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質不作為行政行為的認定及其責任
發(fā)布時間:2020-03-18 14:52
【摘要】:在行政法學的研究長河中,學界對行政行為方方面面的研究成果是有目共睹的,研究成果很斐然,但與不斷發(fā)展的社會實踐需要相比較而言的話,行政行為如不作為性行政行為的研究仍然不盡如人意。然而,隨著新時代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形式多樣的不作為性行政行為不斷涌現,故而在社會實踐中就作為性行政行為與不作為性行政行為的區(qū)分變得不再那么簡單清晰,在傳統(tǒng)上,大多都習慣用行政主體的身體動與靜來區(qū)分其行為是作為還是不作為,更有甚者是以行政相對人有無提出申請作為區(qū)分作為與不作為的判斷標準。很明顯,在當下的環(huán)境中,以身體的動與靜以及是否有提出申請作為判斷標準和依據是不夠客觀準確的。眾所周知的是在我們現實社會生活中,就算有動,但也會依然存在著不作為,沒有行政相對人提出的申請也有可能成立行政不作為。更值得一提的是,不作為性行政行為造成的種種社會危害結果,在大多數情況下并不低于作為性的行政行為帶來的社會危害程度,相反在某些情況下甚至大于作為的行政違法行為。尤其是在一些實質不作為行政行為中,因為該行為本身具有極大的隱蔽性而更容易被人們忽略。本文將實質不作為行政行為作為行政不作為行為的一種劃分類型,嘗試對實質不作為行政行為的概念加以界定,同時明確其構成要件,探討其責任體系,在現有規(guī)制普通行政不作為行政行為途徑的基礎上,結合個人所學知識,提出幾點切實可行的規(guī)制途徑,通過探討來更好的規(guī)范行政行為的事實,更好的保障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助力現代服務型政府的建設和職能轉變。
【學位授予單位】:甘肅政法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D922.1
本文編號:2588858
【學位授予單位】:甘肅政法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D922.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尚海龍;伊士國;;行政不作為類型化研究現狀與反思[J];人民論壇;2014年23期
2 章志遠;;司法判決中的行政不作為[J];法學研究;2010年05期
3 關保英;;論行政不作為的訴權范疇[J];法律適用;2010年04期
4 黃學賢;;形式作為而實質不作為行政行為探討——行政不作為的新視角[J];中國法學;2009年05期
5 關保英;;行政行為的法律分類構想[J];東方法學;2009年04期
6 王蘭玉;;“不完全作為”行政行為的法律性質及分類歸屬[J];政治與法律;2009年02期
7 王世濤;;論行政不作為侵權[J];法學家;2003年06期
8 楊小軍;怠于履行行政義務及其賠償責任[J];中國法學;2003年06期
9 應松年,熊菁華;解讀“行政不作為”[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03年09期
10 王淑玲 ,王春云 ,徐慶來;論行政不能[J];山東審判;2003年04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戴衛(wèi)忠;;行政作為與不作為案件性質之確認[N];江蘇法制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熊菁華;論行政不作為的救濟[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本文編號:258885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2588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