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距離后裝放射治療機器人結構設計與控制系統(tǒng)研究
本文選題:近距離后裝機器人 + 機構設計��; 參考:《天津大學》2014年碩士論文
【摘要】:后裝技術是近距離放射治療的一個重要分支,已成為當前腫瘤治療研究熱點,本文在天津市科技支撐計劃重大項目支持下,設計開發(fā)了具有自主知識產(chǎn)權的近距離后裝放射治療機器人。主要內容涉及機械結構設計與制造、傳動系統(tǒng)和控制系統(tǒng)搭建,并對后裝機機器人傳動和源到位精度等關鍵問題進行分析和研究。研究取得以下成果:以滿足近距離后裝放射治療為目的,對后裝機器人關鍵傳動裝置進行了系統(tǒng)分析,并提出改進后機器人傳動系統(tǒng)初步設計方案,進而確定后裝放射治療機器人機械本體結構,完成了該子系統(tǒng)的概念設計、方案設計、詳細設計。建立了樣機的三維虛擬模型,繪制了相關零部件的二維工程圖,為樣機的研制奠定技術基礎。結合后裝機器人功能需求,對其控制系統(tǒng)進行了詳細分析,在完成控制系統(tǒng)初步設計后,搭建了該機器人硬件控制系統(tǒng),開發(fā)了以PLC為核心的控制程序。在此基礎上,完成了控制子系統(tǒng)與機械子系統(tǒng)的聯(lián)調,通過實驗實現(xiàn)了真、假源纜在導管中平滑運動和出源分度的準確性。針對該機器人所采用的開環(huán)絲傳動特點,綜合考慮摩擦和柔性源纜的彈性,建立源纜與導管傳輸力學模型,理論推導出影響源纜定位精度的因素。在完成機器人關鍵物理樣機制作及初步調試后,搭建試驗平臺,實驗探究主要影響源纜定位精度因素。試驗取得預期效果,驗證了理論分析的正確性。本文研究成果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和理論意義,在放療機器人的設計及應用中具有較大借鑒意義,并為與其相關的后續(xù)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Abstract]:Post-loading technology is an important branch of brachytherapy and has become a hot spot in tumor therapy research. This paper is supported by Tianj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pport Project. A brachytherapy robot with independent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s designed and developed. The main contents are related to the design and manufacture of mechanical structure, the construction of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control system, and the analysis and research of the key problems such as the transmission and the precision of source position of the rear loader robot.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in order to meet the purpose of close range afterloading radiotherapy, the key transmission devices of the rear loading robot are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and the preliminary design scheme of the improved robot transmission system is put forward. Then the mechanical structure of the afterloading radiotherapy robot is determined, and the conceptual design, scheme design and detailed design of the subsystem are completed. The 3D virtual model of the prototype is established, and the 2D engineering drawing of the related parts is drawn, which lays a technical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ototype. Combined with the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of the rear loading robot, the control system is analyzed in detail. After the preliminary design of the control system is completed, the hardware control system of the robot is built and the control program with PLC as the core is developed. On this basis, the combination of control subsystem and mechanical subsystem is completed, and the accuracy of smooth motion of true and false source cable in the conduit and the accuracy of source graduation are realized through experiment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pen-loop wire transmission adopted by the robot, the mechanical model of the transmission of source cable and conduit is established by considering the friction and flexibility of the source cable, and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positioning accuracy of the source cable are deduced theoretically. After completing the manufacture and preliminary debugging of the key physical prototype of the robot, an experimental platform was built to explore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positioning accuracy of the source cabl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is correct.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his paper have high application value and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nd have great reference significance in th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radiotherapy robot, and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follow-up work related to it.
【學位授予單位】:天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TP24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鄧宗全;岳明;;球形機器人的發(fā)展概況綜述[J];機器人技術與應用;2006年03期
2 海丹;張輝;韓大鵬;鄭志強;;一種全方位爬纜機器人的設計與分析[J];機電工程;2009年01期
3 唐建華;周曉燕;;機器人技術在中餐菜肴生產(chǎn)中的發(fā)展和應用研究[J];食品科技;2009年12期
4 彭朔;王磊;;核電站檢修機器人的研究現(xiàn)狀及分析[J];中國電力教育;2009年S2期
5 劉海波;;國外機器人技術的發(fā)展背景、模式、現(xiàn)狀分析及其前景展望[J];機械與電子;1985年04期
6 張關富;;機器人概述[J];控制工程;1985年03期
7 陸際聯(lián);李根深;;機器人發(fā)展史[J];機器人情報;1994年01期
8 劉安心,楊廷力;用連續(xù)法求一類混合鏈機器人機構的全部位置正解[J];機器人;1995年03期
9 齊伯文,崔巖,林彬;建筑業(yè)中應用機器人的前景[J];黑龍江電子技術;1995年03期
10 李元宗,史貴柱,武利生;管內步伐式行走機器人[J];機器人;1998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琳;張鐵;葉凱麟;謝存禧;;比賽用手動機器人機構的設計與制作[A];第11屆粵港機械電子工程技術與應用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0年
2 馬書根;;中國有必要用機器人嗎?——多關節(jié)機器人的開發(fā)[A];信息科學與微電子技術:中國科協(xié)第三屆青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8年
3 李立;張登材;劉朝暉;陳永;;周期信號擾動法應用于機器人機構混沌運動的控制[A];第十四屆全國機構學學術研討會暨第二屆海峽兩岸機構學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4年
4 王凱軍;應鴻;魯守銀;;高壓帶電作業(yè)機器人的開發(fā)背景及技術動向[A];浙江電力科學發(fā)展[C];2005年
5 董亞超;秦余新;劉青松;錢建華;向文元;;福島核事故后核電站救援機器人研發(fā)現(xiàn)狀和特征[A];中國核學會核能動力分會2013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3年
6 芮執(zhí)元;許巍;;電解質一級清理機器人的運動學分析與仿真[A];全國冶金自動化信息網(wǎng)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7 姜瑩;郭小萍;趙娟平;;一種全方位移動型下肢康復訓練機器人的研制[A];第十一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暨中國汽車產(chǎn)業(yè)集聚區(qū)發(fā)展與合作論壇論文集(信息科學與工程技術分冊)[C];2014年
8 賈磊;李貽斌;王孝紅;揚超英;隋青美;吳耀華;張承進;;第十七篇 自動化工程[A];2007-2008山東省學科發(fā)展報告[C];2008年
9 徐勇明;張培仁;鄭旭東;;四輪F180型機器人的設計與控制方法[A];2004中國機器人足球比賽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10 徐禮鉅;吳朝彬;雷勇;吳江;;七重修正四面體變幾何桁架機器人的間接位置分析[A];第十三屆全國機構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李將輝;機器人需求逐年增長 產(chǎn)業(yè)化需多方合力[N];中國高新技術產(chǎn)業(yè)導報;2009年
2 談大龍 盧桂章 賈培發(fā);邁向二十一世紀的中國機器人[N];科技日報;2000年
3 記者 胡斌;哈工大機器人“走”出實驗室[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0年
4 鄭東鴻 于海;機器人 工業(yè)生產(chǎn)的“生力軍”[N];國際經(jīng)貿消息;2002年
5 本報記者 夏杰生 王慶;中國機器人 構筑新生活[N];中國冶金報;2001年
6 記者 朱偉光 通訊員 劉培香;一批有自主知識產(chǎn)權的機器人在哈工大誕生[N];光明日報;2005年
7 ;給機器人插上理想[N];徐州日報;2006年
8 本報記者 楊曉東;云南智能型煙葉開包機實現(xiàn)多項突破[N];云南科技報;2008年
9 本報記者 王彥;給機器人以靈性[N];黑龍江日報;2005年
10 記者 熊燕;智能型煙葉開包機在滇研發(fā)成功[N];云南日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閻宏偉;氣動單足機器人垂直跳躍動態(tài)特性的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5年
2 白陽;重心自調整的全方位運動輪椅機器人技術研究[D];北京理工大學;2016年
3 趙偉;面向月球應用的球型機器人的越障能力分析與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4年
4 王猛;仿青蛙跳躍機器人的研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9年
5 楊清梅;基于數(shù)據(jù)融合的拱泥機器人檢測系統(tǒng)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3年
6 張忠林;“穿地龍”機器人轉向機構與位姿檢測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6年
7 薛頌東;面向目標搜索的群機器人協(xié)調控制及其仿真研究[D];蘭州理工大學;2009年
8 張連存;布設式機器人抗過載機構及差異化的人機交互研究[D];北京理工大學;2015年
9 項宏偉;便攜式可變形履帶式機器人的機構設計與運動研究[D];沈陽工業(yè)大學;2015年
10 卜遲武;風機葉片打磨機器人的控制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左輝;軍用球形機器人的概念研究及工作特性分析[D];南京理工大學;2009年
2 宋巖;一種尺蠖式爬行機器人的研究[D];重慶大學;2007年
3 鞏喜然;爬樓梯載人輪椅機器人技術研究[D];河北聯(lián)合大學;2014年
4 王曉蕓;輪腿復合式救援機器人機構分析與仿真[D];燕山大學;2015年
5 王玉博;下肢步態(tài)康復訓練機器人的設計與分析[D];燕山大學;2015年
6 王戰(zhàn)浩;四足機器人穿越臺階靜態(tài)穩(wěn)定步態(tài)規(guī)劃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5年
7 李巖;搶噴機器人的運動學分析與結構設計[D];河北工業(yè)大學;2015年
8 李盛楊;一種并聯(lián)回轉機器人的誤差分析與標定研究[D];河北工業(yè)大學;2015年
9 邢孟哲;面向地震救援的被動變形災害信息采集機器人系統(tǒng)研究[D];河北工業(yè)大學;2015年
10 武杰文;碼垛機器人靜力學及動力學研究[D];河北工業(yè)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99715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zhishichanquanfa/1997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