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后“二次拖帶”行為如何定性
本文關鍵詞:交通肇事后“二次拖帶”行為如何定性
更多相關文章: 交通肇事 副駕駛 同向行駛 朋友關系 突發(fā)情況 侮辱尸體 毀滅證據(jù) 故意殺人罪 認定被害人 肇事車輛
【摘要】:正[案情]孫某與趙某系朋友關系,2015年12月某日晚8時許,二人相約去KTV唱歌,趙某提議由其試駕孫某新買的豐田牌轎車,孫某將車交由趙某駕駛,自己坐在副駕駛位置,趙某駕車沿快速路由北向南行駛至某立交橋北側時與騎電動車同向行駛的李某發(fā)生碰撞,李某倒地后被卷入車輛底部,趙某意識到發(fā)生事故后并未停車而是加速逃離現(xiàn)場,孫某被突發(fā)情況驚呆,
【作者單位】: 天津市紅橋區(qū)人民檢察院;
【關鍵詞】: 交通肇事;副駕駛;同向行駛;朋友關系;突發(fā)情況;侮辱尸體;毀滅證據(jù);故意殺人罪;認定被害人;肇事車輛;
【分類號】:D924.3;D920.5
【正文快照】: [案情]孫某與趙某系朋友關系,2015年12月某日晚8時許,二人相約去KTV唱歌,趙某提議由其試駕孫某新買的豐田牌轎車,孫某將車交由趙某駕駛,自己坐在副駕駛位置,趙某駕車沿快速路由北向南行駛至某立交橋北側時與騎電動車同向行駛的李某發(fā)生碰撞,李某倒地后被卷入車輛底部,趙某意識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鐘明;要大力宣傳普及交通肇事報警知識[J];道路交通管理;2000年10期
2 ;在鄉(xiāng)間土路上發(fā)生交通肇事如何認定刑事責任[J];人民公安;2000年12期
3 吳鶯燕;虎年交通肇事龍年回鄉(xiāng)落網(wǎng)[J];現(xiàn)代交通管理;2000年04期
4 王文昌;交通肇事犯罪率為什么居高不下?[J];道路交通管理;2001年09期
5 ;重大交通肇事依法定罪[J];農(nóng)村實用技術與信息;2001年01期
6 ;能否一同認定交通肇事案中的逃逸與自首?[J];人民司法;2002年01期
7 劉志銘;是我害了三位親人——一個交通肇事犯的懺悔[J];道路交通管理;2002年05期
8 范仕源;交通肇事:有數(shù)罪并罰的可能嗎?[J];安全與健康;2002年24期
9 ;交通肇事都會得到哪些賠償[J];遼寧財稅;2002年10期
10 張鐵軍;交通肇事眾生相[J];摩托車;2003年1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亦發(fā);;交通肇事超常醫(yī)療100例法醫(yī)學分析[A];全國第六次法醫(yī)學術交流會論文摘要集[C];2000年
2 肖玲;張霞;;論交通肇事中自首及賠償與減刑的認定——從杭州和成都交通肇事案談起[A];云南師范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改革與探索[C];2009年
3 王衛(wèi)東;;交通肇事犯罪增多的原因及預防[A];中國犯罪學學會第十七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4 張亦發(fā);;交通肇事超常醫(yī)療100例法醫(yī)學分析[A];中國法醫(yī)學會法醫(yī)臨床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0年
5 肖玲;張霞;;交通肇事行為中相關法律問題的探討——從杭州和成都交通肇事案談起[A];云南師范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改革與探索[C];2009年
6 張彥民;張小讓;;交通肇事是否構成主要死因[A];法醫(yī)臨床學專業(yè)理論與實踐——中國法醫(yī)學會·全國第十六屆法醫(yī)臨床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3年
7 張殿元;史洪彬;王國榮;孫立欣;張力復;;一例疑為交通肇事案的法醫(yī)學分析[A];法醫(yī)臨床學專業(yè)理論與實踐——中國法醫(yī)學會·全國第十六屆法醫(yī)臨床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3年
8 羅世廣;劉玉珍;;口服鋁銨礬致死1例[A];全國第六次法醫(yī)學術交流會論文摘要集[C];2000年
9 柏亞琴;張廣永;;試論第三人交通肇事侵權和工傷競合的賠償問題[A];當代法學論壇(2007年第1輯)[C];2007年
10 呂途;陳明方;胡國強;趙冰;;利用損傷分析及物證檢驗偵破“零口供”交通肇事案一例[A];法醫(yī)臨床學專業(yè)理論與實踐——中國法醫(yī)學會·全國第十六屆法醫(yī)臨床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程新生 鄭麗;如何理解“交通肇事后逃逸”[N];人民法院報;2000年
2 記者 文玲;前10月我市交通肇事犯罪高發(fā)[N];西寧晚報;2010年
3 湯曉青;廠區(qū)內(nèi)交通肇事的責任承擔[N];江蘇法制報;2013年
4 河北省大名縣人民檢察院 陳文瑞;交通肇事后非逃逸可認定自首[N];檢察日報;2013年
5 金湖縣檢察院 徐小萍;應抑制交通肇事案緩刑判處率高[N];江蘇法制報;2013年
6 吳杭民;“交通肇事善款埋單”疑云當有正面回應[N];廣州日報;2013年
7 郭金欣;交通肇事后離開又返回是否屬于逃逸[N];江蘇法制報;2013年
8 記者 羅力生 通訊員 白懿 劉艷玲;嚴管新手上路、跟車太近等交通肇事“殺手”[N];人民公安報·交通安全周刊;2014年
9 李政平;防控學生交通肇事必須堵住源頭[N];人民公安報·交通安全周刊;2014年
10 劉鵬飛;千年前一起交通肇事案[N];檢察日報;201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竇維濤;論交通肇事因逃逸致人死亡[D];河北大學;2011年
2 張子今;犯罪學視野下的交通肇事原因及其預防對策[D];安徽大學;2012年
3 周冬雪;交通肇事后找人“頂包”行為的法律分析[D];蘭州大學;2015年
4 田月琴;論交通肇事犯罪刑事立法完善[D];重慶大學;2015年
5 王俊o,
本文編號:89234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xingfalunwen/892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