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槽干氣密封流固耦合分析
本文關鍵詞:螺旋槽干氣密封流固耦合分析
更多相關文章: 螺旋槽干氣密封 流固耦合 理論分析 數值模擬 焦耳-湯姆遜效應
【摘要】:螺旋槽干氣密封在非接觸運轉過程中,氣膜流動和密封環(huán)變形之間是相互耦合作用的。為了減少了干氣密封研究時限定假設的個數,提高計算精度,以期得到更符合干氣密封實際工況的性能參數,從而為干氣密封的優(yōu)化設計提供理論依據。本文主要采用理論分析和數值模擬兩種方法對螺旋槽干氣密封的流固耦合進行分析研究,同時還分析了密封氣體經過密封間隙時產生的焦耳-湯姆遜效應。假設氣膜存在平行和傾斜兩種情況,利用求解氣膜壓力控制方程對螺旋槽干氣密封進行理論分析。對螺旋槽干氣密封數值模擬進行網格獨立性驗證,在該基礎上通過Fluent軟件對鋸齒形螺旋槽和普通螺旋槽干氣密封氣膜流場進行數值模擬,分別比較兩種槽型的氣膜壓力分布、開啟力、泄漏率、開漏比和剛度等參數,根據使用條件的不同,兩種槽型的性能各有優(yōu)劣。假設靜環(huán)變形是軸對稱且為線性變形,根據結構參數和操作條件對靜環(huán)進行受力分析,采用皮采諾圓環(huán)理論計算靜環(huán)的偏轉角,即靜環(huán)的變形量,結果表明:靜環(huán)的各種變形量都隨著密封間隙的增大而減小。當膜厚為2.03 μm時,靜環(huán)的最大變形量將近密封間隙本身的兩倍;當密封間隙為2.6448 μm時,靜環(huán)的最大變形量與密封間隙接近。說明在螺旋槽干氣密封分析中,靜環(huán)的變形是不容忽視的。假設靜環(huán)變形是軸對稱且為線性變形,對螺旋槽干氣密封的氣膜與靜環(huán)進行流固耦合理論分析,得到靜環(huán)變形與氣膜變化的規(guī)律,即當轉角不斷增大時,最小間隙不斷減小,而泄漏率不斷增大。利用ANSYS Workbench平臺聯合Fluent和Mechanical軟件對螺旋槽干氣密封進行流固耦合數值模擬,通過對流固耦合解析解與數值解進行對比分析,結果表明:對靜環(huán)的變形進行分析時,可直接以靜環(huán)的總變形量代替軸向變形量。由于流固耦合數值模擬得到的最大變形量與解析計算的最大變形量相差不是很大,說明在對靜環(huán)端面的變形進行理論分析時對其作線性處理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當密封環(huán)選擇均為硬材料配合時,假設密封環(huán)不發(fā)生變形對干氣密封進行分析才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否則就會存在較大偏差。當考慮密封介質為實際氣體時,密封氣體通過密封環(huán)之間的微小間隙時,由于密封間隙的節(jié)流作用會產生焦耳-湯姆遜效應。針對干氣密封常面臨的氫氣、氮氣、空氣和二氧化碳,選擇最佳狀態(tài)方程作出其焦耳-湯姆遜系數曲線和焦耳-湯姆遜反轉曲線,并以空氣通過干氣密封間隙為例,計算焦耳-湯姆遜效應引起的氣體溫降。結果表明:實際氣體的焦耳-湯姆遜效應,對干氣密封的節(jié)流環(huán)節(jié)會產生重要影響。常溫條件下,氫氣發(fā)生致熱效應,而氮氣、空氣和二氧化碳氣體發(fā)生致冷效應。
【關鍵詞】:螺旋槽干氣密封 流固耦合 理論分析 數值模擬 焦耳-湯姆遜效應
【學位授予單位】:昆明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TH136
【目錄】: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第一章 緒論12-20
- 1.1 選題背景及意義12-13
- 1.2 干氣密封性能研究進展13-18
- 1.2.1 干氣密封發(fā)展進程13-15
- 1.2.2 干氣密封單一場研究狀況15-17
- 1.2.3 干氣密封流固耦合研究狀況17-18
- 1.3 本文研究內容及方法18-20
- 1.3.1 研究內容18
- 1.3.2 研究方法18-20
- 第二章 螺旋槽干氣密封基本理論20-28
- 2.1 螺旋槽干氣密封的基本結構和工作原理20-22
- 2.1.1 基本結構20-21
- 2.1.2 工作原理21-22
- 2.2 干氣密封的主要性能參數22-23
- 2.3 影響螺旋槽干氣密封性能的主要因素23-25
- 2.3.1 結構參數23-24
- 2.3.2 操作條件24-25
- 2.4 結構參數及操作條件的選擇25-26
- 2.5 密封環(huán)材料選擇26
- 2.6 干氣密封研究方法選擇26-28
- 第三章 螺旋槽干氣密封的流場分析28-50
- 3.1 氣膜流場理論分析28-33
- 3.1.1 物理模型28
- 3.1.2 理論解析計算28-33
- 3.1.2.1 氣膜平行時的流場計算28-32
- 3.1.2.1 氣膜傾斜時的流場計算32-33
- 3.2 氣膜流場數值模擬分析33-49
- 3.2.1 基本假設33-34
- 3.2.2 網格劃分34
- 3.2.3 邊界條件設置34-35
- 3.2.4 網格獨立性分析35-36
- 3.2.5 網格獨立性檢驗36-40
- 3.2.5.1 檢驗方法36
- 3.2.5.2 檢驗結果及分析36-40
- 3.2.6 鋸齒形螺旋槽干氣密封的數值模擬40-49
- 3.2.6.1 鋸齒形螺旋槽模型41-42
- 3.2.6.2 角度β_1和β_2對干氣密封性能的影響42-43
- 3.2.6.3 鋸齒形螺旋槽和常規(guī)螺旋槽的性能比較43-49
- 3.3 本章小結49-50
- 第四章 螺旋槽干氣密封固體場變形分析50-56
- 4.1 基本假設50
- 4.2 靜環(huán)受力分析50-51
- 4.3 靜環(huán)變形算法51
- 4.4 靜環(huán)的幾何參數計算51-53
- 4.5 靜環(huán)端面的力矩計算53
- 4.6 靜環(huán)的變形量計算53-55
- 4.7 本章小結55-56
- 第五章 螺旋槽干氣密封流固耦合分析56-66
- 5.1 氣膜與靜環(huán)的流固耦合求解56-58
- 5.1.1 基本假設56
- 5.1.2 流固耦合計算56-58
- 5.2 氣膜與靜環(huán)的流固耦合數值模擬58-65
- 5.2.1 基本假設58-59
- 5.2.2 三維實體建模59
- 5.2.3 螺旋槽干氣密封流固耦合計算模型建立59-60
- 5.2.4 網格劃分60-61
- 5.2.5 邊界條件及模擬設置61
- 5.2.6 討論氣膜的等溫與不等溫流動對流場的影響61-62
- 5.2.7 流固耦合計算結果及分析62-65
- 5.3 本章小結65-66
- 第六章 干氣密封的實際氣體焦耳-湯姆遜效應分析66-80
- 6.1 焦耳-湯姆遜系數66-76
- 6.1.1 立方型狀態(tài)方程67-69
- 6.1.2 壓縮因子69
- 6.1.3 實際氣體摩爾定壓比熱容69-75
- 6.1.4 焦耳-湯姆遜系數曲線75-76
- 6.2 焦耳-湯姆遜反轉曲線76-77
- 6.3 計算實例及其討論77-79
- 6.4 本章小結79-80
- 第七章 結論與展望80-82
- 7.1 結論80-81
- 7.2 展望81-82
- 致謝82-84
- 參考文獻84-88
- 附錄: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88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鄧威,崔岢,張君;干氣密封在工業(yè)泵上的應用[J];化學工程師;2004年03期
2 張劍慈;干氣密封的特性及其應用[J];浙江化工;2004年11期
3 丁立強;淺析干氣密封及其在離心泵上的應用[J];乙烯工業(yè);2005年01期
4 楊惠霞,王玉明;泵用干氣密封技術及應用研究[J];流體機械;2005年02期
5 侯立山;孫鐵;;干氣密封的故障分析及對策[J];壓縮機技術;2006年02期
6 邢屹;;干氣密封在生產實踐中應用分析[J];上;;2006年06期
7 吳金龍;張車寧;;干氣密封的污染及其預防[J];化工設備與管道;2007年04期
8 金興乾;宋鵬云;;泵用干氣密封技術及其應用進展[J];機械;2007年07期
9 王和順;陳次昌;黃澤沛;張車寧;;干氣密封的污染[J];液壓與氣動;2008年11期
10 陳先銀;;干氣密封在甲醇泵上的應用[J];流體機械;2009年08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喻勝利;;干氣密封技術在氣分裝置原料泵上的開發(fā)應用[A];山東石油學會煉制委員會2009年技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9年
2 孫立德;;雙端面干氣密封工作原理及其應用[A];山東石油學會煉制委員會2009年技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9年
3 陳志;;干氣密封的工作原理及設計計算[A];加入WTO和中國科技與可持續(xù)發(fā)展——挑戰(zhàn)與機遇、責任和對策(下冊)[C];2002年
4 王和順;陳次昌;黃澤沛;王新霖四川日機密封件有限公司;;干氣密封啟停端面脫開概念的提出及理論研究[A];液壓與氣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5 王和順;陳次昌;黃澤沛;王新霖;;干氣密封啟停端面脫開方案的理論研究[A];機床與液壓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6 王和順;陳次昌;黃澤沛;王新霖;;干氣密封啟停端面脫開方案的理論研究[A];第三屆全國流體傳動及控制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二卷)[C];2004年
7 王和順;陳次昌;黃澤沛;王新霖;;干氣密封啟停端面脫開概念的提出及理論研究[A];第三屆全國流體傳動及控制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三卷)[C];2004年
8 張岳林;彭旭東;白少先;孟祥鎧;李紀云;;直線變深T型槽干氣密封性能研究[A];2011年全國青年摩擦學與表面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1年
9 辛順;孫旭;;壓縮機干氣密封基本原理及系統配置分析[A];2008年度海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8年
10 姜世慶;;蒸汽阻塞密封改為組合干氣密封在催化氣壓機上的應用[A];山東石油學會煉制委員會2009年技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5條
1 魏靜;國產干氣密封技術打破進口依賴[N];中國企業(yè)報;2008年
2 記者 謝文艷;大慶石化加氫裂化裝置高壓干氣密封實現國產化[N];中國石油報;2008年
3 穆鈺;天津石化干氣密封確保裝置穩(wěn)定運行[N];中國化工報;2003年
4 通訊員 常勇;遼化機械廠亮出精品[N];中國石油報;2003年
5 記者 姜斯雄邋楚海虹 通訊員 周毅;福氣平安進萬家[N];中國石油報;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6條
1 王和順;干氣密封運行狀態(tài)穩(wěn)定性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6年
2 王衍;雙向旋轉式T型槽干氣密封穩(wěn)定性研究[D];南京林業(yè)大學;2014年
3 韓明君;熱流固耦合下的螺旋槽干氣密封特性及失穩(wěn)分析[D];蘭州理工大學;2012年
4 丁雪興;干氣密封螺旋槽潤滑氣膜的穩(wěn)、動態(tài)特性研究[D];蘭州理工大學;2008年
5 許靜;螺旋槽干氣密封高壓端面變形機理的理論與實驗研究[D];浙江工業(yè)大學;2014年
6 張偉政;干氣密封非線性動力穩(wěn)定性分析及其響應優(yōu)化[D];蘭州理工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帥;考慮實際氣體效應低速運轉螺旋槽干氣密封性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5年
2 馬愛琳;螺旋槽干氣密封環(huán)強度問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6年
3 鄧成香;螺旋槽干氣密封流固耦合分析[D];昆明理工大學;2016年
4 焦慶雨;加氫裝置干氣密封改造技術[D];東北石油大學;2016年
5 湯臣杭;釜用干氣密封的研究[D];天津大學;2007年
6 劉飛;靜壓干氣密封研究[D];西華大學;2010年
7 朱麗;螺旋槽干氣密封系統非線性動力學行為研究[D];蘭州理工大學;2011年
8 巨軍;干氣密封技術的研究與應用[D];蘭州理工大學;2006年
9 王鵬;高壓離心機干氣密封設計[D];哈爾濱理工大學;2007年
10 陳秀琴;T型槽干氣密封性能研究[D];西華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13128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1131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