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蟑螂的法律規(guī)制
本文選題:“專利蟑螂” + 專利審查; 參考:《北京化工大學》2017年碩士論文
【摘要】:在當前市場環(huán)境十分寬松的美國,出現(xiàn)這樣一種主體,他們利用專利保護制度提供的“天然保護傘”,大肆收購專利,進而從市場上的創(chuàng)新循環(huán)體系中汲取利益被人所深惡痛絕這就是“專利蟑螂”。在美國,“專利蟑螂”現(xiàn)象十分泛濫,一定程度上破壞了專利轉化為生產的循環(huán)體系,造成了社會資源的浪費和司法成本的提升。但“專利蟑螂”作為專利技術交易的主體,并不是全無益處,從負面影響來說,“專利蟑螂”所創(chuàng)造的促進專利交易、發(fā)掘專利附加價值帶來的有限益處無法彌補其對市場創(chuàng)新帶來的損害,但隨著企業(yè)法律意識的提升,政府對于專利制度的完善,“專利蟑螂”促使了更多有價值的專利出現(xiàn)還可以幫助市場篩選淘汰掉那些缺乏利用價值的“垃圾專利”,對于推動整個專利保護體制的完善,對專利的研發(fā)也有著刺激作用。對于“專利蟑螂”這一現(xiàn)象,我們不能對其片面的蓋棺定論。不過就目前而言,其雖存在一定的正面意義,但在現(xiàn)實情況中已對美國相關創(chuàng)新型企業(yè)形成了沖擊,F(xiàn)實表明,對于“專利蟑螂”的規(guī)制是存在必要的,美國政府也對此提出了一系列行政舉措與立法動議,然而在推行過程中卻頻頻受阻,由此可見,對“專利蟑螂”的規(guī)制需要考慮到是否會對傳統(tǒng)的“專利非實施實體”造成影響,更要將其運營模式進行細化分析,不能過于片面激進。美國“專利蟑螂”的規(guī)模已經十分龐大,過于壓制可能會損傷市場的活性,我國科技發(fā)展處于高速上升階段,也不能只圖進度,而忘記預防風險。當前我國在致力于構建創(chuàng)新型國家,發(fā)展出自身強大的知識產權體系在高速發(fā)展的過程中應當借鑒發(fā)達國家的經驗教訓,審視自身,在國內專利市場尚未成熟的時期做好規(guī)制的準備,以應對未來隨時可能到來的風險。
[Abstract]:In the United States, where the current market environment is very loose, such a main body has emerged, using the "natural umbrella" provided by the patent protection system, to purchase patents in a wantonly manner. In turn, drawing benefits from the market's innovation cycle has been loathed, known as the patented cockroach.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phenomenon of "patented cockroaches" is widespread, which to some extent destroys the circulation system of patent conversion into production, resulting in the waste of social resources and the promotion of judicial costs. But "patent cockroaches" as the main body of patent technology transactions, is not entirely useless, in terms of negative impact, "patent cockroaches" created by the promotion of patent transactions, The limited benefits of discovering the added value of patents cannot compensate for the damage to market innovation. However,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the legal consciousness of enterprises, the government has perfected the patent system. "Patent cockroach" promotes the emergence of more valuable patents and helps the market to screen out "junk patents" that lack utility value. It also stimulates the improvement of the whole patent protection system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atents. For the patented cockroach this phenomenon, we cannot to its one-sided coffin conclusion. However, at present, although it has some positive significance, it has already formed an impact on the relevant innovative enterprises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reality shows that the regulation of "patent cockroach" is necessary, and the US government has also put forward a series of administrative and legislative initiatives, but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ation, it is often blocked, so it can be seen. The regulation of "patent cockroach" needs to consider whether it will affect the traditional "patent non-implementing entity", and to analyze its operation mode in detail, so as not to be too one-sided and radical. The scale of "patented cockroaches" in the United States is already very large, too much suppression may damage the market activity, our country'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is in the high speed rising stage, also can't just chart the progress, but forget to prevent the risk. At present, China is devoting itself to building an innovative country and developing its own stro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system. In the process of rapid development, we should draw lessons from the experiences of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examine ourselves. To prepare for regulation in the immature period of domestic patent market, to cope with the possible risks in the future.
【學位授予單位】:北京化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D923.4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清奎;試論中國對生物技術的專利保護(續(xù))[J];知識產權;2001年01期
2 朱雪忠;歐洲聯(lián)盟協(xié)調專利制度的新舉措——評歐洲委員會關于設立“共同體專利”的建議[J];知識產權;2001年04期
3 張守謀;;專利權人,你的專利維護了嗎?[J];科技信息;2002年10期
4 雍海峰;專利權的自我保護[J];磚瓦;2003年02期
5 曹津燕,肖云鵬,石昱,黃慶,瞿衛(wèi)軍,劉洋;專利評價指標體系(二)——運用專利評價指標體系中的指標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J];知識產權;2004年05期
6 劉洋,瞿衛(wèi)軍,黃慶,肖云鵬,石昱,曹津燕;專利評價指標體系(三)——運用專利評價指標體系進行的地區(qū)評價[J];知識產權;2004年05期
7 王少冗;;問專利誰主沉浮——鄭州拓普軋制技術有限公司專利糾紛案紀實[J];中國發(fā)明與專利;2005年02期
8 本刊通訊員;;專利權的主要特征[J];煤氣與熱力;2007年08期
9 龍華明裕;侯艷姝;;高價值基本專利的申請策略[J];知識產權;2008年03期
10 武雪萍;李贊捧;;我國對專利權濫用的法律規(guī)制及完善[J];法制與社會;2009年19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改珍;;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挑戰(zhàn)專利的意義——兼論專利對技術發(fā)展的負面影響[A];第三屆全國科技哲學暨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文集[C];2010年
2 楊國權;;關于專利挖掘的探討[A];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zhàn)略,促進專利代理行業(yè)發(fā)展-2010年中華全國專利代理人協(xié)會年會暨首屆知識產權論壇論文集[C];2010年
3 劉斌強;劉文鎬;陳輝;;提高中國專利市場流動性:專利服務行業(yè)的重任[A];發(fā)展知識產權服務業(yè),支撐創(chuàng)新型國家建設-2012年中華全國專利代理人協(xié)會年會第三屆知識產權論壇論文選編(第一部分)[C];2011年
4 吳照幸;;標準與專利的比較分析探討[A];2013年中華全國專利代理人協(xié)會年會暨第四屆知識產權論壇論文匯編第三部分[C];2013年
5 魏國華;;初探專利中介機構一站式服務平臺的建設[A];2013年中華全國專利代理人協(xié)會年會暨第四屆知識產權論壇論文匯編第四部分[C];2013年
6 侯劍華;朱曉清;;專利價值在技術轉化過程中的影響因素探析[A];第九屆中國科技政策與管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3年
7 寇宗來;;專利保護寬度和累積創(chuàng)新競賽中的信息披露[A];經濟學(季刊)第3卷第3期(總第11期)[C];2004年
8 張曉都;;標注專利標記與專利號是專利權人的權利還是義務[A];專利法研究(2004)[C];2005年
9 王蔚林;李桂玲;;我國納米印刷技術專利挖掘與布局機制構建[A];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zhàn)略,促進專利代理行業(yè)發(fā)展-2010年中華全國專利代理人協(xié)會年會暨首屆知識產權論壇論文集[C];2010年
10 趙菊蘭;陳海龍;;國外網上主要專利資源及檢索方法[A];圖書館改革與發(fā)展——陜西省社會科學信息學會第六次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一鳴;跨國手機巨頭醞釀發(fā)起“專利攻擊”[N];工人日報;2004年
2 呂昆;標準與專利對墻體保溫企業(yè)的意義[N];中國建設報;2004年
3 本報記者 蘇娟 通訊員 賈鵬雷;3G專利費,弄清楚了再交[N];中國知識產權報;2005年
4 鄭鋼邋鄧勇;獎罰分明為創(chuàng)用專利清障[N];中國財經報;2007年
5 記者 胡洪森;突破專利短板,從視頻開始[N];中國電子報;2006年
6 記者 胡春民;消費電子專利:引進與創(chuàng)新并舉[N];中國電子報;2006年
7 記者 胡春民;自主研發(fā),“有所為,有所不為”[N];中國電子報;2006年
8 吳學安;中國企業(yè)如何擺脫涉外專利侵權之痛[N];中國文化報;2007年
9 王振宇;專利之痛——知識產權保護[N];中國職工科技報;2007年
10 本報記者 吳紅雅;科技引領發(fā)展 創(chuàng)新支撐競爭[N];大眾科技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利;專利聯(lián)營許可行為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2 李蓉蓉;面向復雜語義的專利本體構建方法研究[D];武漢大學;2014年
3 張虎膽;基于專利網絡方法的技術競爭對手識別研究[D];武漢大學;2013年
4 劉珍蘭;公眾參與專利評審機制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5 王郁琛;促進創(chuàng)新的專利企業(yè)所得稅優(yōu)惠政策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4年
6 郭濟環(huán);標準與專利的融合、沖突與協(xié)調[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7 張熠;中國農業(yè)公共科研體系專利問題研究[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08年
8 方曙;基于專利信息分析的技術創(chuàng)新能力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7年
9 石巖;論專利技術的授權策略[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9年
10 高林;專利知識寬度、創(chuàng)新與激勵[D];南開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安鵬翔;專利權出資法律問題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9年
2 張曉滿;專利技術評估研究[D];四川大學;2002年
3 邵勇;專利指標及其經濟效益研究[D];暨南大學;2003年
4 李華;失效專利的價值開發(fā)[D];武漢大學;2004年
5 徐金輝;浙江省平湖市專利激勵政策評估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1年
6 于富麗;博世集團專利計量分析[D];大連理工大學;2013年
7 劉程程;專利權濫用的反壟斷法規(guī)制研究[D];吉林大學;2014年
8 陳海月;中國“專利投機”現(xiàn)象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3年
9 張小敏;專利商業(yè)化模式問題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4年
10 余凱;專利權人權利懈怠行為的法律規(guī)制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5年
,本文編號:178320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zhishichanquanfa/1783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