——2008年幾臺大型電視綜藝晚會整合功能探析[A];中國傳媒大學第三屆全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博士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8 邵靜;;以不變應萬變——試析我國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的儀式化特征[A];中國傳媒大學第三屆全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博士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9 費小平;;“語際書寫”/“跨語際實踐”:不可忽略的文化翻譯研究視角[A];貴州省翻譯工作者協(xié)會2010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0年
10 梁偉峰;;被“浪子”反抗的“浪子之王”——論魯迅與亭子間文化[A];2006年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學術大會論文集(下)[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龍飛;文化社會學視野下武術在登封的存在與發(fā)展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2 吳瑛;中國話語權生產(chǎn)機制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趙淑輝;當代中國交往理性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4 楊席珍;資本主義擴張路徑下的殖民傳播[D];浙江大學;2010年
5 劉建勛;我國農(nóng)村社會信用理念的生成及其法律保障[D];山東大學;2010年
6 董素青;消費電視[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7 方忠;中韓文化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經(jīng)濟效應比較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8 吳練達;制度、行為與經(jīng)濟發(fā)展[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9 梅祖蓉;歷史,文化與人格[D];武漢大學;2010年
10 程郁儒;民族文化傳媒化研究[D];云南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石實;隱秘的參與[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閆雪梅;民族文化視閾下廣西精神及其培育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3 潘瑜;客家祠堂文化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4 姚洪陽;試論人機關系的歷史發(fā)展及其文化考量[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5 邵麗;海洋開發(fā)對沿海城市文化影響的分析[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6 楊程;文化視域下的我國網(wǎng)絡閱讀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7 郭艷芝;群體性突發(fā)事件與信息傳播[D];湘潭大學;2010年
8 袁佳穗;虛擬環(huán)境下的人際互動[D];湘潭大學;2010年
9 喬麗華;論新媒體環(huán)境下青少年亞文化及其價值意義[D];河南師范大學;2010年
10 馬小平;人類學視野下生態(tài)移民的文化變遷[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劉路;;論城市形象傳播理念創(chuàng)新的路徑與策略[J];城市發(fā)展研究;2009年11期
2 徐敏;;王朔與文革后期的城市游蕩者——以《動物兇猛》為例[J];上海文化;2009年01期
3 唐佳梅;;區(qū)域對外傳播共識的補充與修正——《紐約時報》、《泰晤士報》、《海峽時報》十年涉穗報道分析[J];現(xiàn)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0年05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紅曼;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中國共產(chǎn)黨的民族綱領政策(1958-1965)──中國共產(chǎn)黨民族綱領政策形成和發(fā)展研究之六[J];黑龍江民族叢刊;2000年02期
2 劉淑珍,韓強;我國當前機構改革中人員分流問題研究[J];理論學刊;2000年01期
3 陳啟源,全峰梅;靈川縣黨政機構改革的回顧與展望——關于地方黨政體制改革的調查報告[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2期
4 魯渝生;論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的民族關系研究[J];滿族研究;2001年02期
5 沈立新;面向新世紀 研究新僑情——上海龍脈華僑華人研究所成立及短期規(guī)劃[J];八桂僑刊;2001年04期
6 格勒;中國藏學研究的幾點思考——紀念導師有義九十誕辰有感[J];中國藏學;2003年02期
7 安蓉泉;中國民間組織研究中的概念矛盾分析[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3年02期
8 邵發(fā)軍;懲治腐敗的社會機制研究[J];黔東南民族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3年04期
9 瓦蓮京娜;;少數(shù)民族倫理思想研究探討[J];陰山學刊(自然科學版);2003年02期
10 王建斌;;青海地區(qū)托茂人的社會變遷研究[J];青海民族研究;2006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佳生;;論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的民族關系研究[A];第七次全國民族理論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4年
2 尹忠紅;郝振河;;政府公共部門績效管理的相關問題及研究[A];吉林省行政管理學會“加強體制機制創(chuàng)新,,建設服務型政府”研討會論文集(《吉林政報》2008·理論?C];2008年
3 ;浙江民生報告——社會保障問題研究 社會保障對民生的重大意義[A];浙江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學會“社會保障問題研究”課題討論會論文集[C];2007年
4 劉永貴;黎愛華;;建設征地移民后評價研究[A];水庫經(jīng)濟論文集(2007年)[C];2007年
5 李靜;;民族心理學視野中的民族意識研究[A];第七次全國民族理論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4年
6 ;對新時期打造效力政府的幾點思考[A];“構建和諧社會與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7 ;浙江民生報告——社會保障問題研究 國內外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經(jīng)驗介紹[A];浙江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學會“社會保障問題研究”課題討論會論文集[C];2007年
8 梁福慶;;三峽移民政策法規(guī)發(fā)展研究[A];水庫經(jīng)濟論文集(2005年)[C];2005年
9 張紹山;李凡寧;賈曄;;水庫移民實行長期補償?shù)奶剿髋c實踐——廣西京南等水利水電工程開拓移民安置新途徑對移民實行長期補償政策效果好[A];水庫經(jīng)濟論文集(2005年)[C];2005年
10 梁福慶;周銀珍;王耀華;;三峽移民綜合監(jiān)理成果應用與評價研究[A];水庫經(jīng)濟論文集(2005年)[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7條
1 韓曉萍;廣州社區(qū)建設三朵金花[N];中國社會報;2002年
2 記者 周國兵;“五朵金花”開常熟 “護花使者”叢中笑[N];中國質量報;2002年
3 記者郝衛(wèi)江;支教工程傳播新理念[N];中國婦女報;2002年
4 萬素蓉 陳曉敏;整治經(jīng)濟環(huán)境 營造發(fā)展氛圍[N];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2002年
5 ;我國為什么要實行無償獻血制度[N];山西日報;2001年
6 記者 李玉花;預防艾滋病 全民在行動[N];健康報;2000年
7 區(qū)委書記 郭應富 區(qū)長 敖錫貴 武侯區(qū)紀委、監(jiān)察局;先賢故里今勝昔 十載騰飛更無前[N];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200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遲麗華;中國城市民族工作的理論與實踐探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2 張建;西部地區(qū)科技系統(tǒng)電子政務運行機制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8年
3 侯彬;社會轉型期的政府能力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5年
4 謝尚果;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政問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5 張力;我國公務員工資收入決定機制轉換[D];北京交通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春利;重慶市NGO對弱勢群體的支持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D];重慶大學;2008年
2 韓璐;中國志愿服務事業(yè)研究[D];復旦大學;2009年
3 陳坤;青島嶗山社會組織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9年
4 吳啟鳴;和諧社會視閾下社會組織發(fā)展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5 辛彩霞;行政執(zhí)法隊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09年
6 黃永兵;香港基金會管理運作機制研究[D];武漢科技大學;2009年
7 向淼;轉型背景下我國行政公開制度建設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8 李日新;基于事業(yè)單位分配制度改革的人才激勵機制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4年
9 謝偉光;水庫移民安置實施管理研究[D];河海大學;2005年
10 梅顯成;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的對策研究[D];遼寧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19046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huizhanguanlilunwen/2190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