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時隙多狀態(tài)四叉樹防碰撞優(yōu)化算法
本文關鍵詞:分時隙多狀態(tài)四叉樹防碰撞優(yōu)化算法
更多相關文章: 無線射頻識別 標簽識別 防碰撞算法 多狀態(tài)
【摘要】:射頻識別技術目前廣泛應用于智能樓宇、交通系統(tǒng)、生產制造、供應鏈管理等多個領域。其中各個廠家使用的協(xié)議不統(tǒng)一、大量標簽的碰撞問題一直影響著RFID在供應鏈系統(tǒng)、交通系統(tǒng)等應用中的擴大和普及,因此研究支持多協(xié)議的閱讀器和防碰撞算法的優(yōu)化具有重要的意義。在分析和比較了現有RFID系統(tǒng)中采用的防碰撞算法存在的問題,本文結合ALOHA算法思想,提出了一種優(yōu)化結合多狀態(tài)四叉樹和幀時隙思想的新的防碰撞算法。本文提出的算法在閱讀器與標簽通訊時,標簽以前綴匹配的方式響應閱讀器,其返回分為4個時隙,從而對標簽集進行分裂,再以同樣的方法繼續(xù)分裂標簽集,直到分裂后的標簽集中的標簽都被識別出來。本文主要開展了以下工作:(1)介紹了RFID系統(tǒng)的背景及意義,RFID技術在國內外的發(fā)展現狀及應用,概述了系統(tǒng)的組成、工作原理及分類,分析了RFID系統(tǒng)中防碰撞問題常用的幾種算法。(2)針對射頻識別系統(tǒng)中閱讀器周圍出現多個標簽的碰撞問題,在幾種二進制搜索算法的分析比較后,結合ALOHA算法思想,引進了多狀態(tài)四叉樹和幀時隙的思想來優(yōu)化二進制算法。(3)介紹了利用MATLAB編程模擬閱讀器識別電子標簽的過程,理論上分析了改進算法與其它二進制搜索算法在識別次數和傳輸位數上的區(qū)別,并通過仿真實驗證明了改進算法的優(yōu)越性。綜上,論文介紹了優(yōu)化的防碰撞算法,并通過理論和仿真實驗驗證其優(yōu)越性。
【關鍵詞】:無線射頻識別 標簽識別 防碰撞算法 多狀態(tài)
【學位授予單位】:安徽工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TP391.44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縮略詞表7-10
- 第一章 緒論10-16
- 1.1 課題研究背景10-14
- 1.1.1 射頻識別技術的發(fā)展狀況11-12
- 1.1.2 RFID技術的應用領域12-14
- 1.2 研究的意義14-15
- 1.3 論文的主要內容和結構安排15
- 1.4 本章小結15-16
- 第二章 射頻識別系統(tǒng)基礎16-24
- 2.1 射頻識別系統(tǒng)的結構16-18
- 2.1.1 閱讀器的結構16-17
- 2.1.2 電子標簽的結構17-18
- 2.2 射頻識別系統(tǒng)的工作原理18-22
- 2.3 射頻識別系統(tǒng)的分類22-23
- 2.4 本章小結23-24
- 第三章 經典射頻識別系統(tǒng)的防碰撞算法及性能分析24-38
- 3.1 防碰撞算法概述24-29
- 3.2 基于概率性ALOHA標簽不確定性防碰撞算法29-34
- 3.3 基于二進制樹標簽確定性防碰撞搜索算法34-37
- 3.4 本章小結37-38
- 第四章 分時隙多狀態(tài)四叉樹防碰撞優(yōu)化算法的理論基礎38-47
- 4.1 問題的提出及改進的思路38-40
- 4.1.1 多狀態(tài)分集38
- 4.1.2 多時隙四叉樹38-40
- 4.2 分時隙多狀態(tài)四叉樹防碰撞優(yōu)化算法的編碼方式和指令40-43
- 4.2.1 分時隙多狀態(tài)四叉樹防碰撞優(yōu)化算法的編碼方式40-42
- 4.2.2 分時隙多狀態(tài)四叉樹防碰撞優(yōu)化算法的相關指令42-43
- 4.3 分時隙多狀態(tài)四叉樹防碰撞優(yōu)化算法的描述43-46
- 4.3.1 分時隙多狀態(tài)四叉樹防碰撞優(yōu)化算法的工作原理43-44
- 4.3.2 分時隙多狀態(tài)四叉樹防碰撞優(yōu)化算法的實例分析44-46
- 4.4 本章小結46-47
- 第五章 分時隙多狀態(tài)四叉樹防碰撞優(yōu)化算法的軟件實現及性能分析47-70
- 5.1 分時隙多狀態(tài)四叉樹防碰撞優(yōu)化算法的軟件實現47-56
- 5.1.1 產生隨機標簽模塊48
- 5.1.2 算法執(zhí)行功能48-52
- 5.1.3 算法軟件實現52-56
- 5.2 分時隙多狀態(tài)四叉樹防碰撞優(yōu)化算法的性能分析與仿真56-69
- 5.2.1 多狀態(tài)四叉樹的分析57-59
- 5.2.2 廣播次數的分析與仿真59-64
- 5.2.3 傳輸位數的分析與仿真64-69
- 5.3 本章小結69-70
- 第六章 總結與展望70-72
- 參考文獻72-76
- 附錄1 插圖清單76-78
- 附錄2 附表清單78-79
- 附錄3 部分程序清單79-90
- 在校發(fā)表論文情況90-91
- 致謝91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成新;趙鑫;曾永鋼;;導彈拖車防碰撞系統(tǒng)設計[J];船電技術;2014年01期
2 張志強;吳慶鳴;夏大勇;夏瑜斌;;大壩施工設備防碰撞預警系統(tǒng)[J];武漢大學學報(工學版);2007年01期
3 青虹宏,江朝元,文遠榮,王向喬;船舶防碰撞導航預警系統(tǒng)設計[J];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04年21期
4 于惠鈞;彭濤;劉曉燕;;標簽防碰撞問題的研究[J];包裝工程;2008年09期
5 金桐;張保平;;防碰撞無線通信汽車黑匣子的系統(tǒng)設計[J];現代電子技術;2012年07期
6 張井合,吳今培,張其善;非接觸式智能卡中防碰撞技術的研究[J];遙測遙控;2002年05期
7 姜世芬;張正勇;;微波應答器的防碰撞技術分析與實現[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0年21期
8 劉曉悅;張培蕾;;港口調度系統(tǒng)中RFID防碰撞的研究[J];河北聯合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年04期
9 溫雪;;基于計算機視覺測量的物流過程起重防碰撞方法[J];物流技術;2013年17期
10 王鐵軍;呂廣明;;群塔防碰撞管理系統(tǒng)數據庫設計[J];建筑機械化;2011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拓晟;侯再平;;一種適用于超高頻RFID的防碰撞方法[A];第二十屆電工理論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2 汪鐵民;;汽車防碰撞系統(tǒng) 兼論汽車智能化及對策[A];四川省汽車工程學會、成都市汽車工程學會2003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3年
3 劉小建;;船舶防碰撞安全措施[A];2006年蘇、浙、閩、滬航海學會學術研討論文集[C];2006年
4 于曉慶;高東博;楊國學;;基于導航技術的港口移動設備防碰撞系統(tǒng)研究[A];第五屆中國衛(wèi)星導航學術年會論文集-S1 北斗/GNSS導航應用[C];2014年
5 劉佳;;ISO/IEC 18000-6 Typec協(xié)議的防碰撞機制研究分析[A];全國第十屆信號與信息處理、第四屆DSP應用技術聯合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6 郭躍;耿淑琴;高國;吳武臣;;高效防碰撞的RFID系統(tǒng)設計[A];2007'儀表,,自動化及先進集成技術大會論文集(一)[C];2007年
7 楊柳;陳英杰;王書茂;;基于ARM的車載防滾翻防碰撞監(jiān)控與預警系統(tǒng)的研究[A];第八屆全國設備與維修工程學術會議、第十三屆全國設備監(jiān)測與診斷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8年
8 劉勝利;宋世軍;曾慶貴;喬彩風;;基于DSP的塔機視覺防碰撞裝置[A];第十四屆全國圖象圖形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8年
9 倪大進;王立彬;呂嘉賓;;有軌運行式起重機防碰撞可行域研究[A];中國力學學會學術大會'2009論文摘要集[C];2009年
10 孟建軍;;起重機的防碰撞裝置[A];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國科技工作者的歷史責任——中國科協(xié)2003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下)[C];200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記者 張曄 通訊員 楊萍;“智能激光眼睛”讓汽車主動防碰撞[N];科技日報;2009年
2 董加偉;山東加緊構建漁船防碰撞自動識別網絡[N];中國海洋報;2010年
3 陳菊琴;長江揚州段橋梁防碰撞專項整治啟動[N];江蘇法制報;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吳濤;考慮駕駛員避撞行為特性的汽車前方防碰撞系統(tǒng)研究[D];吉林大學;201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周飛虎;塔式起重機防碰撞技術與安全監(jiān)控系統(tǒng)研究[D];長安大學;2015年
2 郭凱;基于ISO18000-4標準的微波讀寫器設計與實現[D];電子科技大學;2014年
3 楊崇新;汽車全方位自助防碰撞系統(tǒng)的研制[D];青島科技大學;2015年
4 胡鑫;射頻識別防碰撞技術在包裝物流中的應用研究[D];天津科技大學;2013年
5 楊亞男;基于信息融合的車輛防碰撞控制算法研究[D];遼寧工業(yè)大學;2016年
6 洪浩;基于視覺的車輛防碰撞預警系統(tǒng)算法研究[D];遼寧工業(yè)大學;2016年
7 劉前飛;城市道路汽車防碰撞安全系統(tǒng)行人識別算法研究[D];吉林大學;2016年
8 王洪峰;城市道路汽車防碰撞系統(tǒng)障礙物識別算法及應用研究[D];吉林大學;2016年
9 潘思丞;RFID防碰撞技術研究及其在文物監(jiān)管中的應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6年
10 李敏;多傳感器協(xié)同工作的信號檢測方法在汽車防碰撞報警中的應用[D];電子科技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106526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gongyinglianguanli/1065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