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山村新農村公共管理的經驗及啟示
本文關鍵詞:寶山村新農村公共管理的經驗及啟示
【摘要】:四川省彭州市的寶山村,自20世紀60年代中期以來的46年間,經歷了由貧窮落后到現(xiàn)今的"西部第一村"的巨大變化.通過實地調研,對收集到的寶山村新農村建設的資料進行整理分析,得出的經驗是:從始至終堅持公共信息資源的有效共享,始終如一重視公共管理人才隊伍的培養(yǎng),科學開發(fā)促進公共管理物質資源的合理利用,公平合理地推行社會公共福利的全面覆蓋.給建設當代新農村的啟示是:加強村民參與村級公共事務管理是重要力量,尊重知識和人才是成功的關鍵因素,"村企一體化"的集體經濟是重要途徑,社會公共福利的全覆蓋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保障.
【作者單位】: 西南民族大學管理學院;
【關鍵詞】: 寶山村 新農村建設 公共管理
【分類號】:D422.6
【正文快照】: 黨的十八大指出,“解決好農業(yè)農村農民問題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堅持把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yè)建設發(fā)展重點放在農村,深入推進新農村建設和扶貧開發(fā),全面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1]由于各地農村都擁有自己獨特的地理位置、自然條件、生活習慣、文化傳統(tǒng)和不同程度的經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條
1 何東;一種西部山區(qū)開發(fā)模式——寶山模式——對四川省彭州市寶山村的調查與研究[J];經濟體制改革;2001年02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祝德;;農村非政府組織公共性釋放路徑探究[J];湖北社會科學;2008年04期
2 祝德;;新農村建設中的公共物品供給及政府理念創(chuàng)新[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S1期
3 李麗霞;楊軍;;論政府農村公共物品供給理念創(chuàng)新[J];沈陽教育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4 余宇環(huán);;和諧農村下的公共管理機制[J];現(xiàn)代商業(yè);2009年06期
5 聶蘇;;省委五號文件八大亮點[J];江淮;2006年04期
6 郭震海;;農村現(xiàn)實與新農村之夢[J];記者觀察(上半月);2006年05期
7 王長欣;;新農村建設需要法制型村官[J];領導科學;2006年16期
8 何宏光;;剎住農村賭博風[J];今日中國論壇;2006年11期
9 ?;;開展“民企幫村”活動推進新農村建設[J];中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2006年11期
10 李興貴;蔡壽義;;干群共奏和諧曲——魯?shù)榭h新農村建設紀實[J];云南支部生活;2006年08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李彬;;堅定不移地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A];中國新時期思想理論寶庫——第三屆中國杰出管理者年會成果匯編[C];2007年
2 郭志明;;房山區(qū)“十一五”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巡禮[A];當代北京研究(2011年第1期)[C];2011年
3 李鎮(zhèn)江;田達義;;大力抓好示范點工作 加快推進新農村建設——鎮(zhèn)遠縣新農村示范點建設調研報告[A];改革開放與欠發(fā)達地區(q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理論研究[C];2008年
4 吳鐵華;;新農村建設必須突顯以人為本[A];“深入學習十七大精神,,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5 姜大仁;;后記[A];改革開放與欠發(fā)達地區(q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理論研究[C];2008年
6 彭大鵬;;通過社區(qū)發(fā)展來促進新農村建設[A];改革開放與欠發(fā)達地區(q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理論研究[C];2008年
7 李一;;我國新農村建設的理論闡釋與行動推展[A];秩序與進步:中國社會變遷與浙江發(fā)展經驗——浙江省社會學學會2006年年會暨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8 趙遠琪;;新農村建設與政府工作方法的變革[A];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公共服務研究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9 姜立軍;曾武;;黔東南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現(xiàn)狀與對策[A];改革開放與欠發(fā)達地區(q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理論研究[C];2008年
10 河北省金融學會課題組;張辰辰;劉俊芳;;關于金融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思考——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金融須創(chuàng)新[A];河北省首屆社會科學學術年會論文專輯[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記者 周波;牢記職責要求 盡職盡責工作[N];桂林日報;2007年
2 通訊員 張軍才 湘進 記者 李勇;民主黨派新農村建設大有作為[N];湖南日報;2007年
3 李曉路 李曉峰;長治:青年成為新農村建設生力軍[N];山西日報;2006年
4 記者 王依友;路橋引領婦女投身新農村建設[N];臺州日報;2006年
5 張明合 楊帆 本報記者 陳濤;建設和諧富裕文明的社會主義新農村[N];延安日報;2007年
6 熊斌 春花 晨風;和諧溫馨生活美[N];宜春日報;2007年
7 唐科 曹宏滿;祁陽“八件實事”推進新農村建設[N];永州日報;2007年
8 記者 唐臨江 通訊員 裴麗強 實習生 毛勇 孫秋艷;三工鎮(zhèn)全力推進新農村建設[N];昌吉日報;2007年
9 吳映雪 羅瓊鳳 楊俊華;峨邊政協(xié)支招新農村建設[N];四川政協(xié)報;2007年
10 姚世友;元謀縣全面推進新農村建設[N];楚雄日報(漢);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徐學慶;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建設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2 梁修群;河南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若干問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3 何文毅;新農村建設中農民思想政治教育實施策略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4 張家智;新時期農村婦女政治參與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9年
5 何沛東;現(xiàn)代國家構建視野下鄉(xiāng)村治理模式的變遷與重構[D];蘇州大學;2009年
6 李武;農村社會化服務組織的合作機制研究[D];南昌大學;2009年
7 謝雙明;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東方農民問題理論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8 于水;鄉(xiāng)村治理與農村公共產品供給問題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07年
9 陳雪原;村莊發(fā)展與新農村建設[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0年
10 張麗琴;村委會職能改革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馬英花;民族地區(qū)新農村建設中思想政治工作問題和對策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07年
2 裴翠英;新農村背景下的農村婦女職業(yè)教育發(fā)展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9年
3 張碩;東北地區(qū)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建設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4 陳愈湛;新農村建設進程中鄉(xiāng)村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設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7年
5 胡波;新農村建設視域中的農民政治組織發(fā)展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6 李紅平;新農村建設視域下的鄉(xiāng)鎮(zhèn)領導能力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7 姚榮杰;新農村建設中的基層政府職能定位研究[D];河南大學;2008年
8 朱詩瑤;新農村建設條件下的農民思想道德建設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8年
9 關興;新農村建設中的政治動員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10 李保國;新農村建設背景下我國農民政治參與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60556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605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