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農地金融制度的法經濟分析
本文關鍵詞:農民農地金融制度的法經濟分析
更多相關文章: 農地金融 法經濟學 農民賦權 規(guī)范分析
【摘要】:農地金融是現代農村經濟重要“朝陽”領域,也是我國經濟發(fā)展動力之一。一直以來我國農村金融處于社會經濟發(fā)展邊緣,金融抑制現象突出。特別是商業(yè)性金融(如擔保貸款)在農村進展緩慢。許多文獻資料和實證數據都指出造成農村貸款難的重要因素是缺少擔保物。在我國農村內部,農民主要財產是房屋以及宅基地使用權、土地承包經營權、農產品以及農業(yè)生產資料,以土地承包經營權金融化為核心的農地金融化也就成為農村金融深化的一個路徑。本文從法經濟學效率原則出發(fā),通過文獻綜述法、實證—規(guī)范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著重分析我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下“兩權分離”的政策效率,并進一步嘗試分析正在且即將全面推行的“三權分置”的政策效率,發(fā)現其在推進農地金融深化進程中效率不及農戶土地所有制下農地金融深化程度。在賦權的法經濟學分析中,本文在案例分析部分采取由宏觀環(huán)境到微觀個案的分析進路。從金湖縣的可抵押;同心、明溪兩縣的抵押貸款模式;抵押違約的司法裁判,這一種對現行農地政策下農地金融合約的全流程分析較好地認識了“賦權—合約”關系。賦權意味著賦予農戶民事權利能力,而農地金融合約則體現為農戶進入現實生活的民事行為能力。在對農地金融制度進行法經濟分析后,認為農戶農地所有權下的農地金融化是較有效率的。以此為我國農地金融制度構建和農村金融深化提供一定啟示意義。
【關鍵詞】:農地金融 法經濟學 農民賦權 規(guī)范分析
【學位授予單位】:溫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D922.28;D922.32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11
- 一、導 言11-16
- (一)選題背景11-12
- (二)研究對象與研究思路12-14
- 1.研究對象12-13
- 2.研究思路13-14
- (三)創(chuàng)新點14-16
- 二、文獻綜述16-21
- (一)農地金融文獻的一般分析16-18
- (二)農地金融文獻按不同主題的分析18-19
- 1.制度體系的認識18
- 2.制度可行性分析18
- 3.制度核心要素分析18
- 4.制度完善路徑分析18-19
- (三)農地金融文獻的總體評價19-21
- 1.使用語詞混亂19-20
- 2.學者認識變遷20-21
- 三、農地金融基礎的法經濟分析21-48
- (一)農地確權21-31
- 1.問題提出21-22
- 2.農地確權政策實效—12 縣的數據比較22-27
- 3.企業(yè)視角的解析27-29
- 4.政府視角的解析29-31
- (二)“三權分置”的效率分析31-40
- 1.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兩權分離”的實證分析33-35
- 2.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兩權分離”的規(guī)范分析35-37
- 3.“三權分置”對于交易效率的影響37-40
- (三)農地產權的案例分析40-48
- 1.案例描述40-41
- 2.法律關系分析41-42
- 3.案例討論——極端分析法42-48
- 四、農地金融合約及相關案例分析48-57
- (一)農民農地金融合約的本質與功能48-50
- 1.農地金融合約的本質48-49
- 2.農地金融合約的功能49-50
- (二)農民農地金融合約的案例分析50-53
- 1.同心縣農地抵押模式50-52
- 2.福建省明溪縣農地抵押貸款模式52-53
- (三)農地金融合約違約的案例分析53-57
- 1.案例描述53-55
- 2.案例描述55-57
- 五、結論與展望57-61
- (一)研究結論57-59
- 1.農地金融化在不同產權制度條件下效率是不同的。57
- 2.賦予農民完整的農戶土地所有權。57-58
- 3.我國農地制度改革應以法經濟學效率原則為指導,,對物權法進行修訂。58-59
- (二)不足之處與展望59-61
- 1.不足之處59
- 2.展望59-61
- 參考文獻61-64
- 致謝64-65
-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目錄65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魏建;法經濟學:效率對正義的替代及其批評[J];甘肅社會科學;2002年01期
2 宋怡林;法經濟學的效益目標[J];鞍山科技大學學報;2003年01期
3 黃立君;近十年來國內法經濟學研究述評[J];商丘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3年05期
4 孫圣民;;2003年度“中國法經濟學論壇”綜述[J];制度經濟學研究;2003年02期
5 ;短訊一則:“中國法經濟學論壇”組委會成立[J];制度經濟學研究;2003年02期
6 馮玉軍;法經濟學范式研究及其理論闡釋[J];法制與社會發(fā)展;2004年01期
7 曾培芳,陳偉;論公司的社會責任——基于法經濟學的角度分析[J];法治論叢;2004年04期
8 ;中國法經濟學論壇暨制度經濟學研討會綜述[J];制度經濟學研究;2004年03期
9 李俊霖,黃楠;淺析法經濟學的起源及在我國的發(fā)展[J];天府新論;2005年S1期
10 黃立君;;法經濟學及其在中國的應用[J];經濟經緯;2005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繆文升;;構建節(jié)約型社會的法經濟學分析[A];首屆中國經濟論壇論文集[C];2005年
2 陳柳欽;;法經濟學的動態(tài)演化及其中國的發(fā)展[A];2011年(第九屆)“中國法經濟學論壇”論文集[C];2011年
3 豆景俊;張建濤;;我國的法經濟學研究現狀分析[A];2006年度(第四屆)中國法經濟學論壇會議論文集[C];2006年
4 胡凱;;論法經濟學的兩條研究路徑[A];2006年度(第四屆)中國法經濟學論壇會議論文集[C];2006年
5 廖建求;;淺談法經濟學的學科定位[A];2006年度(第四屆)中國法經濟學論壇會議論文集[C];2006年
6 任碧云;南云僧;;誰的貢獻大——透過一個案例的解剖分析法經濟學的制度設計思想[A];2006年度(第四屆)中國法經濟學論壇會議論文集[C];2006年
7 殷繼國;周琳靜;;法經濟學的本土化研究[A];2007年全國法經濟學論壇論文集[C];2007年
8 孫圣民;;2003年度“中國法經濟學論壇”綜述[A];《制度經濟學研究》第二輯[C];2003年
9 ;短訊一則:“中國法經濟學論壇”組委會成立[A];《制度經濟學研究》第二輯[C];2003年
10 ;中國法經濟學論壇暨制度經濟學研討會綜述[A];《制度經濟學研究》第五輯[C];200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黃立君;我國法經濟學研究現狀述評[N];光明日報;2006年
2 陳柳欽 天津社會科學院城市經濟研究所;法經濟學:法學與經濟學的交叉與融合[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3 黃東黎;法經濟學為立法和司法提供思路[N];人民法院報;2004年
4 齊延平;展現法經濟學的演進邏輯[N];中華讀書報;2005年
5 魏建;使法律分析更為現實的行為法經濟學[N];光明日報;2006年
6 魏建;“中國法經濟學論壇”在濟南召開[N];光明日報;2003年
7 孫秋楓;法經濟學:用經濟的方法分析法律活動[N];檢察日報;2004年
8 深圳大學法學院 本報特約記者 應飛虎;準確了解人類決策有助于促成更好的法律[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年
9 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博士生 張明;法經濟學——透視經濟生活新視角[N];經濟參考報;2005年
10 趙孟(編輯);經濟學視野里的法律[N];中國圖書商報;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8條
1 欒國華;美國法經濟學評析[D];吉林大學;2009年
2 丁玉海;法經濟學理性主義的邏輯與歷史分析及其啟發(fā)[D];東北財經大學;2010年
3 李素文;基于行為經濟學的法經濟學效用函數建構[D];湖南大學;2009年
4 魏建;當代西方法經濟學的分析范式研究[D];西北大學;2001年
5 田洪捚;國際私法法經濟學分析評述[D];吉林大學;2009年
6 孫法柏;現代環(huán)境法的運行機制[D];吉林大學;2010年
7 王凌;金融市場治理與公平參與[D];天津大學;2007年
8 徐興祥;合同法原則的法經濟學分析[D];吉林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夢媛;法經濟學分析范式研究[D];南昌大學;2008年
2 邵興全;解讀法經濟學[D];西南政法大學;2006年
3 高明;19世紀之前法經濟學的萌芽和發(fā)展[D];東北財經大學;2011年
4 張靜;行為法經濟學及其對中國的意義[D];上海師范大學;2013年
5 孫自路;裁判文書上網制度的反思:以法經濟學為視角[D];山東財經大學;2016年
6 甘永瓊;民訴先行調解制度的法經濟學分析[D];湘潭大學;2016年
7 張曉榮;法經濟學路徑下環(huán)境執(zhí)法和解研究[D];西北大學;2016年
8 余廟喜;農民農地金融制度的法經濟分析[D];溫州大學;2016年
9 張麗娜;雇主轉承責任的法經濟學分析[D];山東大學;2008年
10 湯潔;法經濟學之“理性選擇”理論及其發(fā)展走向[D];西南政法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75995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759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