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粘結預應力RPC梁正截面抗彎性能試驗研究
本文關鍵詞:無粘結預應力RPC梁正截面抗彎性能試驗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預應力RPC梁 正截面抗彎性能 開裂彎矩 極限承載力 ABAQUS有限元模型
【摘要】:活性粉末混凝土(Reactive Powder Concrete,RPC)作為一種高強度、高韌性、耐久性的新型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其特殊的組成材料(如石英粉、硅粉、減水劑等)和力學性能使得它具備不同于普通混凝土構件的破壞形態(tài)和極限承載能力,因此為了得到其破壞形態(tài)發(fā)展趨勢以及極限承載能力的計算方法,本文主要對預應力RPC梁的正截面抗彎承載力開展研究,完成了以下工作:(1)首先,了解國內(nèi)外對RPC性能研究現(xiàn)狀,然后研究目前RPC實際工程運用情況,最后結合對RPC梁的抗彎性能的相關研究,提出了本文研究的主要內(nèi)容。(2)本文進行RPC材料性能試驗,得到RPC基本性能參數(shù):彈性模量、立方體抗壓強度、棱柱體抗壓強度,以及進行2根同截面尺寸、相同配筋率的預應力RPC簡支梁三分點加載試驗,得到其受彎狀態(tài)下的跨中純彎段區(qū)域內(nèi)混凝土應變分布、試驗梁的荷載—撓度變化情況、預應力增量隨加載值變化規(guī)律、裂縫發(fā)展情況、實測開裂彎矩以及極限狀態(tài)破壞彎矩等數(shù)據(jù),分析簡支梁的跨中截面的應變分布,驗證了無粘結預應力活性粉末混凝土簡支梁符合平截面假定。(3)本文根據(jù)現(xiàn)有普通混凝土理論計算并結合上述試驗所得的試驗數(shù)據(jù),對預應力RPC梁正截面受彎狀況的開裂彎矩計算和極限狀態(tài)承載力進行了推導研究,并將國內(nèi)各相關規(guī)范的理論承載力計算公式所得的計算值與實測值進行對比分析,同時以現(xiàn)有規(guī)范對剛度、撓度以及裂縫寬度進行了驗算,結果表明現(xiàn)有規(guī)范對RPC的計算分析偏于安全。(4)基于試驗數(shù)據(jù)與理論分析結果的基礎上,通過ABAQUS仿真有限元模擬,進行模擬值與實測值對比,對比結果吻合較好。結果表明所推導出的計算式對預應力RPC梁的設計和工程應用具有一定的參考性。
【關鍵詞】:預應力RPC梁 正截面抗彎性能 開裂彎矩 極限承載力 ABAQUS有限元模型
【學位授予單位】:湖南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TU378.2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緒論10-18
- 1.1 研究的背景與意義10-11
- 1.2 活性混凝土材料(RPC)的研究狀況11-15
- 1.2.1 活性混凝土材料的概述11-12
- 1.2.2 RPC在國內(nèi)外的研究及應用現(xiàn)狀12-14
- 1.2.3 RPC的發(fā)展前景14-15
- 1.3 RPC 梁的抗彎試驗研究現(xiàn)狀15-16
- 1.4 本文研究內(nèi)容16-18
- 第二章 預應力RPC梁正截面抗彎承載力試驗18-36
- 2.1 引言18
- 2.2 預應力RPC梁設計概況18-20
- 2.2.1 組成材料試驗設計18-19
- 2.2.2 預應力RPC梁試驗設計19-20
- 2.3 RPC試塊和RPC梁的制作20-23
- 2.3.1 RPC材料試塊制作20
- 2.3.2 預應力RPC梁的施工與養(yǎng)護20-21
- 2.3.3 試驗量測內(nèi)容與測點布置21-23
- 2.4 RPC材料試驗及梁安裝與加載方式23-26
- 2.4.1 RPC材料性能試驗23-24
- 2.4.2 試驗梁預應力筋張拉試驗24-25
- 2.4.3 預應力RPC梁安裝25
- 2.4.4 預應力RPC梁的操作步驟25-26
- 2.5 試驗現(xiàn)象與結果26-33
- 2.5.1 RPC力學性能試驗測試現(xiàn)象與結果26-28
- 2.5.2 預應力RPC梁抗彎承載力試驗現(xiàn)象與結果28-33
- 2.6 本章小結33-36
- 第三章 預應力RPC梁正截面抗彎承載力計算36-52
- 3.1 引言36
- 3.2 梁正截面受彎計算的基本假定36-37
- 3.3 梁開裂彎矩理論計算37-42
- 3.3.1 開裂彎矩計算分析37-39
- 3.3.2 梁截面抵抗矩塑性影響系數(shù)分析39-41
- 3.3.3 開裂彎矩的簡化計算41-42
- 3.4 梁極限狀態(tài)承載力理論計算42-46
- 3.4.1 梁正截面等效矩形應力圖42-44
- 3.4.2 梁受彎承載力理論計算公式44
- 3.4.3 各相關規(guī)范中混凝土構件抗彎承載力計算公式44-46
- 3.5 預應力RPC梁撓度計算46-47
- 3.6 預應力RPC梁裂縫寬度計算47-48
- 3.7 理論分析與試驗值對比48-50
- 3.7.1 開裂彎矩對比48-49
- 3.7.2 梁承載力極限彎矩對比49
- 3.7.3 各相關規(guī)范的理論計算公式對比49-50
- 3.8 本章小結50-52
- 第四章 有限元分析與驗證52-60
- 4.1 引言52
- 4.2 有限元基本原理52-53
- 4.2.1 有限元的基本思想52
- 4.2.2 有限元的基本解題ki驟52-53
- 4.3 模型建立53-56
- 4.3.1 單元種類的選取53
- 4.3.2 單元剛度系數(shù)53
- 4.3.3 邊界條件53-54
- 4.3.4 材料本構模型的選取54-55
- 4.3.5 無粘結預應力的實現(xiàn)55-56
- 4.4 結果對比56-57
- 4.5 本章小結57-60
- 第五章 結論與展望60-64
- 5.1 結論60-61
- 5.2 建議61-64
- 參考文獻64-66
- 致謝66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鄭煒捚;;無粘結預應力混凝土梁的ABAQUS有限元模擬[J];福建建筑;2014年11期
2 曹霞;彭金成;金凌志;;預應力活性粉末混凝土簡支梁受力性能試驗研究[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14年01期
3 楊勝江;;不同養(yǎng)護制度對RPC混凝土力學性能的試驗[J];低溫建筑技術;2013年07期
4 張敏;劉玉玲;;淺談高性能混凝土的應用與發(fā)展現(xiàn)狀[J];公路交通科技(應用技術版);2012年05期
5 金凌志;謝旦;楊惠賢;曹霞;;基于ANSYS模擬的無黏結預應力RPC簡支梁分析[J];混凝土;2011年09期
6 鄭文忠;李莉;盧姍姍;;鋼筋活性粉末混凝土簡支梁正截面受力性能試驗研究[J];建筑結構學報;2011年06期
7 張明德;;RPC混凝土的配制與應用研究[J];福建建材;2010年04期
8 張國麗;蘇軍;;基于ABAQUS的鋼筋混凝土非線性分析[J];科學技術與工程;2008年20期
9 李兆海;劉子全;王波;;高性能混凝土的應用發(fā)展[J];福建建材;2008年01期
10 王俊昌;江波;;活性粉末混凝土的發(fā)展現(xiàn)狀和機理研究[J];山西建筑;2007年30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李莉;活性粉末混凝土梁受力性能及設計方法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王兆寧;活性粉末混凝土矩形截面配筋梁抗彎性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80847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chengjian/808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