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名藥物供應鏈定價及協(xié)調研究
本文關鍵詞:通用名藥物供應鏈定價及協(xié)調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通用名藥物作為中國基本醫(yī)療衛(wèi)生保障制度的重要基石,占據著市場流通化學藥的主流。伴隨著中國醫(yī)保體系的不斷健全,人口的增長,老齡化的加劇以及城市化進程的加速,通用名藥物作為我國醫(yī)保目錄的核心品種,其需求將會不斷增長,占整體藥物使用比例會得到進一步提升。而隨著新醫(yī)改的不斷深入,市場化競爭越來越充分。通用名藥物實際交易價格由市場競爭形成,市場呈現(xiàn)出混亂復雜的局面,通用名藥物供應鏈的整合優(yōu)化迫在眉睫。從供應鏈管理角度來看,我國通用名藥物供應鏈成員間十分缺乏整體合作意識,大部分成員基本上只關注自身利益最大化,不會考慮到整條供應鏈的利益。我國通用名藥物供應鏈成員間的協(xié)調機制尚未形成。本文以取消藥品政府定價為背景,以通用名藥物供應鏈定價及協(xié)調為研究對象。首先對供應鏈協(xié)調相關理論進行了介紹,對醫(yī)藥供應鏈研究現(xiàn)狀進行了文獻綜述。然后對通用名藥物供應鏈做了定性分析。最后,論文建立了兩個針對不同銷售終端(醫(yī)療機構與零售藥店)下的通用名藥物供應鏈博弈模型,研究了通用名藥物供應鏈協(xié)調機制。研究表明,當醫(yī)療機構為銷售終端時,在社會福利最大化定價決策下,通用名藥物生產企業(yè)利潤能得到更大提升,從而有更多的資金投入新藥的研制和開發(fā);當零售藥店為銷售終端時,在合作定價決策下,通用名藥物供應鏈的銷量、整體利潤等指標比獨立定價決策下能夠得到比較大程度的提高,同時通用名藥物零售價下降,提升了患者效用。此外,本文還指出了一個合理的供應鏈協(xié)調機制,是通用名藥物供應鏈各成員合作的必要前提。
【關鍵詞】:通用名藥物 醫(yī)藥供應鏈 供應鏈利潤分配
【學位授予單位】:重慶交通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F426.72;F252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緒論9-13
- 1.1 研究背景9-10
- 1.2 研究目的10
- 1.3 研究內容及框架10-12
- 1.4 研究創(chuàng)新性12
- 1.5 本章小結12-13
- 第二章 相關理論及文獻綜述13-21
- 2.1 供應鏈協(xié)調相關理論13-15
- 2.1.1 供應鏈協(xié)調含義13
- 2.1.2 供應鏈失調對績效的影響13-14
- 2.1.3 影響供應鏈協(xié)調因素14-15
- 2.1.4 供應鏈協(xié)調機制15
- 2.2 醫(yī)藥供應鏈研究綜述15-20
- 2.2.1 國外醫(yī)藥供應鏈研究現(xiàn)狀16-17
- 2.2.2 國內醫(yī)藥供應鏈研究現(xiàn)狀17-19
- 2.2.3 研究現(xiàn)狀評述19-20
- 2.3 本章小結20-21
- 第三章 我國通用名藥物供應鏈分析21-35
- 3.1 通用名藥物概述21
- 3.2 通用名藥物供應鏈運作21-32
- 3.2.1 藥品生產環(huán)節(jié)22-24
- 3.2.2 藥品流通環(huán)節(jié)24-27
- 3.2.3 藥品銷售環(huán)節(jié)27-29
- 3.2.4 藥品消費環(huán)節(jié)29-31
- 3.2.5 供應鏈運作約束環(huán)節(jié)31-32
- 3.2.6 存在的問題32
- 3.3 通用名藥物定價情況32-33
- 3.4 通用名藥物供應鏈合作形式33-34
- 3.5 本章小結34-35
- 第四章 醫(yī)療機構終端下通用名藥物供應鏈模型35-42
- 4.1 醫(yī)療機構終端供應鏈模式35-36
- 4.2 模型假設與符號說明36-37
- 4.2.1 模型假設36
- 4.2.2 符號說明36-37
- 4.3 供應鏈基本利潤模型37-40
- 4.3.1 患者效用最大化情形37-38
- 4.3.2 社會福利最大化情形38-39
- 4.3.3 患者效用最大化與社會福利最大化的比較39-40
- 4.4 案例分析40-41
- 4.5 本章小結41-42
- 第五章 零售終端下通用名藥物供應鏈模型42-57
- 5.1 零售終端供應鏈模式42-43
- 5.1.1 零售終端多級批發(fā)商模式42
- 5.1.2 零售終端一級批發(fā)商模式42-43
- 5.2 模型假設與符號說明43-45
- 5.2.1 模型假設43-44
- 5.2.2 符號說明44-45
- 5.3 供應鏈基本利潤模型45-54
- 5.3.1 獨立定價決策情形45-47
- 5.3.2 合作定價決策情形47-48
- 5.3.3 兩兩合作定價決策情形48-51
- 5.3.4 獨立定價決策與合作定價決策的比較51-54
- 5.4 案例分析54-56
- 5.5 本章小結56-57
- 第六章 通用名藥物供應鏈協(xié)調機制57-66
- 6.1 醫(yī)療機構終端下供應鏈協(xié)調57-59
- 6.2 零售終端下供應鏈協(xié)調59-65
- 6.2.1 收入共享契約協(xié)調59-61
- 6.2.2 改進Shapley值法協(xié)調61-65
- 6.3 本章小結65-66
- 第七章 總結與展望66-69
- 7.1 總結66-67
- 7.2 展望67-69
- 致謝69-71
- 參考文獻71-75
- 在學期間發(fā)表的論文和取得的學術成果75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胡金環(huán),周啟蕾;供應鏈風險管理探討[J];價值工程;2005年03期
2 趙廣華;構建國際化的供應鏈[J];企業(yè)管理;2005年06期
3 許曉明;;供應鏈的風險及其防范[J];特區(qū)經濟;2005年12期
4 田會;邵祥理;;供應鏈風險識別與防范[J];物流科技;2006年04期
5 江偉;;淺談供應鏈管理的風險防范[J];商場現(xiàn)代化;2006年20期
6 楊文;楊濤;李志;;供應鏈風險與應對措施研究[J];商場現(xiàn)代化;2006年22期
7 潘文榮;;供應鏈風險識別與評估[J];北方經濟;2006年16期
8 劉永勝;宋玉卿;王金明;;供應鏈風險問題研究述評[J];商業(yè)時代;2006年25期
9 劉永勝;白曉娟;;供應鏈風險預警指標體系研究[J];物流技術;2006年10期
10 時曉;張畢西;;基于模糊評價的供應鏈風險評估[J];科技咨詢導報;2006年09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王世良;李艷;;供應鏈控制對供應鏈能力風險的影響研究[A];第五屆(2010)中國管理學年會——運作管理分會場論文集[C];2010年
2 鄧小軍;;三角模糊數(shù)評價法與集群供應鏈風險評估、控制研究[A];中國會計學會第八屆全國會計信息化年會論文集[C];2009年
3 王海林;;企業(yè)供應鏈的風險與控制分析[A];第九屆全國會計信息化年會論文集(下)[C];2010年
4 李歡;陳宏;;供應鏈風險探討[A];第六屆中國青年運籌與管理學者大會論文集[C];2004年
5 盧卓;陳智民;;供應鏈風險管理的投入權重分析[A];信息經濟與國民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中國信息經濟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6 劉家國;李俊;趙金樓;;兩階段供應鏈風險傳遞機制研究[A];第十二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7 晚春東;;供應鏈系統(tǒng)運行整體風險評估指標體系[A];當代中國遼寧發(fā)展·創(chuàng)新·和諧——遼寧省第二屆哲學社會科學學術年會獲獎成果文集[C];2009年
8 葉成利;蒙少東;;農產品(食品)供應鏈風險管理文獻綜述[A];第四屆農業(yè)政策理論與實踐研討會——農民專業(yè)合作組織發(fā)展與制度建設論文集[C];2007年
9 沈默;;“三鹿奶粉”供應鏈管理缺失和優(yōu)化對策[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江蘇卷)[C];2010年
10 施國洪;陳敬賢;程發(fā)新;;供應鏈風險的隨機估計模型研究[A];和諧發(fā)展與系統(tǒng)工程——中國系統(tǒng)工程學會第十五屆年會論文集[C];2008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張榮忠;供應鏈需要誠信[N];國際商報;2004年
2 徐娟 劉志學;牢牢把握供應鏈風險[N];中國石化報;2007年
3 張榮忠;彈性供應鏈:創(chuàng)造高價值[N];國際商報;2007年
4 宋華;供應鏈管理之道:如何在平的世界中競爭[N];中國商報;2009年
5 丁俊發(fā);“2012年中國供應鏈管理調查”告訴我們什么[N];現(xiàn)代物流報;2013年
6 ;供應鏈管控“攻心戰(zhàn)”[N];現(xiàn)代物流報;2014年
7 丁俊發(fā);向“中國供應鏈管理示范企業(yè)”學習什么[N];現(xiàn)代物流報;2014年
8 榮德;供應鏈如何經得起風暴[N];國際商報;2006年
9 王國文 博士;全球物流與供應鏈最新趨勢與動態(tài)[N];現(xiàn)代物流報;2006年
10 興業(yè)全球基金 徐天舒 甘雨;供應鏈責任 企業(yè)社會責任被忽視的一環(huán)[N];中國證券報;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邱映貴;供應鏈風險傳遞及其控制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2 艾耕云;基于分形理論的供應鏈風險結構及管理機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8年
3 王新平;基于生物細胞彈性理論的供應鏈彈性測度及管理策略研究[D];東南大學;2015年
4 羅加蓉;產出和需求雙邊隨機供應鏈期權博弈模型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6年
5 劉純霞;供應鏈中斷風險傳導機理及中斷風險預測研究[D];湖南大學;2016年
6 茍辰楠;基于自組織理論的供應鏈穩(wěn)定性研究[D];長安大學;2016年
7 徐小玲;階躍型突變需求下供應鏈生產庫存管理策略研究[D];東南大學;2016年
8 聶篤憲;基于增廣拉格朗日協(xié)調的集群式供應鏈動態(tài)優(yōu)化配置方法研究[D];廣東工業(yè)大學;2016年
9 許樹輝;基于供應鏈嵌入視角的企業(yè)空間組織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10 鄭詩田;供應鏈中若干關鍵決策與協(xié)調問題的研究[D];天津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陳韻佳;基于上海貝爾阿爾卡特股份有限公司的供應鏈風險管理實證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2 樊毓卿;供應鏈的適應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09年
3 許崇合;供應鏈信任風險評估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9年
4 李艷;供應鏈控制對供應鏈風險的影響作用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5 李歡;供應鏈風險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05年
6 梁旦;供應鏈風險分擔的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6年
7 鄢玲;供應鏈風險問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6年
8 魯成松;供應鏈風險防范與管理[D];安徽大學;2007年
9 曹群;供應鏈構建風險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10 賀蔚;供應鏈內中小企業(yè)對供應鏈風險的影響因素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關鍵詞:通用名藥物供應鏈定價及協(xié)調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3491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gongyinglianguanli/334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