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化物基智能納米結構復合薄膜的設計及力學與摩擦學性能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8-04-24 18:01
本文選題:過渡族氮化物 + 微觀結構 ; 參考:《江蘇科技大學》2016年博士論文
【摘要】:過渡族金屬氮化物以其優(yōu)異的力學及摩擦磨損性能,在諸如刀具涂層等領域占據(jù)著一席之地。對過渡族金屬氮化物的研究大多集中于ⅣB、ⅤB和ⅥB族這三族當中,并向多元化、智能化等方向發(fā)展,以期能夠研發(fā)一種寬溫域條件下均具有低摩擦系數(shù)和低磨損率的多元智能薄膜,使其適應諸如高效加工、高溫加工等領域日益嚴苛的服役需求。本文以ⅣB、ⅤB以及ⅥB族中的TiN、Nb-N和Mo-N薄膜為研究對象,以提升寬溫域條件下薄膜綜合自適應性能為目標,通過添加Si等元素提升薄膜力學以及室溫摩擦磨損性能;并在此基礎上,引入Magnéli相代表元素Mo、V以及貴金屬元素Ag改良薄膜高溫摩擦磨損性能。旨在優(yōu)化現(xiàn)有薄膜設計準則,研發(fā)一種寬溫域條件下均具有良好摩擦磨損性能的新型過渡族金屬氮化物體系。主要結果如下:Al被引入三種不同族的氮化物薄膜中,制備了一系列不同Al含量的Ti-Al-N、Nb-Al-N以及Mo-Al-N薄膜以期改善薄膜力學及摩擦磨損性能。對于ⅣB、ⅤB族中的Ti-Al-N、Nb-Al-N薄膜,當薄膜中Al含量低于50 at.%時,Al置換了氮化物晶格中的Ti或者Nb形成置換固溶體,由于固溶強化作用,薄膜力學性能得到提升;當Al含量高于50 at.%時,薄膜出現(xiàn)具有較低硬度的六方(hcp)結構AlN,力學性能逐漸降低。對于ⅥB族Mo-Al-N薄膜,薄膜具有面心立方(fcc)結構,由于固溶強化和晶粒粗化的相互作用,薄膜硬度隨Al含量升高先升高后降低,硬度最大值為33 GPa(Al含量3.7 at.%)。對于Ti-Al-N、Nb-Al-N以及Mo-Al-N薄膜,一定含量的Al能夠提升薄膜抵抗塑性變形能力,減少磨痕表面裂紋數(shù)量,緩和摩擦副與磨痕之間的相互作用,使得薄膜室溫摩擦磨損性能得到提升。然而,由于在高溫環(huán)境中磨痕表面生成硬質氧化鋁,加劇了摩擦副與磨痕之間的相互作用,薄膜高溫摩擦磨損性能沒有得到提升。Al在高溫環(huán)境下有向薄膜表層擴散趨勢,生成致密的Al2O3保護層,從而提升薄膜的高溫抗氧化性能。選取元素Si提升薄膜力學性能和室溫摩擦磨損性能,在保證薄膜室溫摩擦磨損性能的基礎上,引入Magnéli相代表元素Mo、V制備Ti-Mo-Si-N以及Nb-V-Si-N薄膜,提升寬溫域條件下薄膜綜合自適應性能。Si的固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薄膜硬度、斷裂韌性以及室溫摩擦磨損性能。然而過高的Si含量會超出薄膜固溶極限,生成非晶Si3N4,使力學和摩擦磨損性能降低。Magnéli相元素置換了氮化物晶格中的Ti或者Nb形成置換固溶體,固溶強化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薄膜硬度。由于該類元素能夠增加薄膜位錯釘扎,從而提高薄膜斷裂韌性,進而提升薄膜的膜基結合力。在室溫以及高溫環(huán)境下,薄膜磨痕在摩擦副的作用下能夠與環(huán)境中的氧以及水汽發(fā)生化學反應,生成具有較高離子電勢的潤滑氧化物,從而降低薄膜的平均摩擦系數(shù)。然而,該類氧化物大多具有層狀結構,具有多個滑移系,在摩擦磨損試驗過程中易于被摩擦副磨損,所以Magnéli相元素在室溫以及高溫環(huán)境下能夠有效的減磨,但是耐磨性能不佳。為改良薄膜寬溫域下摩擦磨損性能,將貴金屬Ag引入氮化物薄膜中,研究了Ag對薄膜微觀組織以及摩擦磨損特別是寬溫域范圍內摩擦磨損性能的影響。利用第一原理計算以及摩爾反應焓等理論,討論了Ag在氮化物薄膜中的形成機理。由于過渡族金屬與N具有較高的化學親和性,過渡族金屬氮化物會在襯底的缺陷處率先形核,并以柱狀晶形式長大,隨后Ag在TiN柱狀晶缺陷處形核,最終在宏觀上呈現(xiàn)出Ag以納米晶鑲嵌在金屬氮化物柱狀晶邊界處的微觀結構。由于Ag具有優(yōu)異的潤滑性能,含Ag氮化物薄膜,特別是高Ag含量的氮化物薄膜在寬溫域條件下均能體現(xiàn)出良好的摩擦磨損性能。此外,本文還研究了稀土元素Y對過渡族金屬氮化物薄膜微觀結構和性能的影響。結果表明,Y置換了氮化物晶格中的Ti或者Nb形成置換固溶體,由于固溶強化作用,薄膜硬度略有升高。Y能夠升高薄膜高溫抗氧化性能。由于Y的引入能夠降低薄膜磨痕表面氧化物含量,從而降低了薄膜的磨損率。
[Abstract]:A novel transition metal nitride system with low friction coefficient and low wear rate has been develope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wear resistance of thin films .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friction and wear properties of the film at room temperature and high temperature , it is possible to improve the film hardness , fracture toughness and friction and wear properties of the film .
【學位授予單位】:江蘇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TB383.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鄒章雄;項金鐘;許思勇;;Hall-Petch關系的理論推導及其適用范圍討論[J];物理測試;2012年06期
2 許俊華;鞠洪博;喻利花;;Mo含量對TiMoN薄膜微觀組織和摩擦磨損性能的影響[J];金屬學報;2012年09期
3 孫維連;李穎;趙亞玲;王會強;孫鉑;李新領;;磁控濺射溫度與時間對ZrN薄膜附著力的影響[J];材料熱處理學報;2012年05期
4 張廣安;王立平;劉千喜;薛群基;;CrN基復合薄膜的結構及摩擦磨損性能研究[J];摩擦學學報;2011年02期
5 張宏森;丁明惠;張麗麗;蔣保江;;濺射方式對NbN薄膜結構及熱穩(wěn)定性的影響[J];材料科學與工程學報;2010年03期
6 孔明;趙文濟;烏曉燕;魏侖;李戈揚;;TiN/Si_3N_4納米晶復合膜的微結構和強化機制[J];無機材料學報;2007年03期
7 杜會靜;田永君;;超硬納米多層膜致硬機理研究[J];無機材料學報;2006年04期
8 陶斯武,雷諾,曲選輝;納米硬質薄膜的研究進展[J];稀有金屬與硬質合金;2005年03期
9 李亮,程仲元,王珉;真空電弧沉積薄膜顯微硬度與工藝參數(shù)的關系[J];機械科學與技術;2004年04期
10 趙海波;國內外切削刀具涂層技術發(fā)展綜述[J];工具技術;2002年02期
,本文編號:179768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1797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