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宣漢縣興浪坡滑坡形成機制及穩(wěn)定性評價
【學位授予單位】:成都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P642.22
【圖文】:
7圖 1-1 技術路線圖破壞模式,建立地質力學模型;對斜坡巖土體進行物理力學試驗,科學合理的選取滑坡巖土體的各個力學參數(shù),為滑坡形成機制的力學分析、數(shù)值模擬、穩(wěn)定性計算提供合理數(shù)據(jù)。
圖 2-1 興浪坡滑坡交通位置圖文條件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地區(qū),總體特點是:溫暖潮濕、雨少雨、夏熱多雨,并伴有干旱、暴雨(洪澇)與冰雹等災 16.8℃,最高氣溫可達 41.2℃,最低氣溫僅有-5.4℃,詳見表 2-1 多年各月平均氣溫統(tǒng)計表3 4 5 6 7 8 9 10 11 1 11.3 12.9 20.4 21.6 24.4 24.5 20.2 16.0 11.3 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川;付成華;鄒海明;何歡;鐘學梅;;基于離散單元法的三維滑坡過程數(shù)值模擬分析[J];人民珠江;2015年02期
2 徐光政;;云南滇中紅層地質特性分析及工程運用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應用技術版);2014年12期
3 簡文星;童龍云;;川東天臺鄉(xiāng)滑坡滑帶特征及其工程意義[J];工程地質學報;2012年05期
4 趙權利;孫紅月;王智磊;尚岳全;;承壓水對平推式滑坡的作用分析[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12年04期
5 路為;白冰;陳從新;;巖質順層邊坡的平面滑移破壞機制分析[J];巖土力學;2011年S2期
6 吳紅剛;馬惠民;侯殿英;周德培;馮君;;青海高原龍穆爾溝紅層滑坡變形機制的地質分析與模型試驗研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10年10期
7 盧海峰;陳從新;袁從華;于洪丹;沈強;;巴東組紅層軟巖緩傾順層邊坡破壞機制分析[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10年S2期
8 付華民;董清志;;基于3DEC的某平推式滑坡成因機制研究[J];中國水運(下半月刊);2010年08期
9 巨能攀;趙建軍;黃潤秋;鄧輝;王彥東;;基于3DEC的邊坡塊體穩(wěn)定性分析[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6期
10 王運生;吳俊峰;魏鵬;王曉欣;韓麗芳;李月美;馬宏宇;邵虹濤;徐鴻彪;;四川盆地紅層水巖作用巖石弱化時效性研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9年S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李守定;李曉;張年學;劉艷輝;;三峽庫區(qū)寶塔滑坡泥化夾層泥化過程的水巖作用[A];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2006年論文摘要集[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趙權利;緩傾滑坡中承壓水作用機理研究[D];浙江大學;2013年
2 繆海波;三峽庫區(qū)侏羅系紅層滑坡變形破壞機理與預測預報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2012年
3 宋玉環(huán);西南地區(qū)軟硬互層巖質邊坡變形破壞模式及穩(wěn)定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1年
4 戚國慶;降雨誘發(fā)滑坡機理及其評價方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張思遠;三峽庫區(qū)烏江流域灰?guī)r順層滑坡形成機制及其穩(wěn)定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5年
2 郝彥鵬;北川縣筲箕窩滑坡復活機制及穩(wěn)定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5年
3 趙建芳;我國典型巖溶區(qū)滑坡災害時空分布及災情分析[D];山東師范大學;2014年
4 胡新紅;湘西朱雀洞大滑坡機理分析與處治措施研究[D];中南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71810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2718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