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產權法的內在搏弈解讀
本文選題:知識產權 + 公益性 ; 參考:《法制與社會》2007年07期
【摘要】:知識產權制度的建立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強大的助推力,其制度建立本身是增加社會福利即保護社會公共利益與保護個人權利的私益性相互搏弈的結果。知識產權制度的內在搏弈是一個長期動態(tài)的過程,知識產權制度的正確利用有利于社會的進步與發(fā)展,但是現(xiàn)今其發(fā)揮作用方面仍有待改進。
[Abstract]: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system is a powerful boost to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ystem itself is the result of the mutual struggle between increasing the social welfare and protecting the social public interests and the private interests of protecting the individual rights. Intellectual property system is a long-term dynamic process, the correct us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system is conducive to the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of society, but its role still needs improvement.
【作者單位】: 安徽財經大學法學院
【分類號】:D913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佑勇;;行政裁量的治理[J];法學研究;2007年02期
2 高秦偉;;政府福利、新財產權與行政法的保護[J];浙江學刊;2007年06期
3 程宗璋;關于加強和完善我國法律解釋工作的若干思考[J];湛江師范學院學報;1997年03期
4 魏強;海峽兩岸公司設立制度之比較研究[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1年06期
5 任溶,黃璐璐;論政府與第三部門關系的不同視角[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6 程燎原;“法律人”之治:“法治政府”的主體性詮釋[J];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12期
7 高新華;;試論現(xiàn)代司法權的功能體系[J];學習與探索;2006年02期
8 郭慶珠,呂云龍;中國私有財產權憲法保障價值取向之定位[J];榆林學院學報;2003年04期
9 周林彬,王燁;論我國國家所有權立法及其模式選擇——一種法和經濟學分析的思路[J];政法論壇;2002年03期
10 于立深;行政立法過程的利益表達、意見溝通和整合[J];當代法學;2004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楊淑鴻;馬慧;;淺議美國違憲審查制度確立的意義和影響[A];2007經濟發(fā)展與構建和諧陜西論文集[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孟紅;罪刑法定原則與近代中國刑法之變遷[D];華東政法學院;2007年
2 李國強;相對所有權的私法邏輯[D];吉林大學;2007年
3 謝小劍;公訴權制約制度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4 夏利民;論財團法人制度[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7年
5 張炳生;知識產權出資制度研究[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7年
6 馬彩華;中國特色的環(huán)境管理公眾參與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7年
7 王玫黎;船舶油污損害賠償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7年
8 姜軍;企業(yè)專利戰(zhàn)略與核心競爭力的關聯(lián)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5年
9 陳治;論福利供給變遷中的經濟法功能[D];西南政法大學;2007年
10 賀少鋒;公司法強制性規(guī)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任毅;違反強制締約義務之民事責任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08年
2 李桐;論私有財產權與民法的價值和體系[D];大連海事大學;2008年
3 華震;侵權行為法歸責原則研究[D];華東政法學院;2007年
4 潘穎謙;船舶油污強制責任保險法律問題的比較研究[D];上海海事大學;2007年
5 葛明順;侵權法懲罰性損害賠償制度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6 姜磊;船員基本權利之相關法律問題研究[D];上海海事大學;2007年
7 胡振華;論我國公益拆遷制度的構建[D];湘潭大學;2006年
8 郭凌;論公共秩序保留中法官自由裁量權膨脹的原因及其后果[D];四川大學;2007年
9 胡敬斌;轉型時期中國農村治理結構的法學透視[D];吉林大學;2007年
10 劉怡;憲政視野下的司法獨立[D];湘潭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美章;;知識產權與高等教育[J];知識產權;1987年01期
2 馬耀揚;;為制定統(tǒng)一的標準而奮斗——介紹世界知識產權組織1990年為制定知識產權方面的統(tǒng)一標準所作的努力[J];知識產權;1991年03期
3 高盧麟;;我國知識產權立法與保護[J];法學雜志;1991年04期
4 張建申;;關于知識產權概念內涵的質疑與外延的剖析[J];知識產權;1992年01期
5 張世珊;知識產權法縱橫談[J];懷化學院學報;1994年04期
6 張平;知識產權法的地位及其淵源[J];知識產權;1994年06期
7 馬翔,余文凱;試論《反不正當競爭法》與知識產權法的關系[J];新疆警官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4年03期
8 李維宜;論知識產權法律制度對中國科技經濟的影響[J];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1995年05期
9 衛(wèi)聰玲;論知識產權的行政保護[J];政府法制;1995年03期
10 鄭成思;;“知識產權”談[J];世界知識;1995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吳潔;宋衛(wèi)紅;;加強科研工作中的知識產權保護[A];管理科學與系統(tǒng)科學進展——全國青年管理科學與系統(tǒng)科學論文集(第4卷)[C];1997年
2 李順德;;TRIPs與我國的知識產權法律制度[A];中國律師2000年大會論文精選(下卷)[C];2000年
3 張慧霞;;加入WTO以及TRIPs協(xié)議對中國知識產權立、司法的影響[A];中國律師2000年大會論文精選(下卷)[C];2000年
4 李靜冰;;知識產權權利沖突的成因及處理原則[A];中國律師2000年大會論文精選(下卷)[C];2000年
5 李德成;;從搜索埋設行為談反不正當競爭法的適用與完善[A];中國律師2000年大會論文精選(下卷)[C];2000年
6 郭振忠;;技術作為股權及其機制[A];中國律師2000年大會論文精選(下卷)[C];2000年
7 宋紅松;;信息化背景下法學教育的變革——以知識產權法教學為例[A];法學教育:比較與省思——現(xiàn)代法學教育論壇文集[C];2001年
8 李德成;;網絡著作權集體管理制度[A];信息網絡與高新技術法律前沿——中華全國律師協(xié)會信息網絡與高新技術專業(yè)委員會成立大會論文集[C];2001年
9 陶鑫良;;關于《著作權法》修改的介紹[A];中華全國律協(xié)知識產權專業(yè)委員會知識產權論壇暨2001年年會集[C];2001年
10 龐正中;;關于《商標法》修改的介紹[A];中華全國律協(xié)知識產權專業(yè)委員會知識產權論壇暨2001年年會集[C];200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王先林(作者為安徽大學法學院教授);知識產權與反壟斷法的沖突與協(xié)調[N];法制日報;2000年
2 馬新耀;音樂網站的版權之爭[N];檢察日報;2000年
3 本報記者 趙志剛;網絡環(huán)境下的法律規(guī)制[N];檢察日報;2000年
4 蔣志培;我國立法和司法確認的知識產權請求權[N];人民法院報;2000年
5 人民日報記者;羅東川 學者型法官[N];人民日報;2000年
6 常青;網絡時代的知識產權法學研究[N];中華讀書報;2000年
7 本報記者 孔屏;“胡同游”游出官司[N];法制日報;2001年
8 夏建國;知識產權法典化探析[N];法制日報;2001年
9 湘潭大學法學院教授 洪永紅;TRIPs協(xié)定與湖南知識產權保護(上)[N];湖南經濟報;2001年
10 湘潭大學法學院教授 洪永紅;TRIPs協(xié)定與湖南知識產權保護(下)[N];湖南經濟報;200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魏瑋;知識產權司法保護中的利益平衡[D];西南政法大學;2005年
2 惠從冰;知識產權許可中的競爭法問題研究[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6年
3 臧小麗;傳統(tǒng)知識的法律保護問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4 楊延超;作品精神權利論[D];西南政法大學;2006年
5 楊麗娟;科技法歷史形態(tài)演化的哲學反思[D];東北大學;2006年
6 張梅;政治學視野中的中國版權保護問題研究[D];蘇州大學;2006年
7 褚宗勉(Jantzen C.M.Chu);農作物基因專利對專利侵權的沖擊[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8 張馨元;知識產權的刑法保護若干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9 饒明輝;當代西方知識產權理論的哲學反思[D];吉林大學;2006年
10 武長海;論知識產權濫用的法律規(guī)制[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玲;超文體鏈接引發(fā)的知識產權法律問題[D];中國政法大學;2002年
2 黎楚文;知識產權法的法理分析[D];中國政法大學;2002年
3 馮秋季;清末民初中國知識產權法的產生及影響[D];河南大學;2003年
4 孫湘蕾;知識產權領域的反壟斷問題研究[D];華東政法學院;2002年
5 蔣虹;論反不正當競爭法對知識產權保護的作用[D];華東政法學院;2001年
6 謝惠加;知識產權法公有領域范疇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4年
7 余俊;商品化權研究[D];中國人民大學;2005年
8 王天驕;我國國際知識產權保護的若干問題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9 史嘉;論TRIPS協(xié)議和中國知識產權制度的完善[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10 楊曉玲;反不正當競爭法在知識產權保護中的作用[D];西南政法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80384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zhishichanquanfa/1803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