瀾滄江某庫區(qū)滑坡涌浪物理模型試驗
本文關鍵詞: 瀾滄江某水庫 滑坡涌浪 物理模型試驗 首浪高度 壩前涌浪高度 沿程傳播浪 回歸分析 出處:《長江科學院院報》2017年10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為研究水庫滑坡涌浪特征及傳播規(guī)律,以瀾滄江某水電站上游河道為模型,采用正交試驗方法設計試驗組次,制定了包括滑坡體規(guī)模、入水速度、水深、河面寬度的影響因素的試驗方案,采用試驗控制系統(tǒng)、量測系統(tǒng)開展了滑坡涌浪三維物理模型試驗;以量綱分析為基礎,借鑒了潘家錚涌浪公式的相關物理量結合方法,基于試驗數(shù)據(jù),采用多元回歸分析法給出了最大首浪經(jīng)驗公式并擬合出了沿程傳播浪的回歸方程。結果表明:試驗擬合推導的方程預測梅里石4#滑坡在不同失穩(wěn)工況下最大首浪高度為90.37 m;壩前涌浪高度最大值為15.09 m。其成果可為滑坡體涌浪災害預警及水電大壩安全保障提供依據(jù)。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ropagation law of landslide surge in reservoir, taking the upstream channel of a hydropower station in Lancang River as a model, the orthogonal test method is used to design the test group, which includes the scale of landslide body, the velocity of entering water, and the depth of water. The experimental scheme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river surface width is adopted to carry out the three-dimensional physical model test of landslide surge by using test control system and measuring system, and based on dimensionality analysis, the method of combining physical quantities of Pan Jiazheng's surge formula is used for reference.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data, The empirical formula of maximum first wave is given by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the regression equation of propagating wave along the course is fit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quation derived by test fitting can predict the maximum first wave in different unstable conditions of Melis landslide. The height is 90.37 m and the maximum height of surge in front of dam is 15.09 m. The results can provide the basis for landslide body surge disaster early warning and hydropower dam safety guarantee.
【作者單位】: 成都理工大學環(huán)境與土木工程學院;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塔里木油田公司天然氣事業(yè)部;
【分類號】:P642.2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未,王如云,張長寬;滑坡涌浪的產(chǎn)生與傳播波形分析與計算[J];水科學進展;2004年01期
2 汪洋;殷坤龍;;水庫庫岸滑坡涌浪的傳播與爬高研究[J];巖土力學;2008年04期
3 王義軍;王延平;;造波理論在滑坡涌浪計算中的應用[J];中國新技術新產(chǎn)品;2011年03期
4 徐波;蔣昌波;鄧斌;王峰;;三維滑坡涌浪的產(chǎn)生及其傳播過程的數(shù)值研究[J];交通科學與工程;2011年02期
5 徐文杰;;滑坡涌浪影響因素研究[J];工程地質(zhì)學報;2012年04期
6 廖建;許模;;西南地區(qū)某水庫滑坡涌浪預測[J];甘肅水利水電技術;2013年02期
7 門永強;王平義;喻濤;陳里;蘇偉;;山區(qū)河道型水庫滑坡涌浪首浪高度試驗研究[J];科技信息;2013年11期
8 張哲;李同春;;某電站庫區(qū)典型滑坡涌浪傳播數(shù)值模擬[J];水利水電技術;2013年06期
9 李穩(wěn)哲;岳高偉;王輝;李珩;;高速滑坡涌浪動力學機理研究[J];自然災害學報;2013年05期
10 徐明輝;趙長軍;任志勇;高勇;賀金明;;滑坡涌浪實例與預測[J];資源環(huán)境與工程;2011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宋新遠;邢愛國;陳龍珠;;二維滑坡涌浪數(shù)值模擬研究[A];第六屆全國土木工程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08年
2 黃智敏;付波;鐘勇明;何小惠;陳卓英;;樂昌峽庫區(qū)松山子滑坡體滑坡涌浪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水動力學學術會議暨第二十四屆全國水動力學研討會并周培源誕辰110周年紀念大會文集(下冊)[C];201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記者 楊君;長科院首創(chuàng)滑坡涌浪數(shù)值模擬系統(tǒng)[N];人民長江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肖莉麗;庫岸滑坡涌浪數(shù)值模擬研究[D];中國地質(zhì)大學;2015年
2 劉藝梁;三峽庫區(qū)庫岸滑坡涌浪災害研究[D];中國地質(zhì)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雍袤;水電站庫區(qū)高位滑坡涌浪災害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6年
2 王延平;滑坡涌浪預測理論研究及計算模型開發(fā)[D];成都理工大學;2005年
3 李未;滑坡涌浪的產(chǎn)生與傳播波形分析[D];河海大學;2003年
4 胡小衛(wèi);山區(qū)河道型水庫滑坡涌浪特性研究[D];重慶交通大學;2011年
5 徐波;庫區(qū)滑坡涌浪的產(chǎn)生及其傳播過程的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1年
6 代云霞;庫岸滑坡涌浪計算方法及物理模擬試驗研究[D];中國地質(zhì)大學;2010年
7 張濤;雅礱江流域滑坡涌浪對庫區(qū)的影響分析[D];天津大學;2016年
8 徐娜娜;大型滑坡涌浪及堰塞壩潰壩波數(shù)值模擬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54860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1548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