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階段推進我國地下儲氣庫發(fā)展的探討
本文關鍵詞:分階段推進我國地下儲氣庫發(fā)展的探討
更多相關文章: 地下儲氣庫 運營管理 發(fā)展目標 市場化
【摘要】:經過十幾年的摸索和發(fā)展,我國地下儲氣庫進入了快速發(fā)展期,未來在天然氣調峰保供中將發(fā)揮更加重要的作用。為此,基于我國地下儲氣庫發(fā)展現(xiàn)狀,針對我國地下儲氣庫發(fā)展面臨的5大問題,提出我國應當分階段推進儲氣庫發(fā)展的基本構想:近期目標包括盡快形成實際工作氣能力、實現(xiàn)投資主體多元化、建立有效的儲氣庫完整性管理程序和效益評價體系、理順管理體制;中期目標包括逐步形成與我國天然氣產業(yè)相適應的單獨儲氣費率機制、建立天然氣儲備能力交易平臺、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guī)和監(jiān)管政策、實行三級天然氣儲備管理模式;長期目標是最終實現(xiàn)儲氣庫完全市場化運營管理。
【作者單位】: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油氣管道輸送安全國家工程實驗室/城市油氣輸配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長慶油田分公司第九采油廠;中國石油管道公司中原輸油氣分公司;
【關鍵詞】: 地下儲氣庫 運營管理 發(fā)展目標 市場化
【分類號】:TE972.2;F426.22
【正文快照】: 0 引言 “十三五”期間,我國地下儲氣庫發(fā)展仍存在建庫技術不完善、運營模式不完善等諸多問題。為此,基于我國地下儲氣庫發(fā)展現(xiàn)狀,全面分析了我國地下儲氣庫發(fā)展將面臨的主要問題,并針對性地提出分階段推進我國地下儲氣庫發(fā)展的對策建議,以期助推我國地下儲氣庫快速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陸爭光;;美國地下儲氣庫發(fā)展現(xiàn)狀及其啟示[J];中國石油和化工經濟分析;2016年09期
2 陸爭光;;中國地下儲氣庫主要進展、存在問題及對策建議[J];中外能源;2016年06期
3 潘巖;;新形勢下我國天然氣定價機制研究與建議[J];中國能源;2016年02期
4 丁國生;李春;王皆明;胥紅成;鄭雅麗;完顏祺琪;趙艷杰;;中國地下儲氣庫現(xiàn)狀及技術發(fā)展方向[J];天然氣工業(yè);2015年11期
5 胡奧林;董清;;中國天然氣價格改革芻議[J];天然氣工業(yè);2015年04期
6 濮強;劉文忠;范興亮;王東波;;相國寺儲氣庫低壓地層安全快速鉆完井配套技術[J];天然氣工業(yè);2015年03期
7 魏東吼;董紹華;梁偉;;地下儲氣庫完整性管理體系及相關技術應用研究[J];油氣儲運;2015年02期
8 周淑慧;趙忠德;韓坤;郭海濤;;中國天然氣管網設施開放漸行漸近[J];國際石油經濟;2014年06期
9 梁光川;田源;蒲宏斌;;國內地下儲氣庫發(fā)展現(xiàn)狀與技術瓶頸探討[J];煤氣與熱力;2014年02期
10 周學深;;有效的天然氣調峰儲氣技術——地下儲氣庫[J];天然氣工業(yè);2013年10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鄒莉娜;任慶忠;;基于出口國偏好的天然氣進出口均衡價格策略[J];統(tǒng)計與信息論壇;2017年06期
2 王建軍;孫建華;薛承文;韓軍;張國紅;王蕊;;地下儲氣庫注采管柱氣密封螺紋接頭優(yōu)選[J];天然氣工業(yè);2017年05期
3 許慧文;王震;;安然天然氣商業(yè)模式創(chuàng)新的啟示[J];天然氣與石油;2017年02期
4 劉銘剛;閆怡飛;謝巍;王建軍;韓生超;楊秀娟;閆相禎;;基于自相似模型的氣井管柱中流體的近壁壓力試驗研究[J];中國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年02期
5 孔令峰;欒向陽;杜敏;尚樹林;孔梓拯;;典型區(qū)塊煤層氣地面開發(fā)項目經濟性分析及國內煤層氣可持續(xù)發(fā)展政策探討[J];天然氣工業(yè);2017年03期
6 張哲;;國外地下儲氣庫地面工程建設啟示[J];石油規(guī)劃設計;2017年02期
7 虞維超;薛魯寧;黃維和;張也;溫凱;宮敬;;儲氣庫可靠性一體化分析方法研究[J];石油科學通報;2017年01期
8 高蕓;張長纓;高鈺杰;胡奧林;;2016年中國天然氣市場發(fā)展述評及2017年展望[J];天然氣技術與經濟;2017年02期
9 成菲;舒兵;秦園;胡奧林;;國外天然氣利用趨勢及其啟示與建議[J];天然氣技術與經濟;2017年02期
10 李志卓;于長猛;陳久國;胡江;;地下儲氣庫注氣用離心壓縮機方案可行性分析[J];機電產品開發(fā)與創(chuàng)新;2017年01期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潘巖;;新形勢下我國天然氣定價機制研究與建議[J];中國能源;2016年02期
2 徐博;張剛雄;張愉;王慶生;鄭得文;魏歡;;我國地下儲氣庫市場化運作模式的基本構想[J];天然氣工業(yè);2015年11期
3 鄭得文;趙堂玉;張剛雄;田靜;魏歡;;歐美地下儲氣庫運營管理模式的啟示[J];天然氣工業(yè);2015年11期
4 丁國生;李春;王皆明;胥紅成;鄭雅麗;完顏祺琪;趙艷杰;;中國地下儲氣庫現(xiàn)狀及技術發(fā)展方向[J];天然氣工業(yè);2015年11期
5 魏歡;田靜;李建中;王影;;中國天然氣地下儲氣庫現(xiàn)狀及發(fā)展趨勢[J];國際石油經濟;2015年06期
6 劉力昌;李宏亮;;國內天然氣定價機制改革研究及建議[J];經濟問題探索;2015年06期
7 胡奧林;董清;;中國天然氣價格改革芻議[J];天然氣工業(yè);2015年04期
8 劉毅軍;;中國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演變及趨勢[J];天然氣工業(yè);2015年04期
9 姜子昂;馮勐;張宏;李雋;;關于推動中國天然氣能源革命的思考[J];天然氣工業(yè);2015年03期
10 濮強;劉文忠;范興亮;王東波;;相國寺儲氣庫低壓地層安全快速鉆完井配套技術[J];天然氣工業(yè);2015年03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舒萍,樊曉東,劉啟;大慶油區(qū)地下儲氣庫建設設計研究[J];天然氣工業(yè);2001年04期
2 展長虹,焦文玲,廉樂明,嚴銘卿;利用含水層建造地下儲氣庫[J];天然氣工業(yè);2001年04期
3 黃海;地下儲氣庫儲氣量的校核[J];石油規(guī)劃設計;2001年01期
4 布齊諾夫C.H;地下儲氣庫是保證安全供氣的一種基于手段[J];石油規(guī)劃設計;2002年02期
5 楊樹合,何書梅,季靜,楊麗蓉;地下儲氣庫評價設計方法及應用[J];新疆地質;2002年03期
6 劉樹明,蒲建,賈廣雄,史長林,王強;地下儲氣庫設計技術及其應用[J];油氣儲運;2002年10期
7 喻平仁;川南地區(qū)地下儲氣庫選址初步設想[J];天然氣工業(yè);2003年02期
8 高樹生,何書梅;天然氣能源在地下儲氣庫的存儲及利用[J];巖土力學;2003年S2期
9 趙玉民,李勇,鐘建華,馬在平,王海僑;我國地下儲氣庫地質約束因素分析[J];應用基礎與工程科學學報;2003年03期
10 吳忠鶴,賀宇;地下儲氣庫的功能和作用[J];天然氣與石油;2004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3條
1 馬成松;周士華;;地下儲氣庫的力學分析[A];湖北省土木建筑學會學術論文集(2000-2001年卷)[C];2002年
2 張海亮;蘇宏兵;;大型天然氣地下儲氣庫噪聲控制工程[A];全國環(huán)境聲學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7年
3 龔繼忠;;關于地下儲氣庫墊底氣會計核算方法的探討——以中原油田文96地下儲氣庫為例[A];2011年度中國總會計師優(yōu)秀論文選[C];201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能源》雜志高級編輯 王曉夏;以市場機制促進地下儲氣庫建設[N];中國石油報;2013年
2 李軍;專家開方首推地下儲氣庫調峰[N];中國石化報;2005年
3 ;中石油40億元蘇皖建地下儲氣庫[N];第一財經日報;2006年
4 記者 劉國安 通訊員 梁寶芹;陜京二線在大港油田再建兩個地下儲氣庫[N];中國石油報;2006年
5 通訊員 王東軍;天津設計院科研課題獲集團公司立項[N];石油管道報;2011年
6 北京石油交易所分析師 于鵬;因地制宜建設地下儲氣庫[N];中國石油報;2014年
7 記者 王雄 通訊員 舒溫;靖邊將建國內最大地下儲氣庫[N];陜西日報;2010年
8 許金晶;中俄聯(lián)建地下儲氣庫[N];第一財經日報;2005年
9 記者 張煒瑋 實習生 楊金秀;我市將建全國最大地下儲氣庫[N];重慶日報;2006年
10 記者王巧然 特約記者徐曉英;中國石油儲氣庫科研隊伍快速成長[N];中國石油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7條
1 袁勇;京51枯竭氣藏型地下儲氣庫儲層相震約束綜合表征[D];中國海洋大學;2015年
2 王保群;鹽巖地下儲氣庫風險評估與調控方法研究[D];山東大學;2013年
3 曹錫秋;新疆某地衰竭氣藏地下儲氣庫地應力特征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3年
4 張寧;深部層狀鹽巖地下儲氣庫的風險評價與分析研究[D];山東大學;2012年
5 王保輝;衰竭油氣藏型地下儲氣庫天然氣注采運移及庫存量動態(tài)預測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華東);2012年
6 馬洪嶺;超深地層鹽巖地下儲氣庫可行性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2010年
7 徐彬;大型低溫液化天然氣(LNG)地下儲氣庫裂隙圍巖的熱力耦合斷裂損傷分析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趙剛;地下儲氣庫圍巖的穩(wěn)定性分析與研究[D];西南石油大學;2010年
2 舒萍;大慶油田建設地下儲氣庫設計研究[D];西南石油學院;2005年
3 沙宗倫;喇嘛甸地下儲氣庫開發(fā)技術及管理方法研究[D];大慶石油大學;2006年
4 方亮;地下儲氣庫儲采技術研究[D];大慶石油學院;2003年
5 宋德琦;天然氣地下儲氣庫技術研究[D];西南石油學院;2001年
6 李雷;勝利地區(qū)天然氣地下儲氣庫可行性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2007年
7 邢海濤;枯竭油氣藏型地下儲氣庫項目環(huán)境影響評價應用研究[D];天津大學;2012年
8 劉志成;新疆某地下儲氣庫注采周期地表形變監(jiān)測與數(shù)值模擬研究[D];新疆大學;2015年
9 李晶晶;地下儲氣庫自動控制系統(tǒng)設計與實現(xiàn)[D];東北石油大學;2015年
10 袁東方;地下儲氣庫鉆井工藝技術研究及應用[D];西安石油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04012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ongshangguanlilunwen/1040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