階梯型樁—土—墊層相互作用機理研究
本文關鍵詞:階梯型樁—土—墊層相互作用機理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本文采用室內(nèi)大比例模型試驗結合FLAC3D數(shù)值模擬分析等手段,對階梯型變截面樁和等截面樁復合地基的承載性狀進行對比研究,對影響階梯型變截面樁復合地基承載能力的因素進行了分析,得出一些有益的結論。本文主要研究內(nèi)容及結論如下:1.通過剛性承臺下階梯型變截面樁復合地基與等截面樁復合地基的室內(nèi)模型對比試驗,較系統(tǒng)研究了階梯型變截面樁和等截面樁復合地基的荷載-沉降、樁身軸力分布規(guī)律、樁土應力比、樁側摩阻力的差異?偨Y了階梯形變截面樁復合地基的優(yōu)點。研究結果表明:采用階梯型變截面樁復合地基技術,既能有效改善復合地基中樁體的受力性狀,減小復合地基的沉降;也能一定程度的減少材料使用量,獲得了良好的經(jīng)濟效益。2.基于FLAC3D數(shù)值模擬軟件,建立了樁-土-墊層相互作用的有限差分模型,室內(nèi)模型試驗結果驗證了有限差分模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探討了階梯型變截面樁的變徑位置、變徑比、墊層厚度以及墊層模量等參數(shù)對復合地基承載性能的影響。
【關鍵詞】:階梯型變截面樁 復合地基 數(shù)值模擬 承載性狀
【學位授予單位】:湖南工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TU473.1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緒論8-19
- 1.1 選題背景及其研究意義8-10
- 1.2 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10-18
- 1.2.1 國內(nèi)的研究現(xiàn)狀12-17
- 1.2.2 國外的研究現(xiàn)狀17-18
- 1.3 主要研究內(nèi)容與方法18-19
- 第二章 階梯型樁復合地基荷載試驗19-40
- 2.1 室內(nèi)模型試驗制作19-25
- 2.2 試驗相關參數(shù)及土性指標25
- 2.3 荷載試驗方法25-26
- 2.4 試驗結果分析26-38
- 2.4.1 荷載-沉降關系曲線26-29
- 2.4.2 樁身軸力分布規(guī)律分析29-33
- 2.4.3 樁土應力比規(guī)律分析33-34
- 2.4.4 樁土荷載分擔比規(guī)律分析34-36
- 2.4.5 樁身側摩阻力分布規(guī)律的分析36-38
- 2.5 小結38-40
- 第三章 數(shù)值分析40-55
- 3.1 引言40
- 3.2 FLAC3D軟件簡介40-43
- 3.2.1 FLAC3D的特點41
- 3.2.2 FLAC3D的基本計算原理41-43
- 3.3 建立模型43-47
- 3.3.1 計算模型的建立43-45
- 3.3.2 選取計算參數(shù)45-47
- 3.4 數(shù)值計算結果分析47-53
- 3.4.1 數(shù)值模型的合理性驗證47-49
- 3.4.2 應力場分析49-51
- 3.4.3 位移場分析51-53
- 3.5 本章小結53-55
- 第四章 階梯型變截面樁承載性能影響因素分析55-61
- 4.1 引言55
- 4.2 階梯型樁復合地基模型的建立55-56
- 4.3 影響因素分析56-59
- 4.3.1 階梯型樁的變徑位置對復合地基承載力的影響56-57
- 4.3.2 階梯型樁的變徑比對復合地基的承載性能的影響57-58
- 4.3.3 階梯型樁復合地基墊層厚度對復合地基承載性能的影響58-59
- 4.3.4 階梯型樁復合地基墊層模量對復合地基承載性能的影響59
- 4.4 小結59-61
- 第五章 結論與展望61-64
- 5.1 本文主要結論61-62
- 5.2 后續(xù)研究工作的展望62-64
- 參考文獻64-68
- 攻讀學位期間主要成果68-69
- 致謝69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康景文;CFG樁復合地基應用及其發(fā)展——西南軟弱CFG樁復合地基實踐體會和認識(二)[J];四川建筑;2001年02期
2 康景文,趙翔;CFG樁復合地基應用及其發(fā)展——西南地區(qū)CFG樁復合地基應用展望(續(xù)完)[J];四川建筑;2001年03期
3 丁宏宇 ,潘洪生 ,楊義占;CFG樁復合地基的應用[J];黑河科技;2002年01期
4 蔣樺;CFG樁復合地基的工程特性及其在工程中的應用[J];四川建筑;2002年04期
5 周先榮;CFG樁復合地基的設計、施工與檢測[J];巖土工程界;2002年07期
6 王哲;CFG樁復合地基在工程中的應用[J];有色冶金設計與研究;2002年02期
7 顧志方 ,梁曉軍;CFG樁復合地基在工程中的應用[J];河南科技;2003年12期
8 唐建中,潘宏;CFG樁復合地基處理天津地區(qū)軟土地基實例[J];建筑科學;2003年02期
9 楊建周;CFG樁復合地基現(xiàn)場試驗研究[J];內(nèi)蒙古科技與經(jīng)濟;2003年11期
10 李洪春,李慶祿;CFG樁復合地基及其應用[J];青島建筑工程學院學報;2003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紅林;何汗宇;;對CFG樁復合地基基坑開挖的幾點建議[A];土木建筑學術文庫(第10卷)[C];2008年
2 王建東;武珍;陶勇軍;王世林;;CFG樁復合地基在唐山某工程中的設計應用[A];第四屆全國建筑結構技術交流會論文集(下)[C];2013年
3 郭明田;丁勇;;利用正交試驗分析進行CFG樁復合地基優(yōu)化設計[A];全國巖土與工程學術大會論文集(下冊)[C];2003年
4 程憶平;王文杰;;淺談CFG樁復合地基的施工方法[A];土木建筑學術文庫(第14卷)[C];2010年
5 王文獻;王金波;張曉衛(wèi);;CFG樁復合地基設計參數(shù)分析[A];河南省建筑業(yè)行業(yè)優(yōu)秀論文集(2008)[C];2008年
6 劉作昌;胡文壽;王星輝;王少華;;CFG樁復合地基在立體倉庫地基處理中的應用[A];2010全國非金屬礦產(chǎn)資源與勘察技術交流會論文專輯[C];2010年
7 陳書成;董金章;劉國省;柴志遠;;CFG樁復合地基在邯鄲國棉四廠的應用[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土力學及基礎工程學會地基處理學術委員會第四屆地基處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5年
8 黃熙齡;閆明禮;;小樁復合地基試驗研究[A];海峽兩岸土力學及基礎工程地工技術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4年
9 婁國充;田瑞忠;滿洪高;;CFG樁復合地基承載特性試驗分析[A];第八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Ⅰ卷)[C];1999年
10 陳偉;;CFG樁復合地基的討論[A];礦山建設學術會議論文選集[C];200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田效軍;粘結材料樁復合地基固結沉降發(fā)展規(guī)律研究[D];浙江大學;2013年
2 郭超;低強度樁復合地基穩(wěn)定性變形協(xié)調分析[D];天津大學;2011年
3 雷曉雨;CFG樁復合地基非等承載力設計[D];天津大學;2012年
4 王宏貴;長板—短樁復合地基加固機理與工程應用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5 雷金波;帶帽控沉疏樁復合地基試驗研究及作用機理分析[D];河海大學;2005年
6 孫健;高層建筑筒中筒結構箱形基礎下CFG樁復合地基性狀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5年
7 羅鵬飛;偏心荷載作用下CFG樁復合地基基底反力試驗研究及多樁型復合地基設計計算[D];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2013年
8 張四化;剛性基礎下剛性長短樁復合地基樁土空間作用效應研究[D];鄭州大學;2014年
9 唐彤芝;CFG樁復合地基加固深厚軟基理論研究與工程應用[D];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2007年
10 張玉國;散體材料樁復合地基固結理論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秦繼英;CFG樁復合地基理論及工程應用研究[D];鄭州大學;2006年
2 沈祥;CFG樁復合地基設計方法與工程實現(xiàn)的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3年
3 李國紅;CFG樁復合地基在合肥地區(qū)的應用研究[D];安徽建筑大學;2013年
4 周宇;CFG樁復合地基抗震性能數(shù)值分析[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5年
5 崔斌;剛性基礎下變截面管樁復合地基工作特性研究[D];湖南工業(yè)大學;2015年
6 趙建會;CFG樁復合地基承載特性的有限元分析[D];燕山大學;2015年
7 孟森松;循環(huán)荷載作用下加筋碎石墊層—夯實水泥土楔形樁復合地基工作性狀研究[D];湖南工業(yè)大學;2015年
8 劉佳偉;CFG樁復合地基承栽機理及優(yōu)化設計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5年
9 付海山;土擠密樁·CFG樁復合地基在濕陷性黃土地基處理中的應用研究[D];鄭州大學;2014年
10 單繼飛;基于樣條函數(shù)的長短樁復合地基線彈性沉降變分理論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5年
本文關鍵詞:階梯型樁—土—墊層相互作用機理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4984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chengjian/349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