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管理論文 > 風險管理論文 >

農業(yè)氣象災害風險評估體系及模型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4-06 13:08

  本文關鍵詞:農業(yè)氣象災害風險評估體系及模型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從災害風險分析的角度構建了一個由我國北方冬小麥干旱、江淮冬小麥漬澇、東北作物夏季低溫冷害以及華南荔枝和香蕉冬季寒害組合的災害風險評估體系。該體系由風險辨識、風險估算和風險評價組成。風險辨識分別闡明了上述各災種的孕災環(huán)境、致災因子和承災體的災情特征。在風險評估方面,基于災害性質、災損和抗災性能的含義,提出了相應的風險概念模型,根據多年產量資料和氣象資料,提出了應用性強、可操作的各種災害的災害強度風險概率模擬模式和災損風險概率模擬模式、抗災性能模式,并采用逐年產量和氣象資料的樣本序列,由上述模擬模式估算了各種災害強度和不同災損發(fā)生的風險概率及風險指數,闡述了風險水平的地區(qū)差異。在風險評價方面,根據對各種災損的風險指標進行綜合,分別提出了風險區(qū)劃指標,并進行了風險區(qū)域劃分。
【作者單位】: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 河南省氣象科學研究所 安徽省氣象科學研究所 廣東省氣候與農業(yè)氣象中心 吉林省氣象臺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
【關鍵詞】農業(yè)氣象災害 風險評估 模型 風險區(qū)劃
【基金】:國家"十五"科技攻關項目(2001BA509B14)
【分類號】:S42
【正文快照】:   自然災害是隨機發(fā)生的風險事件,具有可被測量的不確定性。上世紀80年代以來,國內外在開展自然災害風險分析研究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成果[1,2]。  農業(yè)是風險性產業(yè),農業(yè)氣象災害是危害農業(yè)生產最主要的自然災害種類。當前農業(yè)氣象災害風險研究既是災害學領域中研究的熱點,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9條

1 毛飛,張光智,徐祥德;參考作物蒸散量的多種計算方法及其結果的比較[J];應用氣象學報;2000年S1期

2 毛飛,霍治國,李世奎,侯婷婷;中國北方冬小麥播種期底墑干旱模型[J];自然災害學報;2003年02期

3 杜堯東,毛慧琴,劉錦鑾;華南地區(qū)寒害概率分布模型研究[J];自然災害學報;2003年02期

4 襲祝香,馬樹慶,王琪;東北區(qū)低溫冷害風險評估及區(qū)劃[J];自然災害學報;2003年02期

5 植石群,劉錦鑾,杜堯東,劉愛君;廣東省香蕉寒害風險分析[J];自然災害學報;2003年02期

6 劉錦鑾,杜堯東,毛慧琴;華南地區(qū)荔枝寒害風險分析與區(qū)劃[J];自然災害學報;2003年03期

7 王素艷,霍治國,李世奎,盧志光,莊立偉,侯婷婷;干旱對北方冬小麥產量影響的風險評估[J];自然災害學報;2003年03期

8 薛昌穎,霍治國,李世奎,葉彩玲;華北北部冬小麥干旱和產量災損的風險評估[J];自然災害學報;2003年01期

9 王素艷,霍治國,李世奎,薛昌穎,毛飛;中國北方冬小麥的水分虧缺與氣候生產潛力——近40年來的動態(tài)變化研究[J];自然災害學報;2003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愛民,馬曉群,盛紹學,楊太明;安徽省農業(yè)氣象災害定量監(jiān)測評估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4年04期

2 李琦;我國烤煙產值產量質量及其與氣候年景關系的研究[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年01期

3 趙慧穎;;內蒙古東北部天然牧草生物量與氣候條件的定量關系[J];草業(yè)科學;2007年03期

4 沈能展,梁榮欣,趙秀蘭,李淑敏;哈爾濱地區(qū)初、終霜凍日分布特點的研究[J];東北農業(yè)大學學報;2000年02期

5 石憶邵;陜西省農業(yè)自然災害地域組合規(guī)律及綜合防御對策[J];地理學與國土研究;1994年03期

6 楊聰,于靜潔,宋獻方,夏軍,劉昌明;華北山區(qū)短時段參考作物蒸散量的計算[J];地理科學進展;2004年06期

7 解明恩,程建剛;云南氣象災害特征及成因分析[J];地理科學;2004年06期

8 翟盤茂,潘曉華;中國北方近50年溫度和降水極端事件變化[J];地理學報;2003年S1期

9 莫興國,林忠輝,李宏軒,項月琴;基于過程模型的河北平原冬小麥產量和蒸散量模擬[J];地理研究;2004年05期

10 方修琦,王媛,朱曉禧;氣候變暖的適應行為與黑龍江省夏季低溫冷害的變化[J];地理研究;2005年05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詹紅麗;大型圩區(qū)水環(huán)境隨機模擬模型及應用研究[D];河海大學;2005年

2 陶建平;長江中游平原農業(yè)洪澇災害風險管理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04年

3 龐治國;干旱遙感監(jiān)測模型研究及墑情預報探索——以黑龍江省為例[D];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2003年

4 張明;城市土地整理風險管理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05年

5 姚鳳梅;氣候變化對我國糧食產量的影響評價[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大氣物理研究所);2005年

6 盧秀茹;信息技術規(guī)避棉花生產經營風險的研究[D];河北農業(yè)大學;2006年

7 李輝;北朝時期的自然災害及國家與民間救災措施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8 羅舉;上海地區(qū)水稻螟蟲災變規(guī)律的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05年

9 楊新兵;華北土石山區(qū)典型人工林優(yōu)勢樹種及群落耗水規(guī)律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07年

10 劉德兵;低溫脅迫對香蕉幼苗生理特性的影響及冷誘導相關基因的分離[D];華南熱帶農業(yè)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杜瑞英;氣候變化對我國干旱/半干旱區(qū)小麥生產影響的模擬研究[D];山西農業(yè)大學;2004年

2 慕彩蕓;覆膜滴灌棉田蒸散量的模擬研究[D];石河子大學;2005年

3 劉波;近四十年中國蒸發(fā)皿蒸發(fā)變化與氣候變化的關系及潛在蒸散的估算[D];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05年

4 葉正偉;重慶市洪澇災害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5 楊金英;K~+和Ca~(2+)及生長調節(jié)劑增強水曲柳、紫椴幼苗抗寒性機制的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02年

6 李春梅;我國半干旱地區(qū)農業(yè)結構調整與水資源可持續(xù)利用研究[D];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2003年

7 劉巍巍;帕默爾旱度模式的進一步修正及其應用[D];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2003年

8 劉布春;應用于低溫冷害預報的東北玉米區(qū)域動力模型的研究[D];中國農業(yè)大學;2003年

9 杜燕;開花期低溫對寒地水稻穎花結實的影響[D];東北農業(yè)大學;2003年

10 郭建茂;寧南地區(qū)區(qū)域蒸發(fā)(散)量的遙感研究[D];南京氣象學院;2004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金才,魏鳳珍,余松烈,于振文;孕穗期濕害對小麥灌漿特性及產量的影響[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9年01期

2 朱自璽,牛現增;冬小麥主要生育階段水分指標的生態(tài)分析[J];應用氣象學報;1987年01期

3 霍治國,張養(yǎng)才,李全勝;亞熱帶東部丘陵山區(qū)作物氣候生產力研究[J];應用氣象學報;1989年03期

4 李開元,李玉山;黃土高原南部旱作水分產量潛勢計算模型及其參數修正[J];應用生態(tài)學報;1997年01期

5 黃毓華,武金崗,高蘋;淮河以南春季三麥陰濕害的判別方法[J];中國農業(yè)氣象;2000年01期

6 魏瑞江,姚樹然,王云秀;河北省主要農作物農業(yè)氣象災害災損評估方法[J];中國農業(yè)氣象;2000年01期

7 張福春,朱志輝;中國作物的收獲指數[J];中國農業(yè)科學;1990年02期

8 邵曉梅,劉勁松,許月卿;河北省旱澇指標的確定及其時空分布特征研究[J];自然災害學報;2001年04期

9 王靜愛,孫恒,徐偉,周俊菊;近50年中國旱災的時空變化[J];自然災害學報;2002年02期

10 侯光良,游松才;用筑后模型估算我國植物氣候生產力[J];自然資源學報;1990年01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胡雪瓊;吉文娟;張茂松;鄒麗云;;云南省冬小麥干旱災損風險區(qū)劃[J];大氣科學學報;2011年03期

2 羅菊花;黃木易;趙晉陵;黃文江;張競成;董瑩瑩;王錦地;;冬小麥灌漿期蚜蟲危害高光譜特征研究[J];農業(yè)工程學報;2011年07期

3 張寶雷;胡文秋;馮朝陽;鄭智榮;呂世海;;低溫雪災對莽山保護區(qū)植被NPP影響的遙感評價[J];水土保持研究;2011年04期

4 劉建玲;李宏鐸;王軍;萬一;;抗真菌活性粘細菌的篩選及鑒定[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1年19期

5 許志斌;廖仿炎;夏斌;秦長生;;綠僵菌對小菜蛾的毒力測定[J];廣東林業(yè)科技;2007年06期

6 王余明;彭潔;馬定邦;黃雪麗;王西瑤;;2種預警系統對雅安市冬作馬鈴薯晚疫病防治的效應[J];江蘇農業(yè)科學;2011年04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周衛(wèi)川;;有害蝸牛生態(tài)地理學計算機模型的研究[A];農業(yè)生物災害預防與控制研究[C];2005年

2 臧淑英;張玉紅;畢雪梅;;基于GIS的森林火災風險區(qū)劃研究[A];地理教育與學科發(fā)展——中國地理學會2002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2年

3 李美榮;朱琳;杜繼穩(wěn);;陜西蘋果花期霜凍災害分析[A];第26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農業(yè)氣象防災減災與糧食安全分會場論文集[C];2009年

4 崔占;石延霞;傅俊范;謝學文;李寶聚;;馬鈴薯瘡痂病藥劑防治篩選模型的初步研究[A];慶祝中國園藝學會創(chuàng)建80周年暨第11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5 谷曉平;于飛;湯泌;羅宇翔;;貴州省秋風災害風險評估及空間分析模型研究[A];糧食安全與現代農業(yè)氣象業(yè)務發(fā)展——2008年全國農業(yè)氣象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6 陳克;姚文國;章正;肖悅巖;嚴進;徐巖;白章紅;陳小帆;包黎明;;小麥矮腥黑穗病在中國定殖風險分析及區(qū)劃研究[A];第七屆北京青年科技論文評選獲獎論文集[C];2003年

7 郭建平;;低溫雨雪冰凍災害給農業(yè)氣象工作的啟示[A];中國科學技術協會2008防災減災論壇專題報告[C];2008年

8 郭建平;;低溫雨雪冰凍災害給農業(yè)氣象工作的啟示[A];中國科協2008防災減災論壇特邀報告、專題報告文集[C];2008年

9 蔡紅艷;張樹文;楊久春;;基于遙感和GIS技術的區(qū)域農業(yè)自然災害風險分區(qū)-以吉林省為例[A];“中國視角的風險分析和危機反應”——中國災害防御協會風險分析專業(yè)委員會第四屆年會論文集[C];2010年

10 鄭云開;李妹仔;李文文;周U,

本文編號:288905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fengxianguanli/288905.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6c31e***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