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漆藝文化感覺與文化身份的思考——中國漆藝三個展覽的對話
本文選題:中國漆 + 現(xiàn)代性。 參考:《美術》2014年04期
【摘要】:正中國漆藝在上世紀下半葉開始了史無前例的兩大歷史進程:一是讓漆藝從民間轉移至高校成為一門學科,使文化資源建構成一種語言和價值體系,它關注的是漆語言形式的現(xiàn)代性;二是使漆藝從工藝美術轉換成當代藝術的一種表達方式。它強調的是用媒材演繹的思想者的素質,它演繹的是漆語言觀念的現(xiàn)代性。上世紀未在形式覺醒,圖式爆炸、材料實驗的語境影響下年輕一代從不滿足圖式開始,紛紛尋找當代語言轉換的突破口,于是我們看到作為學科和語言基礎的材料。在漆藝現(xiàn)代性的第一個進程中分野了:有以大漆為主、其它材料為附的兼容
[Abstract]: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last century, lacquer art in China began two unprecedented historical processes: first, the transfer of lacquer art from folk to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ecame a discipline, so that cultural resources could be constructed into a system of language and value. It focuses on the modernity of lacquer language form, and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lacquer art from arts and crafts to contemporary art. What it emphasizes is the quality of thinkers who deduce by medium, and the modernity of lacquer language concept. In the last century, under the influence of formal awakening, schema explosion and material experiment context, the young generation began to look for the breakthrough of modern language transformation from dissatisfied schema, so we saw the materials as the basis of discipline and language. In the first process of lacquer modernity, there is compatibility between large lacquer and other materials.
【作者單位】: 同濟大學;中國漆藝專業(yè)委員會;
【分類號】:J527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馮健親;略論中國漆畫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與喬十光先生商榷[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及設計版);2001年03期
2 陸勇;;淺析中國漆工藝與日本漆工藝師生角色的轉換[J];美與時代(上半月);2009年09期
3 鄺衛(wèi)國;;中國漆畫文化傳承與創(chuàng)新[J];美術大觀;2007年06期
4 蔡克振;;廈門2005’中國漆畫展序[J];美術觀察;2006年04期
5 ;首屆中國漆畫學術提名展作品選[J];裝飾;2002年08期
6 何豪亮;中國漆始用于何時[J];中國生漆;2000年01期
7 馮健親;中國漆畫之我見[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及設計版);1996年02期
8 ;廈門2007’中國漆畫展[J];美術觀察;2008年02期
9 湯大友;;中國漆畫——中國大漆記載世界文明的腳步[J];中國涂料;2010年04期
10 ;廈門2005’中國漆畫展作品選登[J];美術大觀;2006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聶菲;;馬王堆漢墓漆畫裝飾藝術研究述略[A];中國漢畫學會第十三屆年會論文集[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熊瀟汀;金隅·納美:中國漆 刷天下[N];中華建筑報;2005年
2 本報記者;中國漆器再創(chuàng)世界新高[N];中國商報;2001年
3 周_g;香港佳士得2001年春拍刷新中國漆器拍賣世界紀錄[N];中國文化報;2001年
4 王景會;文化尋根——中國漆畫的傳承與發(fā)展[N];陜西日報;2007年
5 劉友亮;廈門2007中國漆畫展暨廈門國際漆畫邀請展[N];中國文化報;2007年
6 本報記者 楊琳;中國漆畫:又一塊市場洼地[N];上海證券報;2008年
7 孫圓;“中國漆”扮靚奧運場館[N];中國質量報;2008年
8 陳同友;古老的漆藝不能斷代[N];北京日報;2002年
9 中國美協(xié)藝委會秘書長 朱凡;從附庸到獨立[N];中國文化報;2008年
10 蔡克振;漆畫藝術:鳳凰花樹更繁茂[N];中國文化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王琥;漆藝術的傳延[D];南京藝術學院;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申洋;中國漆藝術歷史蛻變之研究[D];江西科技師范大學;2013年
2 沈軍;中國漆畫藝術論[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3 解俊;當下審美風尚下的漆畫創(chuàng)作[D];蘇州大學;2008年
4 師聰;新型材料在當代中國漆畫中的運用研究[D];蘇州大學;2009年
5 葛培;由“器”用到“藝”用的轉變探討我國當代漆藝的發(fā)展[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6 肖發(fā)展;漆畫的繪畫性研究[D];西安美術學院;2005年
7 李進;從漆性研究感悟中國現(xiàn)代漆畫創(chuàng)作[D];西安美術學院;2007年
8 武非;論中國現(xiàn)代漆畫語言的純粹性和多元性[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8年
9 湯志義;論漆藝創(chuàng)作的“可能性”[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10 常瑞紅;“張成造”剔紅梔子花盤研究[D];中央美術學院;2009年
,本文編號:202347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huizhanguanlilunwen/2023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