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尺度數(shù)值模型的海底滑坡運動敏感性分析
本文關鍵詞:基于小尺度數(shù)值模型的海底滑坡運動敏感性分析
更多相關文章: 海底滑坡 歐拉-歐拉兩相流模型 Herschel-Bulkley模型 滑水 軟化
【摘要】:開展海底滑坡運動特性研究是深水陸坡區(qū)滑坡地質災害認識與防治的基礎,建立了基于非牛頓流體歐拉-歐拉兩相流理論的小尺度海底滑坡數(shù)值模型。在與實驗數(shù)據(jù)和BING程序結果對比驗證的基礎上,模擬分析海底滑坡的一般運動規(guī)律及特性,并同無水條件下的滑坡模擬結果進行了對比。結果表明:環(huán)境水的存在可引發(fā)"滑水"現(xiàn)象,延長滑坡運動時間,增加運動距離,但端部最大峰值速度相對無水條件時較小;滑坡體物質組成、地形坡度、初始速度、初始厚度等因素,對最終的運動距離有較大的影響;滑坡體在運動過程中因擾動、混水而導致的屈服強度和粘滯系數(shù)的不斷降低是海底滑坡長距離運動的主要原因。
【作者單位】: 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海岸和近海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中海油研究總院;
【關鍵詞】: 海底滑坡 歐拉-歐拉兩相流模型 Herschel-Bulkley模型 滑水 軟化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41206058) 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子課題(2011ZX05056-001-02) 中央級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業(yè)務費專項資金項目(2013a25) 大連理工大學海岸和近海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項目(LP1514)
【分類號】:P642.22;P75
【正文快照】: 深水陸坡區(qū)海底滑坡產生的高速滑動,可能給海底管道等設施造成破壞性影響(Locat et al,2002;Nadim et al,2005;Mosher et al,2010)。由于陸坡區(qū)水深較大,海底地貌崎嶇復雜,海底管道一旦破壞,不但維修難度和費用較大,還會帶來嚴重的環(huán)境問題。因此,海底管道設計與路由選擇必須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伊左林;廈門某碼頭附近海底滑坡分析與治理[J];中國港灣建設;2005年05期
2 D.B.Prior;金波;;海底滑坡——形態(tài)和命名[J];海洋地質譯叢;1983年06期
3 Lee,H.J.;汪發(fā)武;;海底滑坡在太平洋的發(fā)育程度和經濟意義[J];世界地質;1991年01期
4 吳時國;陳珊珊;王志君;李清平;;大陸邊緣深水區(qū)海底滑坡及其不穩(wěn)定性風險評估[J];現(xiàn)代地質;2008年03期
5 許文鋒;車愛蘭;王治;王歡;劉超;;地震荷載作用下海底滑坡特征及其機理[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2011年05期
6 陳珊珊;孫運寶;吳時國;;南海北部神狐海域海底滑坡在地震剖面上的識別及形成機制[J];海洋地質前沿;2012年06期
7 H.J.Lee;盧峰虎;;太平洋海底滑坡的范圍和意義[J];地質科學譯叢;1990年02期
8 孫運寶;吳時國;王志君;李清平;王秀娟;董冬冬;劉峰;;南海北部白云大型海底滑坡的幾何形態(tài)與變形特征[J];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2008年06期
9 李家鋼;修宗祥;申宏;江鳳鳴;;海底滑坡塊體運動研究綜述[J];海岸工程;2012年04期
10 張永明;畢建強;孫圣堂;石曉偉;肖春橋;;青島嶗山頭海域海底滑坡的聲波探測[J];工程地球物理學報;2012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孫運寶;吳時國;李清平;;白云海底滑坡的幾何形態(tài)與變形特征[A];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二十四屆年會論文集[C];2008年
2 來向華;葉銀燦;潘國富;;土的穩(wěn)定狀態(tài)理論在海底滑坡研究中的應用[A];海洋地質環(huán)境與資源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3年
3 孫運寶;吳時國;;南海北部白云凹陷滲漏系統(tǒng)與白云大型海底滑坡[A];中國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4 張亮;欒錫武;;對海底滑坡穩(wěn)定性影響因素的定量分析[A];中國地球物理2010——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二十六屆年會、中國地震學會第十三次學術大會論文集[C];2010年
5 來向華;葉銀燦;;浙東近海潮汐通道區(qū)海底滑坡類型及滑動機制研究[A];第十五屆中國海洋(岸)工程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中)[C];2011年
6 陳毅鳳;William Ussler Ⅲ;Haflidi Haflidason;;Storegga海底滑坡冷泉活動的孔隙水研究[A];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第13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趙芳;南海北部陸緣裂后期巖漿活動及海底滑坡事件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6年
2 馬云;南海北部陸坡區(qū)海底滑坡特征及觸發(fā)機制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周慶杰;南海北部陸坡白云凹陷區(qū)海底滑坡的識別與特征分析[D];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15年
2 陶言祺;基于SPH深度積分模型的海底滑坡數(shù)值分析[D];大連理工大學;2015年
3 閆楠;波浪影響下的海底滑坡泥流運動過程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5年
4 李偉;南海北部海底滑坡的地震特征及成因分析[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3年
5 孫柏濤;海底滑坡的離心模型試驗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4年
6 田建龍;海底滑坡過程數(shù)值模擬及其對管線的作用[D];大連理工大學;2014年
7 繆成章;海底滑坡及其對海底管線的影響[D];浙江大學;2007年
8 楊曉云;天然氣水合物與海底滑坡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92715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927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