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CNT三維復合膜截留HA與抗污染性能
【圖文】:
4558中國環(huán)境科學37卷通過U-3010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測定HA溶液吸光度并計算出濃度.在膜的抗污染實驗測試中,膜通量下降:Rt(%)=(1-Jp/Jw,1)×100(3)通量恢復率:FR(%)=Jw,2/Jw,1×100(4)式中:Jw,1為純水通量,L/(m2hbar);Jp為過濾HA1h后測得的純水通量,L/(m2hbar);Jw,2為過濾HA后水清洗1h后的純水通量,L/(m2hbar).2結果與討論2.1膜的形貌與結構表征從圖1(a)~(d)可以看出GO,膜表面層狀堆疊,存在許多褶皺,膜表面平整,沒有明顯的缺陷,這與通過壓濾法制得的GO膜結果一致[14].CNT已經均勻分散在GO片層中,隨著摻入比例的增加,在膜表面可以觀察到更多的CNT.GO與CNT通過共價鍵結合,CNT的摻入減少了GO層間的疊加,使表面呈有序的網狀結構,形成三維傳質通道.經過處理的CNT分散均勻,無團聚現(xiàn)象,隨著摻入CNT量的增多,膜表面越來越不平整.由圖1(e)~(f)可知,GO與GO-CNT復合膜表面起伏不平,且隨著CNT摻入量的增加,膜粗糙度從280nm增加到366nm.原因可能是因為GO膜呈片狀,表面比較光滑,CNT的加入一部分滲入到片層間,一部分沉積在膜表面,導致膜表面粗糙度增加.AFM測定證實了此現(xiàn)象.(a)(b)(c)(d)(e)2803003203403601020304050數(shù)平均粗糙度算n()mCNT含量(%)0(f)圖1GO-CNT膜的表面形貌及粗糙度Fig.1SurfaceimagesandroughnessofGO-CNTcompositemembranes(a)~(d)分別為GO、GO-10%CNT、GO-20%CNT、GO-50%CNT膜的SEM圖;(e)GO-20%CNT膜的AFM圖;(f)GO-CNT膜表面粗糙度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鄒本雪;張雄福;劉海鷗;王同華;王金渠;王安杰;;新型炭基-沸石復合膜材料的合成研究進展[J];現(xiàn)代化工;2005年S1期
2 武春瑞;張守海;楊大令;蹇錫高;;耐高溫復合膜的制備及在廢水處理中的嘗試[J];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2007年01期
3 蘭俊杰;馬鶯;;高直鏈玉米淀粉基復合膜的制備[J];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2008年12期
4 王振成;張海濱;金偉;;炭/硅復合膜的制備與表征[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yè);2008年04期
5 李新利;蔣煒;梁斌;;鈀銅復合膜透氫性和穩(wěn)定性研究進展[J];化工進展;2008年07期
6 邱增英;鐘世安;;煙酸分子印跡復合膜的制備及其分離性能研究[J];化學學報;2010年03期
7 李小瑞;沈一丁;李剛輝;賴小娟;;疏水化淀粉基復合膜的制備及性能[J];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2010年05期
8 毛慶輝;毛志平;;酚酞型聚芳醚砜/蛭石復合膜的制備與性能[J];東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05期
9 何群華;;堿醇體系下鋁塑復合膜的鋁塑分離研究[J];廣州化工;2010年12期
10 黃林;李維艷;黃明華;陳慶華;;乳酸改性魔芋葡甘聚糖/淀粉復合膜材料的制備及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11年0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邱禮平;資名揚;胡碧君;溫其標;;天然高分子復合膜的制備及性能研究[A];“食品加工與安全”學術研討會暨2010年廣東省食品學會年會論文集[C];2010年
2 劉富;左丹英;操建華;朱寶庫;徐又一;;有機/無機支撐復合膜的制備與應用[A];第五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Ⅲ[C];2004年
3 劉慶嶺;王同華;張志國;梁長海;郭洪臣;邱介山;曹義鳴;;新型炭/T型分子篩復合膜材料的設計、制備及應用[A];第六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7)[C];2007年
4 李安武;熊國興;谷景華;鄭祿彬;;金屬陶瓷復合膜的制備[A];第二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5年
5 范曉丹;張襄楷;徐廷獻;;煙氣脫硫用γ-Al_2O_3復合膜的制備與表征[A];第二屆中國膜科學與技術報告會論文集[C];2005年
6 雷啟福;鐘世安;杜邵龍;彭密軍;周春山;;分子印跡復合膜的合成及其拆分性能研究[A];第二屆中國膜科學與技術報告會論文集[C];2005年
7 朱丹;徐海生;王斌;楊昌正;;氧化鋁-高分子多孔復合膜[A];第三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8年
8 許振良;;分子印跡復合膜制備及其手性藥物分離的研究[A];第五屆全國醫(yī)藥行業(yè)膜分離技術應用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9 宋玉軍;孫斌;孫本惠;亨利·勞倫斯;;用界面聚合法制備結構與性能可控的超薄復合膜的成膜機理(英文)[A];第二屆中國膜科學與技術報告會論文集[C];2005年
10 劉宇;何本橋;李建新;;聯(lián)苯聚酰胺中空纖維復合膜的形成及結構變化[A];第四屆中國膜科學與技術報告會論文集[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復合膜的透氣性測試[N];中國包裝報;2005年
2 伍秋濤;復合膜的白點氣泡現(xiàn)象分析[N];中國包裝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葉會見;TDPA改性BaTiO_3/PVDF介電復合材料的儲能及電子輻照損傷行為[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5年
2 石強;PPTA/PSF原位共混膜及其聚胺復合膜的設計與構建[D];天津工業(yè)大學;2017年
3 武春瑞;雜萘聯(lián)苯聚醚酰胺超濾膜及其復合膜的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6年
4 魏菊;雜萘聯(lián)苯聚醚砜酮超濾膜及其復合膜的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7年
5 馬靜;生物粘合啟發(fā)下滲透蒸發(fā)復合膜的制備與酯化反應強化[D];天津大學;2010年
6 王明明;抗氧化耐酸分離CO_2膜制備及性能研究[D];天津大學;2012年
7 劉安然;導電高分子復合膜材料及其電化學器件[D];清華大學;2012年
8 余軍;納米復合含硅質子交換膜結構和性能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7年
9 潘福生;超薄復合膜的理性設計、結構調控及脫濕性能研究[D];天津大學;2009年
10 匡錫文;PVDF基介電復合膜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麗英;玉米醇溶蛋白修飾細菌纖維素基復合膜材料的制備及其應用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5年
2 王孝麗;Ag基透明導電復合膜的制備及性能研究[D];山東建筑大學;2015年
3 呂惠玲;聚苯胺/氧化鎢復合膜的制備及其在中性介質中的電化學活性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5年
4 鄧鑫;銻摻雜氧化錫分散體及其透明復合膜材料的制備與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15年
5 楊姍姍;新型聚苯并咪唑基介電復合膜的制備及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15年
6 趙振兵;有序多孔氧化鋅石墨烯復合膜制備及性能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5年
7 周三九;殼聚糖淀粉抗菌復合膜的性能優(yōu)化及保鮮效果評價[D];黑龍江大學;2015年
8 張江華;納米功能粒子TiO_2/PVDF復合膜對蛋白質的吸附研究[D];東北大學;2013年
9 周琰;層/層結構功能性聚合物復合膜的制備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15年
10 邢燕俠;鋁基CdS/ZnO復合膜的制備及光催化性能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255794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2557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