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流降溫式冷庫的特性研究
【學位單位】:天津商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9
【中圖分類】:TB657.1
【部分圖文】:
圖 2-1 輪流降溫制冷系統(tǒng)原理圖Fig 2-1 Schematic diagram of a rotating cooling system圖 2-1 為輪流降溫式冷庫特性研究的實驗裝置原理圖。實驗臺分為 11 個部分:1:風冷式壓縮冷凝機組(包括制冷壓縮機、風冷式冷凝器、高壓儲液器、干燥過濾器、相關閥門管道);2:電子膨脹閥;3:蒸發(fā)器;4:送風管道(包括管道與電動風閥);5:回風管道(包括管道與電動風閥);6:電控箱;7:冷間;8:軸流風機;9:熱氣除霜進風口;10:熱氣除霜出風口;11:接水盤。制冷劑采用的是 R404a。2.1.2 實驗原理制冷系統(tǒng)運行時,制冷劑在壓縮機內被壓縮成高溫高壓的氣體,從壓縮機排出的高溫高壓制冷劑進入冷凝器與空氣進行熱交換,冷凝后的制冷劑經過節(jié)流元件降溫降壓,制冷劑從液態(tài)轉變成氣液兩相并進入蒸發(fā)器,蒸發(fā)器與冷間內的空氣強制對流換熱,制冷劑液體吸收熱量蒸發(fā)再進入壓縮機進行壓縮。低溫空調箱內的空氣與低溫制冷劑換熱被冷卻后,通過送風管道進入每一個冷間,換熱之后的冷空氣再通過回風管
第二章 輪流降溫式冷庫制冷系統(tǒng)介紹風機頻率不變,其他冷間繼續(xù)降溫,直到所有的冷間都完成降溫時壓縮機停止當其中某個冷間溫度上升到溫度上限時壓縮機再次開啟;如果有一個或多個冷完成降溫,其中某個冷間的溫度升到了溫度上限,則壓縮機一直處于運行狀間的溫度上、下限不同時,導致冷間的降溫與升溫時間不同,壓縮機運行時間時間也不一樣。在同一庫溫下,當壓縮機頻率與風機頻率不同時,冷間的降溫升溫時間;壓縮機的開機時間、停機時間都會隨著壓縮機頻率和風機頻率的改變。為了對壓縮機頻繁停啟的問題進行優(yōu)化,實驗在不同環(huán)境溫度下進行,同溫度下改變冷間溫度,測試壓縮機頻率、冷風機頻率在不同的工況下對冷間升的影響,最后通過理論模擬與和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得出輪流降溫制冷系統(tǒng)在不同工縮機的開停比關系。 實驗臺介紹.1 冷庫庫體
外 形 尺 寸 為 1500mm*4000mm*2700mm ( 長 * 寬 * 高 ), 門 洞 的 尺 寸 m*500mm,冷庫門尺寸為 570mm*570*mm*150mm,上層冷庫上壁開有 4 個 65mm 的圓孔,下層冷庫的上壁開有兩個同直徑圓孔,為上下兩層冷庫的進風風口,下層冷庫的送風管道和回風管道通過上層冷庫進入到下層冷庫,處于冷管段包 35mm 厚的保溫層防止下層冷庫的送回風管道與上層冷庫的庫內空氣每個冷庫的進風口和回風口都單獨設置了電動風閥,電動風閥的開關由冷庫的制,當冷庫內溫度達到溫度下限時,送風風閥與回風風閥關閉,當庫溫達到溫時,送風風閥和回風風閥開啟。制冷系統(tǒng)采用的機組是比澤爾風冷冷凝壓縮機組為:2EES-3Y-40S。如圖 2-3 所示,制冷系統(tǒng)采用的是翅片管蒸發(fā)器,蒸發(fā)器與風機單獨置于冷庫室,風機采用的是上海達風機股份有限公司的型號為 DKT 9-60 No2.5 的外轉風空調風機,外形尺寸長*寬*高為 383mm*429mm*350mm,功率 0.45kW,電,全壓 380-330Pa,轉速 1360r/min,風量 2500—3100m3/h。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徐壽波;閻峰;;時間因素計算方法及其應用[J];數(shù)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1987年11期
2 魏鳳英,張先恭;我國東部夏季雨帶類型的劃分及預報[J];氣象;1988年08期
3 張禮平,柯怡明,王康康;SVD方法在場的定量預測中的應用[J];熱帶氣象學報;2004年04期
4 任曉梅;陳迪平;易斌;丁立;魏靜蓉;;不同種類器械清洗的時間系數(shù)分析法在績效考核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9年07期
5 唐叔乙;周明君;;5~9月西藏降水異常空間模的時空分布特征[J];西藏科技;2006年03期
6 薛志華;SVD方法及其在氣象中的應用[J];內蒙古氣象;1999年02期
7 畢連柱;宋國華;王全波;刁云飛;陳宇;;森林群落結構空間系數(shù)函數(shù)和時間系數(shù)函數(shù)模型的應用[J];林業(yè)勘查設計;2010年01期
8 梁衍章;具時間系數(shù)的Burgers方程的初邊值問題[J];哈爾濱師范大學自然科學學報;1994年02期
9 趙四強;;應用自然正交函數(shù)預報農作物產量的試驗[J];農業(yè)氣象;1985年04期
10 楊茜;吳澗;王衛(wèi)國;李軻;;全球對流層頂氣壓場的季節(jié)變化特征分析[J];氣象科學;2008年03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余超群;輪流降溫式冷庫的特性研究[D];天津商業(yè)大學;2019年
2 馮穎竹;廣東冬季寒害時空分布規(guī)律的研究[D];湖南農業(yè)大學;2003年
3 周曉霞;中國冬溫夏雨的年代際變化及其與全球淺層海洋熱異常的相關聯(lián)系[D];南京氣象學院;2003年
4 謝啟玉;青藏高原“濕池”的變化特征及其對我國氣候的影響[D];成都信息工程大學;2015年
5 于躍飛;新疆局地氣候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6 王鵬祥;西北地區(qū)干濕氣候轉型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06年
7 王安乾;塔里木河流域土壤水分時空演變及其影響要素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16年
8 孫嗣旸;氣候變化對我國農業(yè)水旱災害的影響[D];浙江大學;2012年
9 楊曉苑;北大西洋、北太平洋SST遙聯(lián)與我國冬溫夏雨異常關系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86336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2863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