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法律保護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2-24 02:56
由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不可再生和傳承脆弱等特點,許多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呈現出減少和消亡的態(tài)勢,亟需搶救和保護。本文在對我國少數民族非遺法律保護現狀分析的基礎上,借鑒國際組織和其他國家的有益做法,從行政法、刑法、知識產權法三個方面提出了完善法律保護的建議。
【文章來源】:黑龍江民族叢刊. 2018,(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7 頁
【文章目錄】:
一、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基礎理論
(一) 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界定
1. 口頭文學和語言。
2. 表演藝術。
3. 節(jié)慶、傳統(tǒng)禮儀和民族服飾。
4. 傳統(tǒng)醫(yī)藥。
5. 傳統(tǒng)手工藝及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
(二) 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特性
二、國際社會對各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立法與實踐
(一) 國際組織
(二) 日本
(三) 韓國
(四) 法國
三、我國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律保護存在的問題
(一) 行政法保護體系不健全, 實效性不強
1. 專門立法缺失, 救濟困難。
2. 地方立法缺乏特色, 實效性不強。
3. 公眾參與制度不健全。
(二) 刑法規(guī)定不周延, 保護力度較弱
(三) 知識產權法保護存在“四難”
1. 權利主體認定難。
2. 權利客體認可難。
3. 保護期限界定難。
4. 價值理念統(tǒng)一難。
四、完善我國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律保護的建議
(一) 行政法保護制度的完善
(二) 刑法保護制度的完善
(三) 知識產權法保護制度的完善
1. 著作權法保護。
2. 商標法保護。
3. 專利法保護。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法國文化遺產法的歷史與現實:兼論對中國的借鑒意義[J]. 彭峰. 中國政法大學學報. 2016(01)
[2]中國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法制特色[J]. 韓小兵,喜饒尼瑪. 黑龍江民族叢刊. 2013(01)
本文編號:3048669
【文章來源】:黑龍江民族叢刊. 2018,(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7 頁
【文章目錄】:
一、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基礎理論
(一) 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界定
1. 口頭文學和語言。
2. 表演藝術。
3. 節(jié)慶、傳統(tǒng)禮儀和民族服飾。
4. 傳統(tǒng)醫(yī)藥。
5. 傳統(tǒng)手工藝及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
(二) 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特性
二、國際社會對各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立法與實踐
(一) 國際組織
(二) 日本
(三) 韓國
(四) 法國
三、我國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律保護存在的問題
(一) 行政法保護體系不健全, 實效性不強
1. 專門立法缺失, 救濟困難。
2. 地方立法缺乏特色, 實效性不強。
3. 公眾參與制度不健全。
(二) 刑法規(guī)定不周延, 保護力度較弱
(三) 知識產權法保護存在“四難”
1. 權利主體認定難。
2. 權利客體認可難。
3. 保護期限界定難。
4. 價值理念統(tǒng)一難。
四、完善我國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律保護的建議
(一) 行政法保護制度的完善
(二) 刑法保護制度的完善
(三) 知識產權法保護制度的完善
1. 著作權法保護。
2. 商標法保護。
3. 專利法保護。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法國文化遺產法的歷史與現實:兼論對中國的借鑒意義[J]. 彭峰. 中國政法大學學報. 2016(01)
[2]中國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法制特色[J]. 韓小兵,喜饒尼瑪. 黑龍江民族叢刊. 2013(01)
本文編號:304866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3048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