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行政輔助人的行政法規(guī)制
本文選題:行政輔助人 切入點:協(xié)管員 出處:《江漢論壇》2015年07期
【摘要】:行政輔助人是指私人作為行政機關行使公權力的助手,僅能在行政機關的指示下,從事輔助性質的行政活動,本身不具有行政法上自主裁量的決定空間,并且受到行政機關的指揮、監(jiān)督。行政輔助人在行政管理實踐中大量運用,一方面是參與式行政的要求,另一方面歸因于行政輔助人滿足了行政管理的實際需要。然而,行政輔助人只是行政機關的"延長之手足",其行使職權應有明確界限,即限于輔助性、事務性或程序性的任務。行政輔助人行使行政權力應受到行政法規(guī)制,要通過加強立法規(guī)范、發(fā)揮契約作用、制作執(zhí)法手冊、明確法律責任等途徑來規(guī)范行政輔助人的行為。
[Abstract]:The administrative assistant means that the private person, as the assistant of the administrative organ in exercising the public power, can only engage in the administrative activities of auxiliary nature under the direction of the administrative organ, and does not have the decision space of autonomous discretion in the administrative law itself. Under the command and supervision of administrative organs, administrative auxiliaries are widely used in the practice of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On the one hand, it is the requirement of participatory administration, on the other hand, it is attributed to the fact that administrative auxiliaries meet the actual needs of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The administrative assistant is only the "extended sibling" of the administrative organ, and the exercise of its functions and powers should be clearly defined, that is, limited to auxiliary, transactional or procedural tasks. The administrative assistant shall be subject to 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s in the exercise of his administrative power. It is necessary to standardize the behavior of administrative auxiliaries by strengthening the legislative norms, giving play to the role of contract, making a handbook of law enforcement and clarifying the legal responsibility.
【作者單位】: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天津師范大學法學院;
【基金】:天津市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行政輔助人制度研究”(項目號:TJFX12—038)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D922.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張洪波;;輔警的主體定位及規(guī)范[J];法學;2011年09期
2 葉曉晨;;違法停車告知單和違法信息記錄的定性[J];人民司法;2011年20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孫曉光;;從家庭本位到個人本位——古代法與近代私法主體之比較[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2年02期
2 肖順武;;試論民法意思自治理念之嬗變——基于民事主體視角之解析[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10年02期
3 鄭曉劍;陶伯進;;侵權責任能力視域內《侵權責任法》第32條與第33條之解釋論[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4 章柏楊;;意思自治原則及其限制[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6年03期
5 鄭啟福;;民間合會的風險防控制度研究[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6 葛云松;;中國的財團法人制度展望[J];北大法律評論;2002年00期
7 葉林;;論不可抗力制度[J];北方法學;2007年05期
8 董興佩;;法益:法律的中心問題[J];北方法學;2008年03期
9 王福友;高勇;;侵權違法阻卻事由論綱[J];北方法學;2009年06期
10 申衛(wèi)星;對民事法律關系內容構成的反思[J];比較法研究;2004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姚輝;;侵權法的中國化理論與實踐——以侵權責任法的一般條款為視角[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2 郭侃;張朝霞;;試析侵權責任法的保護范圍[A];當代法學論壇(二○一○年第2輯)[C];2010年
3 李云波;;締約利益受第三人侵害時應予救濟的基礎原因[A];2006年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學術大會論文集(下)[C];2006年
4 胡敏潔;;給付行政與行政組織法的變革——立足于行政任務多元化的觀察[A];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法律問題——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5 王天華;;行政委托與公權力行使——我國行政委托理論與實踐的反思[A];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8年
6 趙俊;張?zhí)旖?;試析羅馬法在法律行為制度產生過程中所起的作用[A];規(guī)劃·規(guī)范·規(guī)則——第六屆中國律師論壇優(yōu)秀論文集[C];2006年
7 史學成;;稅收法律關系理論的國際比較研究與本土化建構[A];財稅法論叢(第5卷)[C];2004年
8 鄢斌;;損害概念之法解釋學理解與適用[A];可持續(xù)發(fā)展·環(huán)境保護·防災減災——2012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究會(年會)論文集[C];2012年
9 鄭榮山;;論環(huán)境侵權損害賠償訴訟時效制度之完善:困境與出路[A];可持續(xù)發(fā)展·環(huán)境保護·防災減災——2012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究會(年會)論文集[C];2012年
10 王磊;;知識產權訴訟中的停止侵害責任問題探討[A];全面提升服務能力,建設知識產權強國——2015年中華全國專利代理人協(xié)會年會第六屆知識產權論壇優(yōu)秀論文集[C];201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鄭啟福;中國合會法律問題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2 田園;侵權行為客觀歸責理論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3 陳曉敏;大陸法系所有權模式的歷史變遷[D];吉林大學;2011年
4 周瓊;論中國精神損害賠償?shù)氖聦嵓跋嚓P基礎[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5 張強;商法強制性規(guī)范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6 方宏建;大學生人格培育的機理與方法研究[D];天津大學;2010年
7 雷秋玉;我國臺灣地區(qū)不動產登記制度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1年
8 李祖坤;合同無效的司法處理[D];吉林大學;2011年
9 孟瑋;公共工程代建制的行政法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10 金正振;純粹經濟損失的比較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雪;論社交主人安全保障義務[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2 張海勇;論代物清償[D];蘇州大學;2010年
3 張瓊;論機會喪失理論與侵權損害賠償[D];江西財經大學;2010年
4 張家維;知識產權的私權屬性分析[D];西南政法大學;2010年
5 陳坤墻;業(yè)主委員會法律地位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6 茅曉芬;純經濟損失的侵權法保護研究[D];浙江工商大學;2010年
7 姜楠;宣告死亡法律制度研究[D];沈陽工業(yè)大學;2010年
8 何朝忠;版權轉讓中受讓方權益保護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9 王硯;我國侵權責任法的權利本位理念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10 鄧冰寧;論機動車交通事故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的確立[D];吉林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端明;蔡敏;;政府治理能力與轉軌績效:中俄比較[J];當代經濟研究;2009年04期
2 吳喜雁;;韋伯的官僚組織理論評析及其應用[J];當代經理人;2006年11期
3 羅重譜;;“第三條道路”與參與式政府治理模式的構建[J];黨政干部學刊;2008年03期
4 鄭孟望;治安承包的理論依據及其完善[J];湖南社會科學;2004年03期
5 崔磊;;英國警務改革考察及其對我國警務改革的啟示[J];公安研究;2011年02期
6 臧雷振;徐湘林;;政府質量:國家治理結構性指標研究的興起[J];公共行政評論;2013年05期
7 黃學賢;吳志紅;;行政協(xié)助分類研究初探[J];江蘇社會科學;2009年01期
8 俞可平;;中國治理評估框架[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08年06期
9 何增科;;治理評價體系的國內文獻述評[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08年06期
10 周紅云;;國際治理評估指標體系研究述評[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08年06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俞楠;論行政輔助人[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寧;商輔助人探析[J];呂梁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年03期
2 莫于川;;從專家輔助人制度看司法潮流[J];人民檢察;2006年21期
3 張善q,
本文編號:167972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1679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