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非法入境藥品行為的刑法規(guī)制問題研究
本文關鍵詞:銷售非法入境藥品行為的刑法規(guī)制問題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藥品是治療疾病的特殊商品,是維持生命延續(xù)的重要資源,藥品的監(jiān)督和管理理應得到重視。然而隨著藥品流通領域的日益國際化,銷售非法入境藥品的行為大量涌現(xiàn),這些“未經批準進口”的藥品良莠不齊,或有奇效,或收效甚微甚或造成嚴重后果,關于這類行為的刑法治理問題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然而,理論上對這類問題的研究尚不充分,司法實務中對這類行為的刑法適用并不統(tǒng)一,甚至出現(xiàn)不當罰而罰的情形,刑法治理中的種種問題不符合罪責刑相適應原則的要求,也不符合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要求。論文在對銷售非法入境藥品行為的概念進行基本界定的基礎上,考察了銷售非法入境藥品行為的樣態(tài)并指出現(xiàn)有問題,對其社會危害性以及特殊性進行了剖析,并就其入罪標準、罪名適用、量刑情節(jié)和罰金標準進行了深入探討。全文除引言和結語之外,共分為五個部分,共約3萬余字:第一部分是銷售非法入境藥品行為的界定,是邏輯起點部分。主要梳理了當前我國《藥品管理法》及《刑法》中關于藥品及假藥含義的規(guī)定,提出非法入境藥品是指違反《藥品管理法》、《藥品進口管理辦法》、《海關法》等法律法規(guī)中有關藥品進口方面的規(guī)定,非法進入我國大陸境內的域外生產的藥品,包括我國香港、澳門、臺灣地區(qū)生產的藥品。文章從行為方式、行為對象、損害后果、主觀心態(tài)四個方面分析實踐中銷售非法入境藥品的樣態(tài),在此基礎上提出依據(jù)銷售的行為樣態(tài),合理認定行為的社會危害性,合理圈定犯罪范圍的主張。第二部分是刑法規(guī)制銷售非法入境藥品行為的現(xiàn)狀及困境,是提出問題部分。文章通過對96個相關案例的統(tǒng)計分析,總結出當前刑法對于銷售非法入境藥品的治理情況并指出存在的問題。其中,統(tǒng)計的內容包括銷售非法入境藥品的案件數(shù)量、個案的定罪量刑、刑罰的具體適用等。刑法治理的困境則主要是追訴標準不統(tǒng)一、罪名適用不準確、刑罰裁量不統(tǒng)一、罰金數(shù)額無標準。在明確治理困境的基礎上指明完善刑法治理的方向。第三部分是銷售非法入境藥品行為入罪標準的實踐探索及理論提倡。通過分析行為的社會危害性及特殊性指出社會危害依然是刑法治理的根據(jù),而后通過梳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危害藥品安全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及司法實務的探索提出對銷售未經批準進口的藥品的犯罪化問題,應該區(qū)分藥品實際質量、種類,限制嚴格入罪條件。對銷售數(shù)量較大國外(境外)正規(guī)藥品構成銷售假藥罪的,還應當做藥品種類的限制:(1)屬于麻醉藥品、精神藥品、醫(yī)療用毒性藥品、放射性藥品、避孕藥品、血液制品或者疫苗(2)以孕產婦、嬰幼兒、兒童或者危重病人為主要使用對象的(3)屬于注射劑藥品、急救藥品的。第四部分是銷售非法入境藥品行為之罪名適用。根據(jù)刑法具體犯罪的犯罪構成及銷售行為的過程、危害性等探討各罪適用的可能性。對銷售非法入境藥品的行為以銷售假藥罪、非法經營罪定罪處罰都具有刑法依據(jù)和可能。但是用銷售偽劣產品罪規(guī)制時,必須謹慎認定偽劣產品的內涵和貨值金額;在判斷行為是否構成詐騙罪則需要根據(jù)藥品性質、銷售手段、行為人主觀心態(tài)等區(qū)分;而構成走私普通貨物物品罪一般是牽連的情況。但是,無論從犯罪構成角度還是實踐價值引導的角度,對銷售非法入境藥品的行為都不宜以“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規(guī)制。第五部分是銷售非法入境藥品行為之刑罰裁量。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危害藥品安全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并結合非法入境藥品的特殊情況,提出兩種從重情節(jié)即醫(yī)療機構、醫(yī)療機構工作人員銷售的;兩年內曾因危害藥品安全違法犯罪活動受過行政處罰或者刑事處罰的。四種從輕情節(jié),即未造成他人人身損害后果的;被害人有嚴重過錯的(如未按說明書指示超劑量用藥);被害人承諾;被害人諒解。并提出對于無法查清銷售金額或沒有銷售金額的情形應附加判處最低數(shù)額的罰金。
【關鍵詞】:藥品 非法入境 假藥 銷售假藥罪 罪責刑相適應 刑法適用
【學位授予單位】:西南政法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D924.3;D922.16
【目錄】:
- 內容摘要4-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2
- 一、銷售非法入境藥品行為之內涵與構成12-20
- (一)藥品的含義及假藥的認定12-14
- (二)非法入境藥品的特征14-15
- (三)銷售非法入境藥品的行為樣態(tài)15-20
- 二、刑法規(guī)制銷售非法入境藥品行為之現(xiàn)狀與司法困境20-26
- (一)治理非法入境藥品銷售行為的刑事司法現(xiàn)狀20-25
- (二)非法入境藥品銷售行為的刑事治理困境25-26
- 三、銷售非法入境藥品行為入罪標準的實踐探索及理論提倡26-32
- (一)銷售非法入境藥品行為的危害性及特殊性分析26-28
- (二)銷售非法入境藥品行為入罪標準的實踐探索28-30
- (三)銷售非法入境藥品行為入罪標準的理論提倡30-31
- (四)藥品種類情節(jié)的協(xié)調31-32
- 四、銷售非法入境藥品行為之罪名適用32-44
- (一)銷售假藥罪之適用33-34
- (二)非法經營罪之適用34-36
- (三)銷售偽劣產品罪之適用36-39
- (四)其他罪名之適用39-44
- 五、銷售非法入境藥品行為之刑罰裁量44-48
- (一)銷售非法入境藥品行為的酌情從重情節(jié)44-45
- (二)銷售非法入境藥品行為的酌情從輕情節(jié)45-47
- (三) 銷售非法入境藥品行為的罰金數(shù)額47-48
- 結語48-49
- 參考文獻49-51
- 致謝51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肖英;;從中國內地涌入香港的越南非法入境者問題研究[J];東南亞研究;2007年04期
2 何洪波;;從經濟學角度談非法入境活動的原因和對策[J];四川警察學院學報;2010年06期
3 許開踟;;非法入境 依法遣返[J];江淮法治;2006年12期
4 張雪梅;;非法入境 拘留審查[J];江淮法治;2011年16期
5 馬強;如何取消“遞解出境”?[J];江海僑聲;1998年13期
6 劉杰偉;從納扎爾七次非法入境引發(fā)的思考[J];北京人民警察學院學報;2001年04期
7 陸倫宇;;境外人員非法入境逐年增多[J];中國經濟快訊;2002年17期
8 劉杰偉;對巴基斯坦人納扎爾七次非法入境的思考[J];公安大學學報;2002年02期
9 ;英打擊非法入境者出新策 赴英留學入境須打指模[J];出國與就業(yè);2008年10期
10 ;新聞制造者[J];新世紀周刊;2009年16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慶益;貴港口岸銷毀167噸非法入境動物產品[N];中國國門時報;2007年
2 謝輝 鄭君 康殷 杜叢 陳繼洪;兩節(jié)期間投放商品逾1.4億[N];南方日報;2006年
3 吳明;廣東檢驗檢疫局銷毀15噸非法入境疫區(qū)凍肉[N];中國食品質量報;2004年
4 記者 高浩榮 姚西蒙;朝鮮又扣一名美國人[N];新華每日電訊;2010年
5 記者 高浩榮 趙展;朝判一美國人8年刑[N];新華每日電訊;2010年
6 王治國;假身份真護照 非法入境者的“回家路”[N];人民法院報;2013年
7 劉文杰;崇左遣返5000非法入境“老外”[N];人民公安報;2006年
8 本報記者 莫小松 本報見習記者 馬艷 本報通訊員 石佰華 李帥;廣西邊防披露“洋黑工”非法入境內幕[N];法制日報;2014年
9 記者蔣曉峰;大批阿難民從伊返鄉(xiāng)[N];人民日報;2002年
10 趙熙寧;山東局嚴厲打擊非法入境肉類[N];中國國門時報;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滕文歡;銷售非法入境藥品行為的刑法規(guī)制問題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5年
2 宋培培;外國人非法入境、非法居留、非法就業(yè)問題的法律分析[D];遼寧師范大學;2014年
3 李濤;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緬籍“三非”人員管理問題研究[D];云南大學;2013年
4 程云;難民地位國際公約暨朝鮮“難民”問題之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07年
本文關鍵詞:銷售非法入境藥品行為的刑法規(guī)制問題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2089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320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