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零售商預測技術研究——基于牛鞭效應的視角
本文選題:供應鏈管理 切入點:預測技術研究 出處:《運籌與管理》2013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一階自回歸(AR(1))序列模擬需求過程是傳統(tǒng)文獻采用的經(jīng)典模型,然而上述文獻關于需求過程參數(shù)(如需求自回歸系數(shù))對牛鞭效應的影響分析缺乏實踐意義,為了更符合企業(yè)的實際決策過程,本文建立了需求依賴于價格、而以AR(1)序列模擬價格過程的需求函數(shù)模型,分析了最小均方差、移動平均和指數(shù)平滑預測下的牛鞭效應,確定了零售商的預測技術選擇條件。研究表明:(1)產(chǎn)品市場規(guī)模不影響零售商預測技術的選擇;(2)當產(chǎn)品價格敏感系數(shù)較小或價格自回歸系數(shù)較小時,零售商應選擇最小均方差預測技術;(3)當產(chǎn)品價格敏感系數(shù)和價格自回歸系數(shù)均較大時,零售商應選擇移動平均預測技術。
[Abstract]:The first order autoregressive (AR1) sequence is a classical model used in traditional literature. However, the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demand process parameters (such as demand autoregressive coefficient) on bullwhip effect is lack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order to be more in line with the actual decision-making process of the enterprise, this paper establishes a demand function model which simulates the price process with the ARF-1) sequence, and analyzes the bullwhip effect under the minimum mean variance, moving average and exponential smoothing prediction.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size of the product market does not affect the choice of the retailer's prediction technology. (2) when the price sensitivity coefficient is small or the price autoregressive coefficient is small, When the price sensitivity coefficient and the price autoregressive coefficient are large, the retailer should choose the moving average prediction technology.
【作者單位】: 西安交通大學管理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70602017)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06CJY019) 陜西省自然科學基礎研究計劃項目(2010JM9003) 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專項基金資金項目
【分類號】:F224;F27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站;楊青飛;;電子商務條件下的供應鏈管理研究[J];科技廣場;2006年12期
2 張文惠;;淺析供應鏈需求預測與牛鞭效應[J];當代經(jīng)濟;2009年22期
3 徐永鋒;趙霞;;供應鏈管理中信息共享的價值分析——基于牛鞭效應的視角[J];全國商情(經(jīng)濟理論研究);2007年06期
4 黃守坤;籍文翠;;宏觀經(jīng)濟管理中的牛鞭效應及其實證[J];技術經(jīng)濟;2007年06期
5 肖星火;;基于VMI模式的供應鏈牛鞭效應削弱策略[J];商場現(xiàn)代化;2009年10期
6 張靜芳;;供應鏈中“牛鞭效應”案例分析及解決方法研究[J];物流科技;2007年07期
7 孫惠;王愛云;馬麗;;供應鏈中的牛鞭效應問題研究[J];物流科技;2008年04期
8 錢錫紅;徐萬里;;供應鏈的“牛鞭效應”及其解決辦法[J];現(xiàn)代管理科學;2009年02期
9 豐珂;;論聯(lián)合庫存管理對牛鞭效應的抑制作用[J];經(jīng)濟師;2007年10期
10 李曉莉;;基于供應鏈的卷煙市場需求預測方法研究綜述[J];科技經(jīng)濟市場;2009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亞群;張紀會;;供應鏈中需求預測分析比較[A];2006中國控制與決策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2 馮力;韓榮;;鐵路物資部門供應鏈管理模式定位[A];中國鐵道學會物資管理委員會物資管理與營銷暨物資流通系統(tǒng)理論學組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3 丁俊發(fā);李威;;2005年美國物流與供應鏈管理考察報告[A];中國物流與采購聯(lián)合會中物聯(lián)參閱1號—13號(2005年)[C];2005年
4 ;我會與美國供應鏈管理專業(yè)協(xié)會簽署合作備忘錄[A];中國物流與采購聯(lián)合會會員通訊總第85—95期(2005年)[C];2005年
5 郭增文;;運用現(xiàn)代物流技術 推行供應鏈管理 切實解決站段異地車間物資管理工作的“瓶頸”[A];中國鐵道學會物資管理委員會物資管理與營銷暨物資流通系統(tǒng)理論學組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6 劉志學;付國慶;許澤勇;;物流管理與供應鏈管理的比較[A];第三屆中國物流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7 陳功玉;史衛(wèi);;制造業(yè)供應鏈管理與企業(yè)競爭力[A];第三屆中國物流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8 王勝兵;姜松海;;供應鏈管理及物資供應整合[A];中國鐵道學會物資管理委員會物資管理與營銷暨物資流通系統(tǒng)理論學組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9 興磊;勞幗齡;;供應鏈中聯(lián)合庫存管理模式的特點與實施分析[A];信息經(jīng)濟與國民經(jīng)濟增長方式的轉變——中國信息經(jīng)濟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10 應可福;薛恒新;;基于重要性的供應鏈戰(zhàn)略合作伙伴選擇[A];中國優(yōu)選法統(tǒng)籌法與經(jīng)濟數(shù)學研究會第七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第七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供應鏈管理與物流的關系[N];現(xiàn)代物流報;2006年
2 李鵬;大田與聯(lián)邦快遞交易完成[N];國際商報;2007年
3 王亮;為什么受傷的總是物流?[N];國際商報;2007年
4 索佩敏;UPS整合旗下快遞和供應鏈業(yè)務[N];上海證券報;2007年
5 ;供應鏈管理的原理及目標[N];現(xiàn)代物流報;2006年
6 瑤搖;亞太企業(yè)廣泛采用Oracle供應鏈管理軟件[N];現(xiàn)代物流報;2007年
7 薛亞芳;供應鏈人才“牛市”[N];現(xiàn)代物流報;2005年
8 ;供應鏈管理的概念[N];現(xiàn)代物流報;2006年
9 ;供應鏈管理四字箴言[N];現(xiàn)代物流報;2006年
10 趙麗芳邋顧瑾;深圳物流:加速供應鏈轉型[N];深圳商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朱九龍;基于供應鏈管理理論的南水北調水量控制與水資源分配模型研究[D];河海大學;2006年
2 田俊峰;不確定性條件下供應鏈管理優(yōu)化模型及算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5年
3 申文;供應鏈環(huán)境下的物流能力計劃模型與決策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4 楊麗偉;供應鏈企業(yè)協(xié)同自主創(chuàng)新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8年
5 李,
本文編號:163015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gongyinglianguanli/1630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