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徑組合提升管濃相區(qū)顆粒流動特性
本文關鍵詞: 高密度循環(huán)流化床 循環(huán)湍動流化床 變徑提升管 流動特性 固/氣比 出處:《石油學報(石油加工)》2017年0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在顆粒循環(huán)強度(G_s)為32.65~84.59kg/(m~2·s)、固/氣比(Gs/(ρ_g·U_g))為9.22~47.95的操作條件下,對變徑組合提升管濃相區(qū)顆粒流動特性進行了實驗研究,并與以往高密度循環(huán)流化床和循環(huán)湍動流化床對比。結果表明,變徑組合提升管濃相區(qū)各局部位置均存在上行與下行顆粒;隨著無因次半徑增加,局部時均固含率和顆粒返混比增加,局部顆粒速度及顆粒質(zhì)量凈流率則降低。當Gs/(ρg·Ug)在27~47.95范圍,各截面平均固含率基本不再隨其變化而變化,變徑組合提升管濃相區(qū)進入高密度操作狀態(tài),對應局部時均顆粒速度和顆粒質(zhì)量凈流率均向上。在高密度操作下,變徑組合提升管在局部流動特性上與循環(huán)湍動流化床相近,在截面平均及濃相區(qū)整體流動特性上與高密度循環(huán)流化床相近。
[Abstract]:The cycling strength of the particles was 32.65 ~ 84.59 kg 路s ~ (-1) 路s ~ (-1). The particle flow characteristics in the dense phase region of the riser with variable diameter combination are studied experimentally under the operating conditions of the solid / gas ratio of 9. 22 ~ 47.95. Compared with the former high density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and circulating turbulent fluidized b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ascending and downgoing particles in each part of the dense phase region of the variable diameter combination riser. With the increase of dimensionless radius, the local average solid holdup and particle backmixing ratio increase, while the local particle velocity and particle mass net flow rate decrease. The average solid holdup of each section does not change with its change basically. The dense phase region of the riser with variable diameter has entered into the high density operation state, corresponding to the local average particle velocity and particle mass net flow rate are both upward, under the high density operation. The local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variable diameter combined riser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circulating turbulent fluidized bed, and the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section average and dense phase region are close to that of high density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作者單位】: 河北工業(yè)大學化工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1106028) 河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B2013202125)資助
【分類號】:TQ021.1
【正文快照】: 濃度高且軸向分布相對均勻,局部顆粒質(zhì)量凈流率均向上,傳質(zhì)、傳熱效率高等優(yōu)點,得到了廣泛的重視[1-2]。Zhu等[3]指出,在HDCFB系統(tǒng)構成及設計上,需給系統(tǒng)提供足夠的動力,及盡可能地減小各部位壓力損失,比如風機需要提供較大的壓頭、伴床側需要較高的顆粒儲量及較低的回路阻力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燕蘭玲;祝京旭;藍興英;高金森;;兩種新型流化床——高密度循環(huán)流化床和循環(huán)湍動流化床的對比分析[J];化工學報;2014年07期
2 樊保國;張建帥;喬曉磊;金燕;;高密度循環(huán)流化床出口結構對床內(nèi)流動特性的影響[J];熱能動力工程;2013年05期
3 王圣典;王雪瑤;趙凱;廖良良;陽紹軍;徐祥;肖云漢;;高密度循環(huán)流化床不同截面結構提升管內(nèi)流動特性研究[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11年23期
4 Jesse Zhu;;Circulating turbulent fluidization-A new fluidization regime or just a transitional phenomenon[J];Particuology;2010年06期
5 鄂承林,盧春喜,高金森,徐春明,時銘顯;氣固兩相流中顆粒時均速度的測量新方法[J];過程工程學報;2003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魏晨光;王德武;吳廣恒;丁春立;謝金朋;張少峰;;變徑組合提升管濃相區(qū)顆粒流動特性[J];石油學報(石油加工);2017年02期
2 謝君科;曾濤;劉少北;徐鵬;胡修奎;馮杰;;循環(huán)湍動流化床實驗平臺設計及實驗研究[J];機械設計與研究;2016年04期
3 趙愛紅;鄂承林;王芬芬;盧春喜;;提升管CSVQS系統(tǒng)預汽提段顆粒速度和停留時間分布[J];化工學報;2016年08期
4 王芬芬;鄂承林;趙愛紅;盧春喜;;提升管中顆粒局部流率和速度的改進的光纖測量方法[J];化工學報;2016年08期
5 王芬芬;鄂承林;盧春喜;;HDLDG-06粉體流量計在提升管中的應用研究[J];電子測量技術;2016年05期
6 曾濤;謝君科;劉少北;劉鵬;;循環(huán)湍動流化床的研究進展[J];機械設計與制造;2016年02期
7 謝君科;曾濤;徐鵬;胡修奎;馮杰;;循環(huán)湍動流化床局部顆粒濃度的實驗研究[J];煤礦機械;2015年12期
8 Ajay R.Bidwe;Glykeria Duelli(Varela);Heiko Dieter;Gnter Scheffknecht;;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effect of friction phenomena on actual and calculated inventory in a small-scale CFB riser[J];Particuology;2015年04期
9 何化昌;畢冬梅;柏雪源;;可視化循環(huán)流化床混合流動測量試驗臺設計與試驗[J];農(nóng)業(yè)裝備與車輛工程;2015年05期
10 吳誠;高用祥;高希;成有為;王麗軍;李希;;湍動流化床過渡段中顆粒速度分布的光纖測量與模擬[J];高;瘜W工程學報;2015年01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圣典;王雪瑤;趙凱;廖良良;陽紹軍;徐祥;肖云漢;;高密度循環(huán)流化床不同截面結構提升管內(nèi)流動特性研究[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11年23期
2 Jesse Zhu;;Circulating turbulent fluidization-A new fluidization regime or just a transitional phenomenon[J];Particuology;2010年06期
3 宋國良;呂清剛;劉琦;那永潔;;循環(huán)流化床單床與雙床煤氣化特性試驗研究[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09年32期
4 沈志恒;陳巨輝;M’BOUANA N.L.P;王帥;陸慧林;;高固體流率循環(huán)流化床內(nèi)氣體-顆粒團聚物流動特性[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09年29期
5 胡南;王巍;姚宣;楊海瑞;呂俊復;;38m/54m高循環(huán)流化床床內(nèi)流體動力特性研究[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09年26期
6 王小芳;金保升;鐘文琪;;高通量循環(huán)流化床上升管氣固流動特性實驗研究[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09年17期
7 廖良良;樊保國;徐祥;肖云漢;;方形截面循環(huán)流化床出口效應的實驗研究[J];煤炭轉化;2008年03期
8 鹿鵬;趙長遂;陳曉平;梁財;蒲文灝;范春雷;;高壓密相氣力輸送固氣比實驗研究與廣義回歸神經(jīng)網(wǎng)絡模擬[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07年35期
9 蔣敏華;孫獻斌;;大型循環(huán)流化床鍋爐的開發(fā)研制[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07年23期
10 蔡杰;凡鳳仙;袁竹林;;循環(huán)流化床氣固兩相流顆粒分布的數(shù)值模擬[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07年20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呂亮功;;干氣作提升管預提升介質(zhì)的效果[J];石油煉制與化工;1992年11期
2 鈕根林,楊朝合,徐春明,山紅紅,張建芳;重油催化裂化裝置提升管內(nèi)反應歷程研究[J];燃料化學學報;2002年03期
3 王瑜,鈕根林,杜峰,孫昱東,楊朝合,徐春明;重油催化裂化裝置提升管在線取樣研究[J];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年05期
4 劉會娥,楊艷輝,魏飛,金涌;提升管-下行床耦合反應器內(nèi)顆粒混合行為[J];化工學報;2002年03期
5 楊開研,牛芬萍,趙永明;FCCU提升段操作對反應的影響[J];天然氣與石油;2005年02期
6 蔡飛鵬,宋文惠,孫國剛,時銘顯;提升管內(nèi)多股交叉射流的數(shù)值模擬[J];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年04期
7 王向輝;高士秋;宋文立;許友好;張久順;;操作條件對雙循環(huán)回路變徑提升管壓降的影響[J];過程工程學報;2006年06期
8 譚宏濤;董干國;魏耀東;時銘顯;;γ射線衰減技術在提升管內(nèi)顆粒濃度測量上的應用[J];過程工程學報;2007年05期
9 董艷紅;;優(yōu)化提升管劑油接觸狀態(tài),達到最佳效果[J];應用能源技術;2008年05期
10 姚文濤;;雙提升管工藝在重油催化裂化裝置的應用[J];山東化工;2009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宮海峰;楊朝合;徐令寶;劉熠斌;;新型變徑提升管壓力變換規(guī)律研究[A];山東石油學會煉制委員會2009年技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9年
2 范怡平;時銘顯;葉盛;盧春喜;孫國剛;;多股射流在提升管內(nèi)的擴散與流動[A];中國顆粒學會2002年年會暨海峽兩岸顆粒技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2年
3 王向輝;高士秋;宋文立;許友好;張久順;;雙循環(huán)變徑提升管內(nèi)流動特性的研究[A];第一屆全國化學工程與生物化工年會論文摘要集(上)[C];2004年
4 王文婷;馬達;;催化裂化裝置兩段提升管的技術改造[A];第1屆全國工業(yè)催化技術及應用年會論文集[C];2004年
5 范怡平;楊志義;許棟五;盧春喜;時銘顯;徐春明;;催化裂化提升管進料段內(nèi)油劑兩相流動混合的優(yōu)化及工業(yè)應用[A];中國顆粒學會2006年年會暨海峽兩岸顆粒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6 雷世遠;張振千;;新型RFCC進料段技術研究[A];中國顆粒學會2006年年會暨海峽兩岸顆粒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7 ;減一線、常三線等進提升管回煉對催化產(chǎn)品的影響[A];山東石油學會煉制委員會2009年技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9年
8 李天津;陳鳳;何學東;陳文勝;羅杰;黃志勇;;吸收球氣力輸送提升管固相附加壓損試驗研究[A];中國核科學技術進展報告(第二卷)——中國核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第3冊(核能動力分卷(下))[C];2011年
9 阮宇軍;盧春喜;時銘顯;;不同粒度分布高硫焦顆粒在新型組合提升管燃燒器內(nèi)流動特性的研究[A];第九屆全國化學工藝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10 胡彥濤;楊欣靜;;小流量空氣提升應用于料液輸送的可行性研究[A];中國核學會核化工分會成立三十周年慶祝大會暨全國核化工學術交流年會會議論文集[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6條
1 記者 羅全;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 提升管控水平[N];兵團日報(漢);2012年
2 本報記者 劉玉t,
本文編號:146105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1461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