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法律論文 > 刑法論文 >

論刑法中的連累犯

發(fā)布時間:2017-09-29 09:22

  本文關鍵詞:論刑法中的連累犯


  更多相關文章: 連累犯 共同犯罪 親親相隱 自首


【摘要】:我國連累犯理論研究尚未成熟,未形成科學、系統(tǒng)的理論體系。但現(xiàn)實生活及司法實踐中已產(chǎn)生大量關于連累犯的復雜問題。刑法分則規(guī)定了連累犯的具體罪名,但仍未針對連累犯做出系統(tǒng)的概述,因此連累犯理論存在很大的研究價值。本文以三個章節(jié)梳理并解釋連累犯的基礎理論、探討連累犯與相似犯罪形態(tài)的關系并針對連累犯在認定過程中的疑難問題提出解決方案。本文除了導言以外,總共分為三個部分,約3.5萬字,主要內容如下:第一部分是連累犯本體論,包括連累犯概念、特征的界定和類型的歸納。筆者認為最恰當?shù)谋硎鍪恰斑B累犯”,而以“派生犯”、“本罪”來歸納本文所述之罪是不恰當?shù)摹_B累犯的概念不僅應表述清楚什么是連累犯,還應從主觀方面著手,將其與共同犯罪區(qū)別開來。連累犯不僅具有分則規(guī)定性、主觀方面的明知性、形成時間的事后性等特征,最重要的是作為連累之罪的主體必須實施“連累性”行為。根據(jù)不同的標準,可將連累犯劃分為純正連累犯和不純正連累犯、排他性主體連累犯和非排他性主體連累犯、直接連累犯和間接連累犯等。刑法分則中規(guī)定了多種連累犯,大部分屬于不純正連累犯,本文在排除了幾種與連累犯類似的犯罪后,對刑法分則中屬于純正連累犯的罪名進行了歸納和整理。第二部分是連累犯關系論,該部分以連累犯的行為性質為基礎,探討連累犯與共同犯罪、本犯以及其他類似犯罪形態(tài)的關系和區(qū)別。根據(jù)連累犯在我國古代、西方與共同犯罪的融合及分離來探討二者的關系。連累犯對本犯具有依附性,本犯在量刑方面和定罪方面都影響著連累犯,本文著重探討連累犯在何種程度上依附于本犯,在何種程度上獨立于本犯。對合犯、幫助犯、教唆犯與連累犯近似,本文從犯罪行為及與犯罪結果的因果方面對其進行區(qū)分,劃清界限,以便在司法實踐中能更加公平、公正地處理此類關系。第三部分是連累犯認定論,重在解決連累犯在司法適用中所產(chǎn)生的疑難問題。期待可能性是罪過產(chǎn)生的前提,與連累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當然影響著連累犯的定罪量刑。筆者針對期待可能性與連累犯的關系,對個罪進行分析,分析連累犯在定罪量刑方面對期待可能性理論的應用過程,提出自己的見解。本文認為“親親相隱”制度是減輕、排除連累犯犯罪性的正當理由,“親親相隱”固然是一種正當權利,但是不能被濫用,應嚴格限制容隱親屬的范圍及適用此制度的行為類型。針對連累犯的自首與立功問題,本文反對案例中的情形屬于連累犯的自首與立功相競合,并提出自己的觀點和認定連累犯自首、立功情節(jié)時應堅持的基本立場。
【關鍵詞】:連累犯 共同犯罪 親親相隱 自首
【學位授予單位】:華東政法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D924
【目錄】:
  • 摘要3-5
  • Abstracts5-9
  • 導言9-12
  • 一、問題的提出9
  • 二、研究價值及主要方法9
  • 三、文獻綜述9-10
  • 四、論文結構10-11
  • 五、論文主要創(chuàng)新及不足11-12
  • 第一章 連累犯本體論12-27
  • 第一節(jié) 連累犯之界定12-19
  • 一、連累犯之正名12-14
  • 二、連累犯之特征14-19
  • 第二節(jié) 連累犯之類型劃分19-27
  • 一、連累犯之分類19-22
  • 二、連累犯之排除22-24
  • 三、純正連累犯之條文歸納24-27
  • 第二章 連累犯關系論27-38
  • 第一節(jié) 連累犯與共同犯罪之關系27-31
  • 一、我國連累犯與共同犯罪的“合與分”27-29
  • 二、西方連累犯與共同犯罪的“合與分”29-31
  • 第二節(jié) 連累犯與本犯之關系31-34
  • 一、連累犯對本犯具有依附性31-32
  • 二、本犯犯罪的成立與連累犯的關系32-34
  • 第三節(jié) 連累犯與各種類似犯罪形態(tài)之區(qū)別34-38
  • 一、連累犯與對合犯34-35
  • 二、連累犯與幫助犯35-36
  • 三、連累犯與教唆犯36-38
  • 第三章 連累犯認定論38-49
  • 第一節(jié) 從期待可能性看連累犯的認定38-41
  • 一、期待可能性與窩藏、包庇罪的認定38-40
  • 二、期待可能性與幫助毀滅、偽造證據(jù)罪的認定40-41
  • 第二節(jié) 從“親親相隱”看連累犯的認定41-45
  • 一、“親親相隱”應是減輕、排除連累犯犯罪性的正當理由41-42
  • 二、“親親相隱”原則下連累犯的立法完善42-45
  • 第三節(jié) 連累犯與自首、立功的認定45-49
  • 一、連累犯自首與立功的競合之質疑45-47
  • 二、在認定連累犯自首與立功情節(jié)時應堅持的基本立場47-49
  • 結語49-51
  • 參考文獻51-54
  • 后記54-55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胡健;;從“女兒舉報父親”談“親親相隱”[J];政府法制;2007年07期

2 韋宇潔;;親親相隱原則及其現(xiàn)代意義[J];法制與社會;2007年05期

3 吳波;劉曉琴;;“親親相隱”的再批判[J];法制與社會;2007年09期

4 柳士同;;也談“親親相隱”[J];社會科學論壇(學術評論卷);2008年05期

5 孟慶湖;;論我國重新確立“親親相隱”制度的現(xiàn)實意義[J];法制與社會;2008年19期

6 蔡昱;龔剛;;“親親不能相隱”的經(jīng)濟學分析——兼論“親親相隱”于民間法的歸隱[J];南開經(jīng)濟研究;2008年02期

7 蔡葉利;;親親相隱制度的借鑒——從人性化看親親相隱理性[J];消費導刊;2008年11期

8 劉斌;;“親親相隱”與“大義滅親”[J];社會科學論壇(學術評論卷);2008年09期

9 霍文娟;劉俊;;淺談“親親相隱”制度及其重構[J];法制與社會;2009年10期

10 朱競男;;躊躇與抉擇——淺析“親親相隱”制度在中國重構的可能性[J];科教文匯(中旬刊);2009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馮曙霞;;中外古今共同選擇“親親相隱”制度原因分析[A];全國外國法制史研究會學術叢書——公法與私法的互動[C];201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盛大林;一般案件不妨容許“親親相隱”[N];新華每日電訊;2011年

2 武漢大學哲學學院 張志強;知人論世:正確解讀“親親相隱”文本[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年

3 中國人民大學 顧家寧;學理與義理:再談“親親相隱”之爭[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年

4 獨立學者 鄧聿文;親親相隱還是大義滅親?[N];中國經(jīng)營報;2014年

5 潘劍華;親親相隱的刑事現(xiàn)代化思考[N];新農(nóng)村商報;2009年

6 楊濤;“親親相隱”不能否定主動“大義滅親”的正當性[N];工人日報;2011年

7 楊濤;“親親相隱”不能否定“大義滅親”的正當性[N];檢察日報;2011年

8 深圳商報記者 劉瑜;“親親相隱”是對人倫的保護[N];深圳商報;2011年

9 王俊杰;“親親相隱”與“大義滅親”[N];民主與法制時報;2011年

10 張飛;“親親相隱”之我見[N];各界導報;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潘佳;“親親相隱”問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亓玉紅;論“親親相隱”原則在我國刑法中的確立[D];大連海事大學;2011年

3 年婕;“親親相隱”的法倫理思考[D];南華大學;2011年

4 楊輝;中國“親親相隱”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學院;2006年

5 薛能;“親親相隱”法律制度的生命力考察[D];蘇州大學;2008年

6 韓國鵬;中國“親親相隱”制度及其現(xiàn)代立法思考[D];山東大學;2010年

7 錢英;論我國“親親相隱”制度的重構[D];安徽大學;2011年

8 李琳;先秦儒家視域下的“親親相隱”思想研究[D];安徽大學;2015年

9 楊偉;刑事訴訟中親屬作證特免權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5年

10 王學敏;“親親相隱”制度研究[D];鄭州大學;2015年

,

本文編號:941247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xingfalunwen/941247.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af840***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