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背包壓力分散型背板的研究
本文關鍵詞:戶外背包壓力分散型背板的研究
【摘要】:背包作為戶外運動必不可少的裝備之一。不僅要求具有一般背包的輕便、美觀等特性,而且背負時的安全性、舒適性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特別是運動過程中的透氣、吸濕、排汗、貼合、壓力分布、重力傳遞等。背板作為背包背負系統(tǒng)的骨骼,對于壓力的分散起到重要的作用。它的主要功能就是將重量合理分配到身體的各個部位,避免因重量過于集中在肩部或某一塊肌肉上,造成局部肌肉疲勞甚至損傷。另外它還具有調(diào)整背負重心的作用,增加運動過程中的平衡和安全。根據(jù)背負承重原理,尾骨上方的腰窩是主承重點,腰窩連接到雙側(cè)胯骨頂端是主要受力區(qū),雙肩是輔助受力并掌握平衡的區(qū)域。位于底部的下腰部位(L3-L4)承受著身體大部分重量。腰椎特別是下腰部位,是最容易發(fā)生勞損疾病的部位。因此,在整個背板結構設計過程中應該重視壓力的分散。背包從外部施加載荷作用于人體,會改變身體重心的位置,影響人體的穩(wěn)定性。而負重的不均勻,會導致低背痛、特發(fā)性脊柱側(cè)彎、過度駝背、前凸等肌骨系統(tǒng)疾病。因此,在減負的同時,對于背包背負系統(tǒng)的背板設計和改進,有利于減輕背包對于背部的局部壓力,進而一定程度上降低患病的危險。本次研究首先立足于運動狀態(tài)下的腰背部各生理參數(shù)特征,基于壓力測試數(shù)據(jù)分析,找到影響壓力分布以及背負舒適性的關鍵因素,設計出能夠更好的分散腰背部壓力的背板。其次進行模擬負重試驗,優(yōu)化并設計背板的曲面形態(tài),進而制作成品背包。最后,在sEMG試驗和Pliance-X壓力測試中進行驗證,分析數(shù)據(jù)并且調(diào)整和優(yōu)化背板。為后期背板結構的改進設計提供試驗數(shù)據(jù)依據(jù)。整個背板結構設計中,旨在保持脊柱正常的生理彎曲,使得人體肩部、腰部脊柱之間的支撐符合人機工程學,并且有適當?shù)目諝饬鲃?保證其舒適性。本研究主要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對人體腰背部曲線的測量和壓力分布比的分析。篩選合適受試者:選擇BMI相近的標準體型人群,測量不同運動狀態(tài)下(靜止站立、模擬12°爬坡狀態(tài))腰背部曲線的生理參數(shù)(后頸點、腰窩點和臀凸點等)以及腰背部各部分壓力分布的百分比。第二部分是基于承重原理的背板結構設計。通過Pliance-X壓力測試儀、sEMG等儀器,對市面上常見的普通背包進行測試。分析試驗數(shù)據(jù),結合人機工程學原理,確定影響腰背部壓力分散的主要參數(shù)點。第三部分是三維建模和背包的制作。運用Rhino軟件對設計好的背板結構進行三維建模。對市面上常用的幾種背部貼合材料進行相關物理機械性能的測試,綜合考慮背負系統(tǒng)的整體舒適性,篩選出適合做背板的最優(yōu)材料。根據(jù)前期試驗確定的參數(shù)點,制作背板,進而制作出成品背包。第四部分對背板結構的再測試。將成品包進行Pliance-X壓力測試和sEMG測試,模擬戶外運動使用狀態(tài),在規(guī)定負重條件下,對肩、腰背部的主要肌肉(左斜方肌、右斜方肌、左豎脊肌、右豎脊肌)進行測試,分析其肌電信號和壓力分布的變化。研究結果表明:(1)在背負戶外背包進行12°模擬爬坡運動和水平勻速運動時,腰背部主要的發(fā)力點為豎脊肌和斜方肌。但是,雙側(cè)豎脊肌的肌肉活動相較于斜方肌均表現(xiàn)劇烈。(2)對于采集到的sEMG信號進行肌電特征分析,可以得出,12°爬坡狀態(tài)下的原始數(shù)據(jù)均高于0°勻速行走時的數(shù)據(jù)。同一運動狀態(tài)下,改進后的背板比普通背板測得的數(shù)據(jù)在MA、MPF、INT、RMS等肌電特征參數(shù)上均顯著高。說明人體在負重行走時,軀干傾斜角度的增加或腰背部壓力分布的不同,會影響肌肉在單位時間內(nèi)的做功和放電數(shù)量,進而引起肌肉較早的出現(xiàn)疲勞。(3)合理的重力傳遞以及有效支撐對于腰背部壓力分散起到很大的作用。Pliance-X壓力測試結果分析表明,普通背包肩、背、腰的負重比為6:1:3,改進后的背包肩、背、腰的負重比為3:3:4。結合視覺模擬分析法(即“VAS”)可知,改進后的背板,在背負過程中腰背部的壓力分布較普通背板均勻,舒適度有顯著的提高。(4)溫濕度對比試驗研究表明,合理的背板支撐可以提高背負的舒適性。在負重和試驗環(huán)境不變的條件下,普通背板在試驗結束0min時,溫濕度均驟然上升。在整個試驗測試15min內(nèi),改進后的背板與普通背板相比,溫濕度測試曲線波動幅度較小。結合"VAS"測試法可知,改進后的背板提高了背負過程中的透氣性,從而提高了背包的舒適度。(5)根據(jù)人機工程學、腰背部曲線特征、Rhino三維軟件的建模設計、sEMG和Pliance-X壓力測試,能夠直觀的看到背板的模型構建,使背板更好的符合人體腰背部造型,進而使背負變得更加舒適。
【學位授予單位】:陜西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TB18;TS959.9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呂瑞瑞;張增明;彭麗霞;傅冬華;;一種光伏背板壽命推算的研究[J];合成材料老化與應用;2012年01期
2 朱世模;防飛梭裝置[J];上海紡織科技;1982年03期
3 溫瑞榕;鋼筋混凝土背板的安設[J];建井技術;1985年04期
4 苗魯濱;周良;王榮霞;許慶;杜曉娜;;光伏背板的耐候性研究[J];合成材料老化與應用;2012年05期
5 曹慶捷;推廣一種新型支架背板[J];江蘇煤炭科技;1985年04期
6 侯朝炯 ,鄒喜正;鋼筋網(wǎng)背板的實際應用及其效果[J];礦山壓力與頂板管理;1990年03期
7 劉新民,毛振波,肖廣宇;鐵背板支護在象山礦2507工作面的應用[J];陜西煤炭;2004年02期
8 胡傳亭,隋金峰,王廣鵬;一種新型的木背板切割機[J];山東煤炭科技;1998年04期
9 李建國,馬曉冬;高檔工作面背板以鐵代木的實踐與分析[J];河北煤炭;1999年02期
10 嚴峻;;五面鉆孔及開背板槽的小型柔性化加工設備[J];家具;2011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劉新民;毛振波;肖廣宇;;鐵背板支護在象山礦2507工作面的應用[A];陜西省煤炭工業(yè)科技成果評估探討論文集[C];2004年
2 張傳吉;戴建民;成三弟;俞苗鋒;謝帆;;太陽能電池背板的現(xiàn)狀和發(fā)展趨勢[A];新形勢下長三角能源面臨的新挑戰(zhàn)和新對策——第八屆長三角能源論壇論文集[C];2011年
3 沈峰;;晶硅太陽能光伏背板發(fā)展狀況及復合用膠粘劑的介紹[A];中國聚氨酯工業(yè)協(xié)會第十六次年會論文集[C];2012年
4 鄭浩;金利峰;;高速串行背板10Gbps信號傳輸性能仿真和分析[A];第十五屆計算機工程與工藝年會暨第一屆微處理器技術論壇論文集(B輯)[C];201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辛清影;背板技術革新帶動光伏產(chǎn)業(yè)升級[N];中國電力報;2014年
2 安信證券 劉軍 譚志勇 賈鵬;光伏背板基膜或?qū)⒂瓉矸崔D(zhuǎn)[N];中國化工報;2014年
3 葉旭晨 盧小兵 英大證券行業(yè)研究員;背板:光伏行業(yè)的一抹亮色[N];中國電力報;2012年
4 國家高性能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許魯?shù)?服務器背板總線,一路走來[N];計算機世界;2002年
5 國信證券;太陽能電池背板進口替代有望加速[N];中國證券報;2011年
6 陳文平;如何充分利用背板帶寬[N];中國計算機報;2001年
7 陳文平;如何最大限度利用背板帶寬?[N];科技日報;2001年
8 ;Accelerant收發(fā)器提供10Gb背板性能[N];計算機世界;2003年
9 岳青倫;路由器背板的IPv6之變[N];通信產(chǎn)業(yè)報;2006年
10 倪丹;要為人間取來天火[N];中國證券報;201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王超;高速背板的電磁場建模和仿真[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7年
2 唐世悅;高背板中互連的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湯茂林;高速率背板連接器的信號完整性分析[D];電子科技大學;2016年
2 任蕊;戶外背包壓力分散型背板的研究[D];陜西科技大學;2016年
3 王禹;基于1394的背板總線的研究應用與設計[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03年
4 李海南;基于PXIe總線的高速串行背板設計[D];電子科技大學;2013年
5 王f濤,
本文編號:117271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1172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