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夢”:一個系統(tǒng)的實踐進程
本文關鍵詞: 中國夢 系統(tǒng) 實踐進程 出處:《理論月刊》2013年07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覽時指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最偉大的夢想。這個夢想,凝聚和寄托了幾代中國人的夙愿,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中國夢"是一個系統(tǒng)的實踐進程,它由實踐目標、實踐方案和實踐措施構成。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中國夢"的實踐目標;社會主義工業(yè)化和"三步走"戰(zhàn)略是中國共產(chǎn)黨實現(xiàn)"中國夢"的實踐方案;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共產(chǎn)黨實現(xiàn)"中國夢"的具體實踐措施。
[Abstract]: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pointed out during a visit to the National Museum, "the Road to Renaissance" exhibition, that realizing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is the greatest dream of the Chinese nation in modern times. It embodies the overall interests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the Chinese people, and is the common expectation of every Chinese people. "Chinese Dream" is a systematic process of practice, and it is the goal of practic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is the practical goal of "Chinese Dream", the socialist industrialization and the strategy of "three steps" are the practical plan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o realize the "Chinese Dream"; Build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s a practical measure for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o realize Chinese Dream.
【作者單位】: 廣西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分類號】:D61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敬海新;;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J];理論探討;2011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程湘清;;我國憲法和憲法實施的幾個問題[J];北京聯(lián)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2 朱明德;在北京抗“非典”工作中充分發(fā)揮哲學社會科學的作用——以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的工作為例[J];北京社會科學;2003年03期
3 錢路波;成星;;深化對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認識[J];才智;2008年19期
4 白帆,易申波;“三個代表”是構筑新時期黨建理論的基石[J];成都行政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2002年01期
5 王福成;研究《資本論》要始終堅持與時俱進[J];當代經(jīng)濟研究;2003年11期
6 朱孔來;張琳娜;;著眼轉變經(jīng)濟發(fā)展方式的大背景重新認識民生改善問題[J];東岳論叢;2012年05期
7 周晶;王平祥;;在教師繼續(xù)教育中加強法制教育[J];法制與社會;2009年18期
8 孫夢云;謝瑋哲;;寬容思想政治工作的時代價值[J];管理觀察;2008年13期
9 李康;;論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對馬克思主義的堅持和發(fā)展[J];淮海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12期
10 胡雋;;職務犯罪的制度預防新論[J];河南公安高等?茖W校學報;2010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彭志敏;;鄧小平比較視域中的現(xiàn)代化思想[A];偉人智慧 強國豐碑——紀念鄧小平百年誕辰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2 榮開明;;毛澤東民本思想的重大貢獻[A];毛澤東與20世紀中國社會的偉大變革(下)[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何鳴;良鄉(xiāng)制度[D];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2005年
2 趙俊芳;論大學學術權力[D];吉林大學;2006年
3 何祥武;當代經(jīng)濟民族主義視角的中日地緣經(jīng)濟關系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4 陳世民;論財富倫理[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馮毓;煤炭資源型縣域經(jīng)濟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0年
2 王芬;我國民主政治發(fā)展的路徑依賴及對策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3 董晨;胡錦濤轉變農(nóng)業(yè)發(fā)展方式思想及實踐研究[D];太原科技大學;2011年
4 陳洋;學習型參政黨建設研究[D];遼寧大學;2011年
5 崔璨;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思想的演化[D];長春理工大學;2011年
6 黃明靖;新時期共青團在高校德育的地位和作用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4年
7 楊文;中國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社會穩(wěn)定研究[D];內蒙古大學;2005年
8 付瑞霞;我國普通高校學生管理模式的反思與重構[D];廣西師范大學;2006年
9 楊金明;行政問責制度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10 徐劍斌;科學發(fā)展觀與人的全面發(fā)展的關系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徐臻;王芳;;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執(zhí)行力系統(tǒng)分析[J];西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2 張雄;;好了,,我們都放心了[J];新世紀周刊;2007年21期
3 楊斌博;楊小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系統(tǒng)特征[J];前沿;2009年05期
4 傅菊輝;新時期鄧小平的政治發(fā)展思想[J];廣東社會科學;2000年03期
5 李景源;統(tǒng)一戰(zhàn)線系統(tǒng)的構成(續(xù))[J];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2年03期
6 侯德賢,張丹華;國家利益與國際利益實現(xiàn)的系統(tǒng)分析[J];系統(tǒng)辯證學學報;2003年02期
7 孔令舉;;和諧社會內涵管見[J];科技信息;2006年S1期
8 張全民;;試論江澤民同志的系統(tǒng)創(chuàng)新觀[J];理論前沿;2007年04期
9 孫曉娟;;關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系統(tǒng)特征的哲學思考[J];系統(tǒng)科學學報;2007年03期
10 ;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個人住房信息系統(tǒng)建設的通知[J];重慶市人民政府公報;2010年1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張弘政;姜曉婷;;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內涵和本質新探——以近一個世紀中國現(xiàn)代化發(fā)展為中心[A];第六期中國現(xiàn)代化研究論壇論文集[C];2008年
2 郝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fā)展道路探索的基本經(jīng)驗[A];變革世界中的政黨政治——中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理論研究會政黨理論北京研究基地論文集(第五輯)[C];2012年
3 張博穎;;中國共產(chǎn)黨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歷史經(jīng)驗[A];全國社科院系統(tǒ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第十六屆年會暨理論研討會論文集——黨的領導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上)[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中共北鎮(zhèn)市委常委、宣傳部長 王忠寶;內心和諧是社會和諧最根本的元素[N];錦州日報;2007年
2 上海社科院鄧小平理論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華東師范大學社會科學部教授 程偉禮;社會主義不是成衣,而必須度身定做[N];文匯報;2007年
3 ;解決突出問題 實現(xiàn)科學發(fā)展[N];江西日報;2008年
4 金道銘;總結經(jīng)驗 探索規(guī)律 加快發(fā)展[N];山西日報;2011年
5 李英;可持續(xù)發(fā)展需要婦女參與[N];中國婦女報;2003年
6 ;社會主義制度是人類歷史上嶄新的社會制度[N];昌吉日報;2007年
7 社會政法學部主任 郝時遠;從西藏地區(qū)跨越式發(fā)展看科學發(fā)展、社會和諧[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7年
8 河岳;科學發(fā)展 共創(chuàng)和諧[N];人民日報;2007年
9 記者 尚慧輝;加強和改進黨的領導 開創(chuàng)人大工作新局面[N];山西日報;2006年
10 沈寶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我們的旗幟[N];學習時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周玉淵;東盟決策模式及其相關因素研究[D];暨南大學;2009年
2 張富文;馬克思主義人本思想中國化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戴慶鋒;功能主義視閾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D];廣西師范大學;2008年
2 白小利;學習型政府理論及其在我國的實踐[D];山西大學;2007年
3 姜穎;中國現(xiàn)代化實踐對“現(xiàn)代性”的檢視與超越[D];北京交通大學;2008年
4 劉延和;近代中國先進知識分子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的歷史貢獻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2年
5 董云;科學發(fā)展觀的理論特征研究[D];太原科技大學;2010年
6 閆曉晶;意識形態(tài)的經(jīng)濟功能分析及現(xiàn)實意義[D];吉林大學;2011年
7 張奪;傳統(tǒng)公私觀念與現(xiàn)代公民社會的構建[D];青海師范大學;2011年
8 高麗紅;延安時期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途徑及啟示[D];海南大學;2012年
9 任偉東;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歷史進程研究(1949-1978)[D];河南工業(yè)大學;2011年
10 南婷婷;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中的民生問題研究[D];遼寧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52919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huizhanguanlilunwen/1529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