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區(qū)復雜地表凍融狀態(tài)判別式算法改進
本文選題:凍土介電常數(shù) 切入點:地表凍融 出處:《遙感技術與應用》2017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基于凍融土的微波輻射特征,在HUT(Helsink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積雪輻射模型的基礎上,引入新的凍土介電常數(shù)模型計算凍/融土的介電常數(shù),利用高級積分方程模型(Advanced Integrated Emission Model,AIEM)計算地表發(fā)射率,改進了寒區(qū)復雜地表微波輻射模型和凍融狀態(tài)判別式算法。采用AMSR~2(The Advanced Microwave Scanning Radiometer 2)被動微波輻射計亮溫數(shù)據(jù)和地基微波輻射計觀測數(shù)據(jù)進行了地表凍融狀態(tài)判別式算法精度的驗證與比較。結(jié)果顯示:改進后的判別式算法對凍土的判識精度有明顯提升,總體判識精度在82%以上,是一種較可靠的判別模式。
[Abstract]: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wave radiation of frozen and thawed soil, based on the HUT(Helsink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now radiation model, a new permittivity model of frozen soil is introduced to calculate the dielectric constant of frozen / thawed soil, and the surface emissivity is calculated by using Advanced Integrated Emission Model (AIEM). The complex surface microwave radiation model and the frozen-thaw state discriminant algorithm are improved in this paper. Using AMSR~2(The Advanced Microwave Scanning Radiometer 2, the brightness temperature data of passive microwave radiometer and the observed data of ground-based microwave radiometer are used to calculate the surface freeze-thaw state discrimina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mproved discriminant algorithm can improve the recognition accuracy of frozen soil obviously. The overall recognition accuracy is more than 82%, which is a more reliable discriminant model.
【作者單位】: 北京師范大學地表過程與資源生態(tài)國家重點實驗室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tǒng)研究中心地理學與遙感科學學院;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shù)字地球研究所遙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基金】:國家973計劃項目(2013CB733406)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1301356) 遙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自主基金(15ZY04)共同資助
【分類號】:P642.1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學營;;408XL儀器在復雜地表放線施工方法探討[J];中國科技信息;2010年07期
2 楊勇峰;;428XL無線采集技術在復雜地表環(huán)境中的應用[J];物探裝備;2010年06期
3 任立剛;;復雜地表變觀方法及效果分析[J];中國石油和化工標準與質(zhì)量;2012年01期
4 任福新;段云卿;于富文;隋榮亮;;復雜地表變觀方法及效果分析[J];物探與化探;2006年01期
5 劉素芹;何潮觀;仝兆岐;;復雜地表區(qū)波動方程基準面校正方法[J];中國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05期
6 張友焱;;復雜地表地震工程遙感技術研究與實踐[J];石油勘探與開發(fā);2009年01期
7 蔡希玲,張俊橋;復雜地表區(qū)噪聲分析技術與壓噪方法應用[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2年S1期
8 趙軍國,鄭澤繼,楊德寬;平原地區(qū)復雜地表三維采集技術[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9年03期
9 張永華;復雜地表區(qū)三維地震資料成圖方法研究與應用效果分析[J];石油物探;1999年02期
10 李生杰,施行覺,鄭鴻明,王寶善;復雜地表條件反射振幅一致性校正[J];地球物理學報;2002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孫章慶;孫建國;韓復興;;針對復雜地表的幾種網(wǎng)格剖分方法及走時算法[A];中國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2 王有新;;復雜地表區(qū)地震資料處理方法研究[A];2001年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年刊——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十七屆年會論文集[C];2001年
3 錢菊華;郝守玲;周楓;;三維復雜地表復雜地層物理模型制作研究[A];中國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4 林伯香;孫晶梅;徐穎;李博;楊子興;;復雜地表條件表層速度層析反演[A];中國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屆年會論文集[C];2005年
5 盧回憶;劉伊克;符力耘;;復雜地表散射對波動方程基準面校正的影響分析[A];中國地球物理2010——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二十六屆年會、中國地震學會第十三次學術大會論文集[C];2010年
6 王成祥;劉超穎;陳寶孚;李軍茹;李桂芳;;復雜地表高陡構(gòu)造成像技術及研發(fā)進展[A];中國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7 張慧;李振春;張華;;復雜地表下交錯變網(wǎng)格彈性波正演模擬[A];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二十四屆年會論文集[C];2008年
8 管西竹;符力耘;陶毅;于更新;;復雜地表邊界元-體積元波動方程數(shù)值模擬[A];中國科學院地質(zhì)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屆(2011年度)學術年會論文集(上)[C];2012年
9 朱海波;方伍寶;;復雜地表的波動方程基準面校正技術初步研究[A];中國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屆年會論文集[C];2005年
10 張兵;方伍寶;;復雜地表的正演模擬研究[A];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二十三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楊愷;谷歌衛(wèi)圖在復雜地表條件下地震勘探中的應用[D];中國石油大學(華東);2015年
2 于小剛;城區(qū)復雜地表采集方法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4年
3 徐興榮;復雜地表共反射面疊加及在廬—樅盆地的應用[D];吉林大學;2009年
4 李顏貴;山西復雜地表區(qū)煤田地震勘探折射靜校正方法應用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57454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1574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