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私合作合同:法律性質(zhì)與權責配置——以基礎設施與公用事業(yè)領域為中心
本文關鍵詞: 公私合作合同 法律性質(zhì) 擔保責任 合作行政法 出處:《華東政法大學學報》2015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公私合作往往涉及多方錯綜復雜的關系,建立在平等協(xié)商基礎上的合同,能夠在明確公私各方的權利與義務、風險與責任的同時,避免傳統(tǒng)規(guī)制手段易失之于僵化的弊端。對于公私合作合同的法律性質(zhì),在現(xiàn)有法律框架內(nèi),應以合同標的為標準,結(jié)合多重因素進行綜合判斷。在公私合作合同的權責配置問題上,則宜將各類公私合作合同統(tǒng)合在"合作合同"名下,建構(gòu)一套相對統(tǒng)一和獨立的法律規(guī)范體系,落實建立在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和國家對人權的保障義務這兩個憲法原則之上的國家擔保責任,實現(xiàn)對公私合作合同全過程的監(jiān)督控制。
[Abstract]: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often involve complex relationships, and contracts based on equal consultation can define the rights and obligations, risks and responsibilities of both parties. To avoid the disadvantage that the traditional regulation means is easy to be lost to the rigidity. The legal nature of the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contract should be regarded as the standard within the existing legal framework, and the subject matter of the contract should be taken as the standard. On the issue of allocation of power and responsibility in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contracts, it is advisable to integrate all kinds of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contracts in the name of "cooperative contracts" and construct a relatively unified and independent legal and normative system.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supervision and control of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contract, the state guarantee responsibility based on the two constitutional principles of socialist country ruled by law and the guarantee obligation of the state to human rights is carried out.
【作者單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
【分類號】:D912.1;D91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余凌云;論行政契約的含義——一種比較法上的認識[J];比較法研究;1997年03期
2 湛中樂;劉書燃;;PPP協(xié)議中的法律問題辨析[J];法學;2007年03期
3 李以所;;德國“擔保國家”理念評介[J];國外理論動態(tài);2012年07期
4 邢鴻飛,趙聯(lián)寧;行政合同在BOT項目中的運用及其法律保障[J];河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4期
5 章志遠;李明超;;公用事業(yè)特許經(jīng)營中的臨時接管制度研究——從“首例政府臨時接管特許經(jīng)營權案”切入[J];行政法學研究;2010年01期
6 宋華琳;;公用事業(yè)特許與政府規(guī)制——中國水務民營化實踐的初步觀察[J];政法論壇;2006年01期
7 邢鴻飛;政府特許經(jīng)營協(xié)議的行政性[J];中國法學;2004年06期
8 李霞;;論特許經(jīng)營合同的法律性質(zhì)——以公私合作為背景[J];行政法學研究;2015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施正文;;論稅收程序[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1年00期
2 張娟;;透析聽證制度——兼對我國價格聽證制度的思考[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2年01期
3 翟繼光;;經(jīng)濟法責任研究[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3年02期
4 王克穩(wěn);;論行政拒絕行為及其司法審查——以鄭廣順申請規(guī)劃認定案為例[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9年02期
5 馬偉陽;;法院審查商標是否近似的權限——評“玉瀘”商標行政案[J];中華商標;2010年06期
6 莊乾龍;;完善商標權行政保護制度[J];中華商標;2010年07期
7 崔輝;;行政規(guī)劃的法律性質(zhì)辨析[J];安康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8 張守文;略論經(jīng)濟法上的調(diào)制行為[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5期
9 崔卓蘭;盧護鋒;;我國行政行為非強制化走向之述評與前瞻[J];北方法學;2007年02期
10 沈國琴;;社會團體登記制度反思[J];北方法學;2010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田陽;;首都人口服務管理中的社會撫養(yǎng)費[A];2011北京兩屆聯(lián)席會議高峰論壇文集[C];2011年
2 丁英華;;和諧社會視野下的犯罪被害人補償制度[A];第三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7年
3 曾娜;;論信息公開與受教育權之間的關系——以“政審門”事件為例[A];第四屆全國公法學博士生論壇論文集[C];2009年
4 高知鳴;;政府信息共享的行政法研究[A];第四屆全國公法學博士生論壇論文集[C];2009年
5 張弘;;你就該為我服務,因為我們有約在先——以WTO行政服務契約性為研究視角[A];WTO法與中國論叢(2009年卷)——《WTO法與中國論壇》暨中國法學會世界貿(mào)易組織法研究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6 楊力;;論商標授權確權行政案件中適格當事人的制度構(gòu)建——以保障當事人訴權為基點的研究[A];全國法院系統(tǒng)第二十二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11年
7 李寶悅;;部門批復的行政解釋權于行政審判中的效力問題研究[A];全國法院系統(tǒng)第二十二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11年
8 張敏;;試論我國訴訟代理問題的完善[A];吉林省行政管理學會“加強體制機制創(chuàng)新,,建設服務型政府”研討會論文集(《吉林政報》2008·理論�?C];2008年
9 熊思博;彭軼君;;論城市規(guī)劃中的公眾參與[A];2010年湖南省優(yōu)秀城鄉(xiāng)規(guī)劃論文集[C];2010年
10 陳保中;蔡愛平;傅世春;桂林;郭艷;魏欣欣;何璨;;行政規(guī)劃理論與實踐若干問題研究[A];2009年政府法制研究[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旅燕;論我國私有財產(chǎn)權的憲法保護[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蔣潤婷;行政法視閾下的行政參與權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3 孫榮霞;基礎設施BOT-TOT-PPP集成融資模式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0年
4 李晨;新聞自由與司法獨立關系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5 單平基;水權取得及轉(zhuǎn)讓制度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6 林莎;我國企業(yè)海外并購的法律風險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7 劉婧婧;憲政視野下中國社會保障制度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8 王淑華;城鄉(xiāng)建設用地流轉(zhuǎn)法律制度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9 趙新龍;農(nóng)民最低生活保障權制度化研究[D];安徽大學;2011年
10 李佳;民行交叉案件訴訟處理機制研究[D];湘潭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沖;司法賠償制度要論[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2 徐曉影;論行政訴訟簡易程序[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3 李玉玉;論檢察機關在行政公益訴訟中的原告資格[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4 陳雕;行政訴訟原告舉證責任的承擔[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5 董麗娟;警察行政緊急權法律制度探析[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6 陳曉燕;公益征收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7 俞燁;功能主義視角下行政裁量基準的效力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8 張宇星;我國行政指導法律救濟問題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9 李文豪;論城市房屋拆遷中被拆遷人利益的保護[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10 王寶臻;我國農(nóng)業(yè)環(huán)境補貼制度的立法研究[D];浙江農(nóng)林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余凌云;論行政契約的含義——一種比較法上的認識[J];比較法研究;1997年03期
2 周繼秀;;民營企業(yè)的“未來水世界”[J];財經(jīng)界;2003年11期
3 劉莘;試論行政合同的存在意義[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1999年05期
4 湛中樂;劉書燃;;PPP協(xié)議中的法律問題辨析[J];法學;2007年03期
5 苗啟虎,何小竹,費方域;城市軌道交通的外部性及其盈利模式探討[J];城市軌道交通研究;2004年05期
6 謝偉東;何雯;;公私合作模式融資在我國城市軌道交通項目中的實踐[J];城市軌道交通研究;2006年03期
7 李明哲;;PPP的認識誤區(qū)與公共服務改革[J];技術經(jīng)濟;2012年06期
8 湛中樂,楊君佐;政府采購基本法律問題研究(上)[J];法制與社會發(fā)展;2001年03期
9 王俊豪;特許投標理論及其應用[J];數(shù)量經(jīng)濟技術經(jīng)濟研究;2003年01期
10 金海,孫笑春;英國水行業(yè)私有化案例研究[J];中國水利;2003年1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呂凌燕;陳靜芝;施靈運;;我國石油國際合作合同的法律分析[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6期
2 朱昌彬;確認無效 使合同監(jiān)督職能貫徹到底[J];工商行政管理;1998年20期
3 黃雁明;合作合同關系存廢諸因素[J];中國對外貿(mào)易;2002年02期
4 黃雁明;合作合同關系存廢諸因素(1)[J];中國對外貿(mào)易;2001年08期
5 尹臘梅;;揭開消費信貸合同的面紗——論抗辯延伸制度的正當性以及抗辯放棄條款的無效[J];中國商法年刊;2009年00期
6 朱昌彬;合同行政監(jiān)管發(fā)展趨勢初探[J];福建論壇(經(jīng)濟社會版);1999年08期
7 徐干忠;;惡意解除合作合同以規(guī)避交房義務的司法應對[J];人民司法;2010年10期
8 馬力偉;300萬的損失是怎樣挽回的[J];律師世界;1996年08期
9 朱冉;;贈飲瓶蓋難兌換 百事可樂成被告[J];法庭內(nèi)外;2012年08期
10 鄧敏貞;;公用事業(yè)公私合作合同的法律屬性與規(guī)制路徑——基于經(jīng)濟法視野的考察[J];現(xiàn)代法學;2012年03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通訊員 向遠;中遠香港集團與河北省交投集團簽署京石改擴建項目合作合同[N];中國遠洋報;2014年
2 記者 徐一新;中國航空研究院巴黎簽署科技合作合同[N];中國航空報;2013年
3 記者 王曉華;中博會完美謝幕[N];山西經(jīng)濟日報;2006年
4 記者 郭錦輝;中荷簽署三項清潔能源合作合同[N];中國經(jīng)濟時報;2011年
5 蔡英杰;對一起聯(lián)合探礦糾紛案的評析[N];中國礦業(yè)報;2012年
6 見習記者 施浩;成商集團或退出合營太平洋百貨[N];上海證券報;2010年
7 本報記者 王凌;出版合同縱橫解讀(之一)[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5年
8 記者 馮寶華;北京城建退出東華廣場[N];中國證券報;2004年
9 ;愛立信與“3”簽署管理服務合同[N];人民郵電;2005年
10 長文;中國航天與印尼PSN公司簽署兩項合同[N];中國航天報;2011年
本文編號:155095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1550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