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利返還之債制度構建研究
本文選題:獲利返還 切入點:獨立請求權 出處:《浙江財經(jīng)大學》2017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在我國,以侵權行為人的“獲利”作為受害人賠償數(shù)額的方式立法規(guī)定最早出現(xiàn)在1983年3月1日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以下簡稱《商標法》)中第39條之規(guī)定,而后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以下簡稱《專利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以下簡稱《著作權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以下簡稱《侵權責任法》)等法律法規(guī)中對獲利返還也有相關的規(guī)定。對獲利返還的性質在學術界尚未形成統(tǒng)一觀點,有觀點認為獲利返還的請求權基礎為侵權,適用《侵權責任法》;有觀點認為無因管理是獲利返還的請求權基礎;有觀點認為獲利返還是一項獨立的請求權基礎……本文認為獲利返還系一項獨立的請求權基礎,由此可形成一種新的債的類型,即獲利返還之債。本文對構建獲利返還之債的研究主要由以下幾個部分構成:第一,研究獲利返還之債制度構建的必要性。本文認為研究一項制度構建的必要性需要從兩方面入手:首先是該法律制度有現(xiàn)實需要;其次是該法律制度具有一定的理論支持。本文首先結合相關案例,說明我國現(xiàn)有法律制度無法有效地解決此類案件,從而提出相關問題;其次,本文不僅從國外理論的角度,也從國內(nèi)理論的角度論證了獲利返還請求權系一項獨立的請求權;第三,本文又結合了國外相關立法實踐,進一步論證設計獲利返還之債制度的趨勢性;最后,本文也闡述我國相關法律制度的不足,如《侵權責任法》第二十條、《專利法》第六十五條等。第二,界定獲利返還之債的基本原理問題。由于現(xiàn)代民法是由抽象的法律概念和嚴謹?shù)姆审w系所組成的法典,因此,獲利返還之債的概念便成為首要研究的問題。若獲利返還之債作為一種債的類型,則其須有其相關構成要件。本文認為獲利返還之債的構成要件有四個,分別為侵權行為人侵犯他人合法權利并且獲利、受害人權利受到侵犯且損失無法計算、侵權行為人獲利與受害人損害之間存在因果關系以及侵權行為人存有故意或重大過失。然后進一步分析獲利返還之債的功能,本文認為其主要功能為懲罰功能和預防功能。第三,探討了獲利返還之債與其他債的類型的區(qū)別,從而論證獲利返還之債制度具有存在的價值。鑒于獲利返還之債與侵權賠償之債最具有相似性,本文首先論證了獲利返還之債與侵權賠償之債的關系。在論證獲利返還之債與無因管理之債的關系時,著重論證獲利返還之債與不法的無因管理的區(qū)別,因為理論界有學者認為獲利返還與不法的無因管理具有內(nèi)在的一致性。在論證獲利返還之債與不當?shù)美膮^(qū)別時,著重論證獲利返還之債與權益侵害型不當?shù)美膮^(qū)別。第四,提出了構建獲利返還之債制度的措施。在我國編撰《民法典》之際,應在《民法典》中設置債法總則,然后在債法總則中設置獲利返還之債,并明確獲利的確定方式以及相關舉證責任。本文也以列舉的方式論述獲利返還之債制度適用的主要情形,包括適用“侵害人格權”、“侵害知識產(chǎn)權”和“一物二賣”等領域。另外,在實務中運用獲利返還之債制度時,應排除損益相抵原則,適用過失相抵原則。本文重點論述兩個方面的內(nèi)容:首先是論證獲利返還請求權可以作為一項獨立的請求權基礎;其次是如何構建獲利返還之債制度。本文研究的創(chuàng)新之處不僅僅在于論述獲利請求權系一項獨立的請求權,而且在此理論的基礎之上,構建一種新的債的類型,即獲利返還之債,并明確其構成要件、適用范圍以及在適用中應注意的問題。本文主要運用比較分析和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通過比較國內(nèi)外關于獲利返還的理論,論證獲利返還請求權系一項獨立的請求權已經(jīng)被國內(nèi)外多數(shù)學者所認可。然后結合案例,論證我國現(xiàn)有法律規(guī)定在處理此類案件存在困境,從而論證構建獲利返還之債制度的必要性。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浙江財經(jīng)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D92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黃海洲;;論侵權責任法中的損益相抵悖論[J];求索;2013年12期
2 夏梓耀;;典型之債與非典型之債劃分芻議[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02期
3 許德風;;不動產(chǎn)一物二賣問題研究[J];法學研究;2012年03期
4 孫良國;;論人身權侵權獲益賠償?shù)男再|、功能與適用[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11年04期
5 朱巖;;“利潤剝奪”的請求權基礎——兼評《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20條[J];法商研究;2011年03期
6 譚貴華;;論公司歸入權之緣起及其理論基礎[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7 楊志利;;效率違約與有意違約——與孫良國博士商榷[J];廣東商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8 張曉霞;;侵權獲利返還之請求權基礎分析——以第三次修訂的《專利法》第65條為出發(fā)點[J];知識產(chǎn)權;2010年02期
9 楊彪;;受益型侵權行為研究——兼論損害賠償法的晚近發(fā)展[J];法商研究;2009年05期
10 劉天君;;公司歸入權法理基礎與制度價值再認識[J];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9年05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陳凌云;英美合同法之違約獲益賠償責任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麥志敏;知識產(chǎn)權侵權獲利返還的請求權基礎[D];華南理工大學;2015年
2 王輝;論侵害他人人格權“獲益返還”的請求權[D];西南政法大學;2013年
3 項婷婷;得利剝奪的法律規(guī)制[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61771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zhishichanquanfa/1617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