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香港中文大學JD學習心得錄(二)

發(fā)布時間:2017-03-08 05:39

  本文關(guān)鍵詞:香港知識產(chǎn)權(quán)法,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CUHK | 香港中文大學JD學習心得錄(二)_學島網(wǎng)

里仁篇第三 —— 基本情況

我的學習歷程,廣義上說,應(yīng)當從2009年9月2日晚上的開學酒會起算,到2011年7月25日下午兩點得知最后一門Conveyancing的成績?yōu)橹,為期將近兩年。我接下來所講到的一切情況,都是我在這段時期內(nèi)的所見所聞,不可避免地帶有很強的主觀色彩,而且只能保證相關(guān)信息在我所見聞的時間點是基本屬實的。實際上,許多安排與制度隨著時間的推移,其現(xiàn)實情況可能已經(jīng)與我當時的印象產(chǎn)生了較大的差距。這一點,務(wù)請列位看官留意。

下面,我將把我這兩年來學習的基本情況,分成“校園”、“師資”、“友鄰”、“課程”、“考試”、“其他”這幾大類來談。

3.1 校園

我選擇來中大深造的原因之一就是被她的校園所吸引。位于沙田馬料水山上吐露港海濱的中大校園,其風光之旖旎秀麗,縱然不是東亞第一,也是獨具一格的。我多年前第一次游中大時,曾情不自禁地賦詩云“中大南國秀,滴翠等游仙”,至今回味當時當?shù)厍榫,仍是歷歷在目。因此,當我得知中大JD的上課地點是位于中環(huán)核心商務(wù)區(qū)的美國銀行中心(Bank of America Tower,簡稱BOA)二樓之時,的確曾經(jīng)郁悶過一陣子。但是這兩年的體驗告訴我,如此的安排,其實正好契合法學院與JD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v然上課地點遠離校園,可能會導致些許不便,但也并無大礙。

從港鐵金鐘站B出口拾級而上,穿過琳瑯滿目的金鐘廊,跨過車水馬龍的紅棉路,在四通八達的行人天橋上拐上幾拐,往美國銀行中心與和記大廈交界處的縫隙里鉆進去,就會發(fā)現(xiàn)原來看似無路可行的地方,竟別有洞天。轉(zhuǎn)向右,撲面而來的就是Circle K便利店那特有的面包香味,我們就在這馥郁的食色之氣當中走上了通往浩然之氣的階梯——極具現(xiàn)代化氣息的樓梯上,赫然出現(xiàn)了中大;,這便是我這兩年學習的主要舞臺——香港中文大學法律研究中心(Graduate Law Centre,簡稱GLC)。

香港城市大學校長郭某曾經(jīng)給城大留下十字贊語“大隱隱于市,學研研出塵”,竊以為這十個字用在我們的GLC上面,倒也恰如其分。有同學對于法學院的授課型研究生課程不與LLB一起在中大本部上課,頗有微詞。但細想起來,在商業(yè)中心區(qū)上課,自有它的妙處。本來JD是一門實用性的學科,如果像研究型碩士那樣高蹈遁世,躲到山清水秀的校園里去,那反而會讓自己閉目塞聽,不利于進步。GLC的位置,對于有志成為律師的人士,可謂得天獨厚:此地位于香港中環(huán)核心地區(qū),廣廈林立,商賈云集,左右距離高等法院、終審法院與立法會步行均不到一刻鐘路程,更與香港幾乎所有的大型律師事務(wù)所毗鄰,非常方便我們課余的參觀與實習活動。就算無心旁聽法院和立法會,抑或沒有做part-time或?qū)嵙,單憑這個只爭朝夕的氣氛,就足以催人奮進了。

下圖是我在學習結(jié)束時結(jié)合個人印象,給GLC畫的一幅平面圖,以供各位看官參考。

45b6bd23taa8d544c81c8&690.jpg

下面,我就談?wù)剮讉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地點吧。

1. 柜臺/counter:

這是所有人一踏進GLC地界就會最先接觸到的。我們的很多雜事都要通過這里的職員來幫手才能完成,所以這里是我們最有感情,傾注最多愛與恨的地方。

在這里最常辦理的業(yè)務(wù)包括:交作業(yè)、領(lǐng)取老師對作業(yè)的反饋、填寫與學業(yè)有關(guān)的表格(例如延長修讀期限申請、轉(zhuǎn)換修讀模式申請等)、借用訂書機、借用接線板、借用小組討論室、請求有關(guān)打印機/復(fù)印機的技術(shù)支援……如此種種。此外,柜臺職員還可能提供各種你意想不到的服務(wù),比如失物招領(lǐng)、個人物品暫時寄存、安排約見教師……等等。這里哪兒是柜臺,簡直就是我們的多啦A夢啊~~總之一句話:有困難,找counter! J

久而久之,我們自然也就會與那些忠于職守的柜臺職員交朋友嘍。像GLC曾經(jīng)的偉大“抱關(guān)者”關(guān)女士、張女士,以及現(xiàn)任的區(qū)先生,都是的得到同學們廣泛愛戴的好伙伴。

2. 大教室/Lecture Theatre (LT 1 ~ 3):

大教室三間,風格各異,是我們這兩年的主要上課場所。有關(guān)我曾經(jīng)在這些教室里面所學到的東西,后面有專章講述,此處不贅。這三間大教室除了寬敞之外,有一個最大的優(yōu)點就是所有的座位面前都有一個電插座,極大地便利了我們使用筆記本電腦查閱資料和記筆記。這個優(yōu)勢再配上覆蓋全GLC的wifi信號,上課簡直就不用再翻書動筆,而變成了手指在鍵盤上的藝術(shù)。我正是在這里逐漸磨煉出了嫻熟的上課打字速記方法,從而為我后來摸索出適合自己的筆記制作方法奠定了基礎(chǔ)。

順帶提一句,在有考試的日子里,GLC的所有教室無論是否考場都要關(guān)閉,只有大教室LT1和電腦室會被開放給學生做考前沖刺之用。

3. 小教室/Classroom (CR 1~8)

小教室顧名思義,其面積小于大教室,用于學生人數(shù)較少的選修課、小組討論課用途。這些小教室有很多都沒有窗戶,雖然有強大的中央空調(diào),但仍然會給人陰暗和壓迫之感。再加上這些小教室只在某幾個位置有電插座,這就給我們的記筆記造成了很大困難——我們必須去柜臺借接線板(香港稱“拖板”)才行,而有的時候連拖板都會被借完!因此,學生和老師都不太喜歡在小教室上課。

小教室還有一個讓人銷魂的功能,就是充當考場。每到考試周的時候,這些小屋就變成了最讓我們揪心的地方了。

當然,要是到了夏季學期LLM全部撤走之后,這些小教室在沒課的時候,就完全變成了我們JD同學的天下。屆時,這些小教室全都會變成可供借用的小組研討室。我仍然記得今年六月份做社會調(diào)查課的時候,我們五人小組多次借用小教室討論的情景。想想看吧,整個教室,包括白板、馬克筆和投影儀,都是我們專用的,而且時間不限,這是多么爽的事體!

4. 小組研討室(Student Breakout Room)和公共討論室(Student Common Room)

后面會講到,與志同道合的朋友組成學習小組,對于在強手如林的環(huán)境當中生存來說,是多么重要的事情。既然經(jīng)常會有學習小組的活動,或者為了完成作業(yè)而必須排練presentation,那么借用一個小組研討室,躲進小樓成一統(tǒng),自然是最好的選擇。GLC的小組研討室設(shè)施齊全,可以容納五至十人的討論或小型展示;雖然比起學校本部圖書館的研討室,欠缺了點隱逸的韻味,但只要實用,韻味什么的也就無所謂了。當然了,自從去年P(guān)CLL也移師GLC上課以來,大多數(shù)情況下這些研討室會被PCLL的同學占用做小組研討課或分組考試場地,所以留給JD小組討論的空間是變少了。但是到了夏季學期的時候……嘿嘿……如果還有人覺得GLC的小組討論室不夠爽的話,他還可以在網(wǎng)上預(yù)訂位于大學本部圖書館的研討室。那兒的環(huán)境真是酷斃了,只可惜來回上山下山,通勤的成本過高,所以我們JD的同學很少使用,只好便宜了那些住在山上的LLB們。

至于那間公共討論室,則屬于萬能型房間。屋里的復(fù)印機永遠是除了公共區(qū)打印機以外最繁忙的機器;長桌旁常常坐滿了鬧中取靜突擊讀書的同學;而有的時候,某些找不到研討室的學習小組,也會臨時占用公共討論室。但多數(shù)情況下,公共討論室發(fā)揮的主要還是“大字報、大辯論”的功能。墻上貼滿了各種講座、培訓、交換、實習、招聘的信息,而各種小道消息也就在圍觀的人群當中散開一輪輪不安的漣漪。

5. GLC大平臺、公用電腦區(qū)和公共研討區(qū)(Student Common Area)

公共討論室的“大字報、大辯論”與common area的唇槍舌戰(zhàn)比起來,真是小巫見大巫了。GLC大平臺寬闊敞亮,是所有人前往大教室上課的必經(jīng)之地,也是很多同學在課間閑談小憩的地方。因此,這里也就當之無愧地成為了GLC的“八卦集散地”。這里傳播的小道消息當然不止“八卦新聞”這么簡單,如果有人肯耐心在這一帶多閑逛的話,也許會探聽到許多有關(guān)學習、考試和求職的經(jīng)驗和有用信息。有空多去平臺和人聊聊,總會有收獲。

公共討論區(qū)是由四張大桌子和四張小桌子組成的開放區(qū)域,以供不怕吵鬧的小組討論,或給某些同學簡單的課前討論使用。在上課或考試前的緊張時段里,這個地方總是刮著猛烈無比的頭腦風暴。近一年來,這四張桌子不分晝夜總是人頭涌動,因為PCLL的幾個學習小組似乎已經(jīng)固定地把這里當做他們的活動基地了。我和我的小組則只好耐心等到最后一個夏季學期的時候,才有機會在這里召開我們的討論會議。在公共區(qū)域討論,雖然周圍的環(huán)境略顯嘈雜,但大概由于被眾人圍觀的緣故吧,有的時候反而更容易進入狀態(tài),比在討論室里面做事情效率高些。

公用電腦區(qū)則是整個GLC一天到晚都人潮不斷的熱點地區(qū)。人們來這里上網(wǎng)的目的,很大一部分是為了利用公共區(qū)域角落的那部打印機。雖然電腦室里也有一部,但這一部似乎打印質(zhì)量要好些,所以每到交作業(yè)的熱點時段和上課前二十分鐘,這里靠近打印機的幾部電腦總是坐滿了焦急的人群,而慌亂之中遺漏U盤的事情也是屢見不鮮。至于那部責任重大的打印機,則表示壓力很大,經(jīng)常會不堪重負。每當打印機掉鏈子的時候,我們就得去柜臺請職員解決問題了。同學們時!皵人品”的目的之一,也是希望自己在打印的時候少遇到些打印機罷工的糗事。

6. 電腦室和自修室

電腦室與公共討論區(qū)以一道玻璃墻間隔,里面毫無隱私可言。但對于那些沒有自己的laptop的同學來說,在安靜而又寬敞的電腦室自習,也不失為一種多快好省的選擇。在電腦室里面有一臺打印機和兩臺復(fù)印機,所以一個人在沒課的時候,完全可以在電腦室默默地待上一天;如有什么需要打印的,不用出屋門就可以完成,十分方便快捷。順帶提一句,電腦室還是在有考試的日子里整個GLC開放的兩間自習室之一。

目前GLC的自修室默認是電腦室對面的CR8小教室。這間教室說小也不小,能容納六十多人。不過鑒于很多同學自習是假,在自己的laptop上面看電影上網(wǎng)是真,所以該教室貧瘠的電插座資源就飽受詬病了。像我這樣嚴重依賴laptop學習的人,如果真的下定決心在自習室奮斗某件事情,一般就會在早上九點鐘第一時間趕到GLC,在最好的位置霸占上插座,然后就萬事大吉了。如果中午之后才來的話,一定會發(fā)現(xiàn)房間里電腦層巒疊嶂,拖板星羅棋布,早已經(jīng)沒有了自己插電的位置。如果這樣的話,心情一定會不爽,學習效果一定要打折的。在這種情況下,我一般會選擇回家學習。但是總體說來,在硬件條件具備的情況下,在自習室學習還是很有氣氛的;叵肫饋,只要我下定決心在自習室做的工作,無論是整理筆記、寫論文還是做reading,效率都會比在家的時候高很多。那種孤軍奮戰(zhàn)的感覺,一開始覺得難受,但習慣了之后,反而會感到一種心靈的寧靜,進而會覺得熨帖舒服。各位好學生們大概都是自習室達人,這種感覺就不用我多說了吧。

7. 法律資源中心(Legal Resource Centre)

這法律資源中心其實就是給我們法學院研究生專用的迷你圖書館。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這個圖書館面積不大,但卻有著我們法學院學生最需要的參考資料。最為人稱道的一點是,這里的藏書會隨著學期的變換和課程要求的不同,及時調(diào)整藏書的分配。比如說,第一學期正在上的課的指定教材,在這里的庫存量就會多一些,以便買不到書的同學隨時來借;而到了第二學期,相應(yīng)的該學期課程的指定教材的存量就會上升。老師也會因應(yīng)授課的需要和學生的要求,,隨時和圖書館協(xié)調(diào)藏書的分配問題。我記得第二年的第一學期,我很長一段時間買不到Criminal Law這門課的指定教材。那是很厚的一本書,如果上課前去逐章復(fù)印,不僅耗費體力,而且很容易把書弄壞(有過復(fù)印厚書經(jīng)驗的同學都會明白的)。但幸好圖書館知道這本書的重要性,所以我只需要在課前走上幾步路到這兒借書來看就可以了。并且這里的藏書也考慮到了很多同學“上課救急,隨借隨還”的需要,把藏書的可借閱期限分得很細致,比如說我要借的那本刑法教材,借閱期限就有兩小時、一天、三天、十天等多種,十分機動靈活,而且減少了資源的浪費。

這個圖書館與位于大學本部的利國偉法律圖書館是一體的。如果在GLC這里借不到的書,我們可以選擇親自跑到大學本部去借,也可以在GLC這里填一張表格,讓大學本部把你所要的書送到GLC來。這項服務(wù)我曾經(jīng)使用過一次,那次是一次性訂了六本論文的參考書,填表之后只用了兩天就送到了,省去了我來回奔波的辛苦,而且不收取任何費用,實乃中大的德政一件。

法律資源中心還有一件德政(同時也是整個中文大學圖書館的德政),那就是我們可以像借閱任何書刊那樣,隨時借閱法學院的歷年考試真題(past exam paper)。與內(nèi)地高校把歷年真題藏起來秘而不宣的做法相比,中大的做法顯然光明正大得多。此舉徹底使得我在本科時司空見慣的“師兄師姐在考試后為恩澤后代學弟學妹而第一時間發(fā)布考經(jīng)”之現(xiàn)象,在GLC徹底化為笑談。本來應(yīng)該公開透明的往屆考試題目,在內(nèi)地高校卻被視為高級機密諱莫如深,反而需要學生們憑借前輩們一鱗半爪的記憶片段來胡亂猜測,實在是莫名其妙。在法律資源中心,這些歷年真題就按照學期的順序排列著,我們可以隨時借閱,在兩個小時之內(nèi)可以任意閱讀、復(fù)制,只要不隨意外傳就可以了。其實同學們何嘗不知道,這里高明的老師們當然不會讓往年真題就這樣傻乎乎地重現(xiàn),而且這些真題也都是沒有參考答案的,但為了圖個安心,大家還都是不約而同地把“復(fù)印真題”當做學期開始時的一件必備功課來做。

8. 模擬法庭

這是個很神秘的房間,大多數(shù)的時候都是大門緊鎖的。我自從上JD以來,自己的學習就已經(jīng)應(yīng)接不暇,是在沒有余力去參加那些誘人的模擬法庭大賽。但是同學們當中的牛人不受此限,什么Jessup模擬法庭大賽、國際人道法模擬法庭大賽、Vis杯模擬仲裁庭大賽等等,多少大牛在這里叱咤風云,締造了一串串耀眼的功勛?上,渺小的我于此無緣。我只是在學criminal procedure的時候,由于課程的需要,在這里上了兩次課而已。

這里的裝飾十分堂皇壯麗,坦白講,豪華程度超過了真正的法庭。坐在這里上課,十分有Feel,置身其中的感覺,仿佛自己就是法庭的主人一般。聽說,接下來的PCLL會有很多的課程和考試在這里進行。我期待著,也許這件屋子的神秘氣氛和神秘力量能夠催人奮進。

9. Bloomsbury法律書店

這家書店雖然不在GLC里面,但它位于毗鄰GLC的和記大廈,從GLC出去只需要拐個彎就到了,其主要服務(wù)對象也是我們GLC的老師和學生,故這家書店早就被GLC的同學們當做我們的“文淵閣——御用書屋”了。每到開學之前,總會有一批批的JD同仁魚貫而入,焦急地尋找著指定參考書的身影。如果找到了,那就是披沙揀金的欣喜,接下來卻還要為那駭人的定價而發(fā)愁;如果這本書恰好已經(jīng)售罄,那就是最嚴重的事態(tài)了,因為一半都至少要等上一個星期才能到貨。

書店的一大德政是和出版商協(xié)議停當,為某些經(jīng)常被指定作為必修課教材的書籍提供學生版。這類學生版書的內(nèi)容與正式版分毫無差,只是裝訂上稍微樸實些,而且價錢一般都是打了八折的。我們只需要出示學生證,就可以買到學生版了。即使不是學生版,一般來說,我們出示學生證也都會有八折優(yōu)惠,還是很不錯的。

如果看官您也對香港法律感興趣,那么到這里來一定沒錯。這里處處洋溢著的嚴肅濃郁的書卷氣會讓您沉醉的~只可惜要有心理準備哦,這里的書可幾乎都是英文的……

3.2 師資

關(guān)于師資,由于我是一個比較知足的人,只要見到能夠?qū)ξ矣兴娴睦蠋,就不再做過多的挑剔。所以在我看來,雖然中大法學院的成立時間不長,但短短幾年之內(nèi),在建設(shè)高精尖的師資隊伍上,學院還是出了大力的。

中大法學院的師資力量給我最大的震撼就是其多元性。雖然JD以教授香港法律為主,但是我們的老師卻來自五湖四海,他們其中多數(shù)人是來自與香港有著相似法律體系的地區(qū),如英國、澳洲、新西蘭、加拿大、新加坡等地,反而是來自香港本地的老師較少。由于某些選修課涉及內(nèi)地法律,所以這里也有若干內(nèi)地老師。這些老師幾乎都有在香港法律界豐富的執(zhí)業(yè)經(jīng)歷,只有少數(shù)人是走純學術(shù)路線的。他們很多人正如我在第一章所說的,沒有研究型博士學位,卻有著全面而實用的律師實務(wù)經(jīng)驗,有些老師甚至還是律所的高級合伙人或者是相關(guān)領(lǐng)域的權(quán)威人士。

我沒有過多的資格評價老師的出身,只要能從這位老師身上真正學到東西,那我就會毫不猶豫地把最好的評價給他。但如果非要說的話,至少我對中大JD老師的資歷和水平還是滿意的。比如說,剛剛卸任的老院長麥高偉(Mike McConville)從前是英國華威大學和香港城市大學的法學院院長,對于刑事司法制度有著深厚的實證研究功底;JD項目的director來自澳洲的史蒂芬·赫爾先生言談犀利、知識淵博、誨人不倦,被公認為中大教學水平最高的名師;香港知識產(chǎn)權(quán)法第一人米高·彭道頓先生和土地法權(quán)威朱迪斯·詩鴻屏老奶奶也是老師里的兩顆耀眼明星;在內(nèi)地人老師里面,擁有哈佛大學PhD的於興中老師以他優(yōu)雅的談吐、深厚的文化底蘊以及如沐春風般的和藹可親讓每一個聽過他課的中大同學都被其人格魅力瞬間俘虜……

師傅領(lǐng)進門,修行在個人。所以,我對師資力量的要求,并不如有些同學那樣苛刻。況且,有這些高山景行的良師們相伴,我也不應(yīng)該再過分奢求了。

3.3 友鄰

終于要說到與我朝夕相處的同學們了。到了JD這個地步,“同學”一詞的含義已經(jīng)很不單純了,至少在每個人的理解中,這個階段的“同學”已經(jīng)至少包括了 “未來的同行和競爭對手”、“零和博弈的另一方”等并不很令人欣喜的意義。坦白講,我在剛剛?cè)雽W的酒會和orientation上所見到的同學們的情景,讓我十分自卑,因為雖然我早已有了心理準備,但同學們背景的牛氣,當時還是讓我不寒而栗,同時不禁開始質(zhì)疑自己的未來。

不得不承認,中大JD的招生規(guī)模雖然少于城大,但畢竟還有一百二十來人,相比港大2009年初次設(shè)立JD項目時的精英化培養(yǎng)模式(最多40人,而且還隨時淘汰)來說,在稀缺性上還是欠了點說服力。但即使如此,由于JD的性質(zhì)是給非香港法律本科畢業(yè)者提供香港法律的全面且實用的知識,任何具有本科學歷的人都可以申請,所以我的同學就具有了極度多元化的背景。

從地域分布上說,我的同學當中,香港人為主,其次是內(nèi)地人,其他同學來自世界各地,有美國、英國、加拿大、澳洲、新西蘭、新加坡、歐洲大陸、韓國等等,甚至還有來自對岸福爾摩沙的同學。我很榮幸地和我們這屆JD當中唯“二”的福爾摩沙同學組成了學習小組,建立了深厚的友誼。關(guān)于這一點,在后面另行詳述。

從專業(yè)分布上說,我的同學當中,多數(shù)內(nèi)地同學都和我一樣是法學本科出身,這體現(xiàn)出了內(nèi)地同胞們在人生規(guī)劃上的保守。但總體來看,純法學本科出身的竟然是少數(shù)。我的周圍充斥著本科金融、經(jīng)濟、商科、管理、統(tǒng)計等學科出身的同學,也有一些同學是其他社會科學專業(yè)出身,甚至還有不少同學是理工科出身。

從資歷分布上說,我的同學當中,像我一樣讀完本科就馬上接讀JD的,至多也就占不到一半。剩下的過半數(shù)同學都是有工作經(jīng)驗的。我認識的同學里面,年齡在三十歲以上的屢見不鮮,甚至四五十歲也毫不奇怪。同學當中,有三個孩子的母親,有年過半百的企業(yè)家,有四大/投行的職場達人,還有棄理從文的工程師……在GLC,“忘年交”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現(xiàn)象。香港地,英雄不問出處。既然為了共同的理想聚到一起,那就都是一樣的同窗之誼。

單田芳所謂“人上一百,形形色色(讀shai三聲)”,這話用來形容JD的學生背景之多元化,實在恰如其分。人人都具有迥異的文化背景和知識層次,這樣一群平時很難有交集的人如今都匯聚在GLC,思維碰撞出的火花也就會分外的燦爛奪目。就拿我的“兩岸三地精華小組”來說吧,只有我和晉威兄是內(nèi)地法學院的學歷,而Sami同學本科讀的是電子工程,Eva同學讀的是新聞傳媒,阿德同學讀的是政治學,其中Sami和Eva都有多年的工作經(jīng)驗,而晉威兄以香港人的身份讀到法學碩士畢業(yè),視角與我自然也不同。他們的這些背景,給我們五人小組的討論提供和很多新鮮的觀點和思考問題的角度,使得每一次合作的過程都是一次令人目不暇接的文化之旅、心靈之旅。

有關(guān)兩岸三地精華小組的經(jīng)驗談,我還會在下面的章節(jié)里詳述。

今天先寫到這里。有關(guān)考試的內(nèi)容,留待下回分解。

文章引自新浪博客,作者:不入八分宋國公;原文:香港中文大學JD學習心得錄


推薦閱讀:

CUHK | 香港中文大學 JD 學習心得錄(一)

有其他問題可以加微信13817475196


  本文關(guān)鍵詞:香港知識產(chǎn)權(quán)法,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49213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zhishichanquanfa/249213.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08b8f***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