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計算機對分課堂管理策略實踐研究
【學位單位】:青海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9
【中圖分類】:G712.4;TP3-4
【部分圖文】:
圖 1-4 對分課堂“隔堂對分”的教學過程如果在一節(jié)課內同時完成教師講授,學生內化和吸收和討論學習這三個環(huán)節(jié)就是當堂對分。當教師連續(xù)上多節(jié)課的時候,也可以將兩種對分子模式結合使用。例如教師每周上一次課,每次連續(xù)上四節(jié)課,可以在第一節(jié)課討論上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第二,第三節(jié)課實行當堂對分,第四節(jié)課講授下一章的內容,課后安排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內化吸收,下周上課第一節(jié)課的時候討論學習上周教師講授的內容。[1]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情況和學科特點選擇使用合適的對分課堂子模式。二、課堂管理國內外不少學者都對課堂管理的概念進行了界定,下面是一些比較有代表性的觀點:古德(1973)認為:“課堂管理是通過處理或指導課堂活動所涉及的問題,如教學資料、環(huán)境布置、民主方式、紀律及學生社會關系等,以實現預定的教育目標。”[2]埃默(1987)認為:“課堂管理是教師組織和維護課堂教學的一系列行為和
圖 1-1 對分課堂研究的發(fā)文量(2018 年 7 月檢索的數據)接著筆者又在“中國知網”以“ 課堂管理”為關鍵詞進行計量可視化跨庫檢索分析發(fā)現,涉及的文獻篇數從 1983 年的 1 篇到 2018 年 191 篇,在近三年大致的遞增式線性分布,如圖 1-2。由此可見人們對課堂管理的關注比較早,但截至今天,課堂管理依然是一個研究熱點這也體現了課堂管理的重要性。
圖 1-2 課堂管理研究發(fā)文量(2018 年 8 月檢索的數據)在前一檢索的基礎筆者又在“中國知網”以“對分課堂 課堂管理”為關鍵詞進行計量可視化跨庫檢索分析發(fā)現,涉及的文獻篇數為 0,如圖 1-3 所示,說明基于對分課堂教學模式下的課堂管理研究目前還非常少,但是學者們對課堂管理的研究發(fā)展到今天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理論基礎,關于對分課堂管理策略的研究可以借助前人已有的理論和實踐基礎來開展。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安曉麗;;關于“對分課堂”是否適合高中課堂的幾點思考[J];知識經濟;2015年05期
2 張樹芝;;計算機應用基礎課堂管理實踐與思考[J];福建電腦;2013年01期
3 ;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fā)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J];人民教育;2010年17期
4 申建朝;;中學課堂管理策略研究述評[J];考試周刊;2010年03期
5 閆禎;郭建耀;;論課堂管理及其對教學的促進功能[J];教學與管理;2009年18期
6 崔艾舉;;從逃課現象看高校改革的著眼點[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7年09期
7 劉家訪;課堂管理理論研究述評[J];課程.教材.教法;2002年10期
8 樊建華;課堂管理的主要理論模式[J];外國教育研究;1995年03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姜舒曼;基于微視頻—對分課堂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8年
2 張詠梅;基于有效教學理論的中職學校英語課堂管理策略研究[D];蘇州大學;2017年
3 沈麗佳;中職學生計算機課程學習動機與激發(fā)策略的研究[D];廣州大學;2017年
4 吉燕娜;中職學校翻轉課堂管理策略的實證研究[D];廣州大學;2017年
5 楊亞紅;普通高中英語課堂管理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青海師范大學;2017年
6 孟蝶;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在中學信息技術教學的應用[D];陜西師范大學;2017年
7 秦廣成;初中信息技術課堂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魯東大學;2016年
8 王秀玫;中職計算機課堂教學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魯東大學;2016年
9 黃曉蕾;基于對分課堂模式下的中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應用[D];華中師范大學;2016年
10 劉外洋;中職學校英語互動課堂管理的研究[D];青海師范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285539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glzh/2855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