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穩(wěn)定劑體系下的雙水相聚合相分離
本文選題:無穩(wěn)定劑體系 + 雙水相。 參考:《化工學報》2017年02期
【摘要】:以丙烯酰胺(AM)、季銨類陽離子甲基丙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銨(DMC)和丙烯酰氧乙基二甲基芐基氯化銨(AODBAC)為單體,以2,2′-偶氮雙[2-(5-甲基-2-咪唑啉-2-基)丙烷]二鹽酸化物(VA044)為引發(fā)劑,在水溶液中進行無穩(wěn)定劑體系下的雙水相共聚。利用紫外分光光度儀在線觀察體系的分相過程并測定體系的臨界分相點。通過改進的溴化法測定臨界轉(zhuǎn)化率(Xc)。利用黏度法測定臨界分子量(Mc)。并對各個因素對于Xc和Mc的影響進行研究。結(jié)果表明具有表面活性的陽離子單體AODBAC對體系的相分離具有較好的促進作用。引發(fā)劑的用量和AODBAC的摩爾分數(shù)(fAODBAC)對于Xc的影響較小,反應溫度升高會使Xc增大?倖误w濃度和fAM的升高會使Xc減小。引發(fā)劑用量的增加、反應溫度和fAODBAC的升高都會使Mc減小。fAM和單體濃度的增加會使Mc顯著增加。
[Abstract]:Acrylamide (AM), quaternary ammonium cationic methyl propionyl ethyl trimethylammonium chloride (DMC) and acryloxy ethyl dimethyl benzyl ammonium chloride (AODBAC) were used as initiators. Aqueous two-phase copolymerization was carried out in aqueous solution without stabilizer. The phase separation process of the system was observed by UV spectrophotometer and the critical phase point of the system was determined. The critical conversion rate (XC) was determined by an improved bromination method. The critical molecular weight (MC) was determined by viscosity method. The effects of various factors on XC and Mc are also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AODBAC, a cationic monomer with surface activity, can promote the phase separation of the system. The amount of initiator and the molar fraction of AODBAC (fAODBAC) have little effect on XC, and the increase of reaction temperature will increase XC. The increase of total monomer concentration and fAM will decrease XC. With the increase of initiator dosage, reaction temperature and fAODBAC, Mc decreases. FAM and monomer concentration increase significantly.
【作者單位】: 化學工程聯(lián)合國家重點實驗室浙江大學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學院;
【分類號】:TQ028;TQ316.3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商寬祥;單國榮;;丙烯酰胺與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銨雙水相共聚臨界相分離研究[J];化工學報;2012年02期
2 陳文彬;單國榮;;硫酸銨-水-聚丙烯酰胺及陽離子型聚丙烯酰胺體系相分離[J];化工學報;2010年06期
3 趙亮;單國榮;翁志學;;(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銨-丙烯酰胺雙水相共聚合[J];高分子學報;2006年08期
4 單國榮,曹志海,黃志明,翁志學;丙烯酰胺雙水相聚合體系穩(wěn)定性研究[J];高分子學報;2005年05期
5 單國榮,曹志海,黃志明,翁志學;聚丙烯酰胺-聚乙二醇-水體系相圖及丙烯酰胺單體在兩相中的分配[J];高等學;瘜W學報;2005年07期
6 侯斯健,哈潤華;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銨—丙烯酰胺反相乳液聚合的動力學特征研究[J];高分子學報;1995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高啟物;;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J];新課程(上);2016年08期
2 張慧;;讓語文課堂成為孩子的樂園[J];課外語文;2016年11期
3 謝明珠;;精心設計教學流程 讓小學生樂學語文[J];課外語文;2015年24期
4 姚鶴昌;;快樂寫作之小學生作文的優(yōu)化方法探討[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4年11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呂挺;單國榮;商寬祥;;丙烯酰胺在聚乙二醇水溶液中聚合產(chǎn)品的微觀形態(tài)[J];高分子學報;2010年06期
2 陳文彬;單國榮;;硫酸銨-水-聚丙烯酰胺及陽離子型聚丙烯酰胺體系相分離[J];化工學報;2010年06期
3 趙亮;單國榮;翁志學;;(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銨-丙烯酰胺雙水相共聚合[J];高分子學報;2006年08期
4 單國榮,曹志海,黃志明,翁志學;丙烯酰胺雙水相聚合體系穩(wěn)定性研究[J];高分子學報;2005年05期
5 單國榮,曹志海,黃志明,翁志學;聚丙烯酰胺-聚乙二醇-水體系相圖及丙烯酰胺單體在兩相中的分配[J];高等學校化學學報;2005年07期
6 單國榮,曹志海,黃志明,翁志學;丙烯酰胺在聚乙二醇水溶液中的聚合動力學[J];高分子學報;2003年06期
7 肖進新,暴艷霞,方磊;正負離子表面活性劑與高聚物混合雙水相體系的相行為及蛋白質(zhì)的分配[J];高等學;瘜W學報;2001年01期
8 梅樂和,林東強,朱自強;雙水相分配結(jié)合溫度誘導相分離從酵母中提取谷胱甘肽[J];化工學報;1998年04期
9 林保平,顧敘元,,王國力,楊力;丙烯酰胺水溶液聚合反應的研究[J];現(xiàn)代化工;1996年01期
10 金正中,朱永,胡涌東;水包水乳液的合成及其相組成的研究[J];高等學;瘜W學報;1991年07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成強,張錦柱;雙水相體系在金屬離子分離中的應用現(xiàn)狀[J];濕法冶金;2004年04期
2 李宇亮;蘇杭;張夢詩;;[Epy]Br-NaH_2PO_4-H_2O離子液體雙水相體系液液相平衡測定及其關聯(lián)[J];計算機與應用化學;2013年05期
3 吳華昌,鄧靜,周健;雙水相體系熱力學模型的應用[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年01期
4 牟婉君;王靜;劉國平;;雙水相體系中鉬與錸的分離[J];光譜實驗室;2010年03期
5 劉紹鵬;宗志敏;魏晴;魏賢勇;;雙水相體系中成相及有機物分配機理的初步研究[J];化工時刊;2010年12期
6 杜振寧;胡卓逸;;聚乙二醇雙水相體系在分離純化蛋白質(zhì)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藥工業(yè)雜志;1990年10期
7 唐仕松;陳旭偉;王建華;;雙水相體系選擇性分離富集維生素B_(12)及電熱原子吸收法測定[J];中國科學:化學;2010年06期
8 梁國杰;易喻;張彥璐;梅建鳳;陳建澍;朱克寅;應國清;;β-hCG單抗在親和雙水相體系中的分配研究[J];藥物生物技術(shù);2013年05期
9 宋肖單;李麗;薛屏;;固定化青霉素;冈陔p水相體系中催化合成氨芐西林[J];寧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01期
10 翟素玲,劉建剛,駱廣生;雙水相電泳分離氨基酸[J];高;瘜W工程學報;2000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海珠;盧俊彩;李興亮;蘇哲;崔巖巖;李首建;;新雙水相體系及其在放射性核素分離中的應用研究[A];首屆核化學與放射化學青年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2 魏西蓮;王羞紅;魏增斌;張穎;喬營;李娟;;離子液體/陰離子表面活性劑/水形成的雙水相新體系的相行為[A];中國化學會第十三屆膠體與界面化學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1年
3 王秀紅;魏西蓮;魏增斌;高翔;周秀歡;;離子液體和陰、陽離子表面活性劑新型雙水相體系的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十三屆膠體與界面化學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1年
4 李志勇;裴淵超;劉麗;王鍵吉;趙揚;;離子液體雙水相對氨基酸的萃取分離性能[A];中國化學會第十五屆全國化學熱力學和熱分析學術(shù)會議論文摘要[C];2010年
5 王秀紅;魏西蓮;劉杰;;無機鹽對離子液體/陽離子表面活性劑雙水相體系的影響[A];中國化學會第28屆學術(shù)年會第12分會場摘要集[C];2012年
6 張延強;張鎖江;陳玉煥;張建敏;;離子液體和果糖雙水相體系的研究[A];第三屆全國化學工程與生物化工年會論文摘要集(上)[C];2006年
7 鞏育軍;薛元英;;溪黃草浸取液在雙水相體系中分離富集的研究[A];第七屆全國天然有機化學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8 梁譽文;帥浪;尚亞卓;彭昌軍;劉洪來;;SDS/DTAB/PEG/NaBr/H_2O多水相體系[A];中國化學會第十四屆膠體與界面化學會議論文摘要集-第4分會:膠體分散與多組分體系[C];2013年
9 吳長增;王鍵吉;裴淵超;王慧勇;李志勇;;離子液體對PPG的鹽析作用:PPG+離子液體雙水相的形成[A];中國化學會第十五屆全國化學熱力學和熱分析學術(shù)會議論文摘要[C];2010年
10 張延強;張鎖江;陳玉煥;張建敏;;離子液體和果糖雙水相體系的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十三屆全國化學熱力學和熱分析學術(shù)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姚以亮;離子液體/聚合物/小分子有機溶劑雙水相體系的構(gòu)建及其分離富集抗生素的機理研究[D];長安大學;2016年
2 韓娟;基于抗生素殘留分離/分析的咪唑型離子液體綠色雙水相體系的構(gòu)建及應用研究[D];江蘇大學;2012年
3 邢健敏;基于溫控雙水相萃取體系在蘆薈活性成份與手性化合物分離純化中的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4 吳長增;氨基酸離子液體雙水相的熱力學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4年
5 陸瑾;溫度誘導雙水相金屬螯合親和分配技術(shù)的研究[D];浙江大學;2004年
6 盧艷敏;聚合物或離子液體/檸檬酸鉀雙水相分離純化蛋白質(zhì)的研究[D];山東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佳靜;超聲波—雙水相提取姜黃素及其純化工藝的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5年
2 鄧瑤苔;正負離子表面活性劑復配系統(tǒng)雙水相的萃取效應[D];湖南師范大學;2012年
3 龐靖宇;低共熔溶劑雙水相體系的構(gòu)建及其萃取生物分子的研究[D];海南師范大學;2015年
4 郭清;異十三醇聚氧乙烯醚(1308)-硫酸鹽溫度誘導雙水相體系萃取分離鉬的研究[D];燕山大學;2016年
5 侯青霞;L35-硫酸鹽溫度誘導雙水相體系萃取分離釩(Ⅴ)的研究[D];燕山大學;2016年
6 范維驍;無外加穩(wěn)定劑的雙水相共聚合相分離及成滴機理[D];浙江大學;2017年
7 王丹;低分子雙水相體系的理論研究及其在銅的分離富集中的應用[D];湘潭大學;2009年
8 李麗敏;氨基酸在乙醇/磷酸氫二鉀雙水相體系中分離行為的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9 湯秀琴;離子液體雙水相體系中藥物和蛋白質(zhì)的相互作用研究[D];淮北師范大學;2011年
10 唐仕松;雙水相體系選擇性分離富集維生素B_(12)及電熱原子吸收法測定[D];東北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08103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2081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