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詐勒索罪行為特征研究
本文關鍵詞:敲詐勒索罪行為特征研究
【摘要】:我國傳統(tǒng)刑法理論界認為,敲詐勒索罪的行為方式包括威脅和要挾兩種形式,而對于暴力手段能否成為敲詐勒索罪的行為方式則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我國刑法對敲詐勒索罪的行為方式也僅僅是以簡單罪狀的形式進行表述,究竟該罪的行為方式包括哪些,內(nèi)涵外延如何,刑法條文以及司法解釋均未作出回答,這就造成司法實踐操作上的諸多不便,甚至有的案例無章可循。本文旨在對近期學習研究敲詐勒索罪相關理論的心得體會進行整理歸納,對敲詐勒索罪的客觀行為進行分析可以從該罪的行為對象、行為內(nèi)容、行為時間三個主要方面著手,這三個方面相當于三維坐標,三維確定了則該罪的“坐標”就是確定不變的。其中,對敲詐勒索罪的客觀行為進行剖析,本文明確支持暴力行為應當屬于敲詐勒索罪的行為方式之一。另外,根據(jù)所得結論對敲詐勒索罪與;煜南嚓P罪名進行對比,希望對今后相關理論進步與司法實踐操作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關鍵詞】:敲詐勒索罪 暴力行為 行為特征
【學位授予單位】:南昌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D924.35
【目錄】:
- 摘要3-4
- ABSTRACT4-6
- 第1章 引言6-7
- 第2章 敲詐勒索罪的行為方式7-14
- 2.1 威脅、要挾行為7-10
- 2.1.1 威脅、要挾行為概念7-8
- 2.1.2 威脅、要挾行為的認定8-10
- 2.2 暴力行為10-14
- 2.2.1 暴力行為的概念10-11
- 2.2.2 暴力行為的特征11-14
- 第3章 敲詐勒索罪的行為對象14-18
- 3.1 行為對象之人14
- 3.2 行為對象之物14-18
- 3.2.1 財產(chǎn)與財產(chǎn)性利益14-15
- 3.2.2 動產(chǎn)與不動產(chǎn)15-18
- 第4章 敲詐勒索罪的行為實現(xiàn)時間18-28
- 4.1 威脅、要挾的實現(xiàn)時間18-19
- 4.2 暴力取財?shù)臅r間間隔19-28
- 4.2.1 當場施暴將來取財19-23
- 4.2.2 當場施暴當場取財23-28
- 第5章 敲詐勒索罪的行為與他行為的界定28-34
- 5.1 敲詐勒索罪與他罪28-32
- 5.1.1 敲詐勒索罪與搶劫罪28-30
- 5.1.2 敲詐勒索罪與敲詐型詐騙罪30-31
- 5.1.3 敲詐勒索罪與綁架罪31-32
- 5.2 敲詐勒索罪與民事維權行為32-34
- 第6章 結語34-35
- 致謝35-36
- 參考文獻36-38
- 攻讀學位期間的研究成果38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敲詐勒索罪[J];公安月刊;2003年07期
2 劉永強;姬廣勝;;論敲詐勒索罪中的“暴力”——兼論敲詐勒索罪與搶劫罪的區(qū)別[J];四川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3 張鷗;論搶劫罪與敲詐勒索罪的區(qū)別[J];廣西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年05期
4 ;一記者被控勒索380萬元 檢察院以涉嫌敲詐勒索罪將其公訴[J];商品與質(zhì)量;2006年44期
5 竇豐;;為被強奸者私下索要賠償是否構成敲詐勒索罪 兼論民事上債權的存在對敲詐勒索罪構成的影響[J];中國檢察官;2007年09期
6 郭百順;張嘯崎;;搶劫罪、敲詐勒索罪之辨析[J];人民司法;2008年12期
7 曠凌齡;;論敲詐勒索罪與搶劫罪實踐中的區(qū)分認定[J];重慶三峽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8 王清雨;;敲詐勒索罪的手段研究——兼論與搶劫罪的區(qū)分[J];法制與社會;2009年12期
9 汪紅飛;;敲詐勒索罪客觀方面解構[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10 梁運芳;秦江鋒;;以舉報偷稅為由向單位索要辭退補償是否構成敲詐勒索罪[J];中國檢察官;2010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竇全安;;論搶劫罪與敲詐勒索罪的異同[A];規(guī)劃·規(guī)范·規(guī)則——第六屆中國律師論壇優(yōu)秀論文集[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馬越飛邋陸開存;搶劫罪、敲詐勒索罪的疑似與辨別[N];江蘇經(jīng)濟報;2007年
2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qū)人民法院 鄭丁足;輕微暴力下?lián)尳僮锱c敲詐勒索罪的區(qū)分[N];人民法院報;2012年
3 如東縣檢察院 繆軍 南通市檢察院 曹曉潔;應調(diào)低敲詐勒索罪數(shù)額認定標準[N];江蘇法制報;2013年
4 董宏新 石躍;“當場實施暴力”在搶劫和敲詐勒索中的異同[N];江蘇法制報;2013年
5 于書峰;敲詐勒索罪當設罰金[N];檢察日報;2003年
6 張伶 耿梅玲;是搶劫罪還是敲詐勒索罪[N];江蘇經(jīng)濟報;2001年
7 張國寶 劉藝軍 王迪忠;被告人熊某的行為是否構成敲詐勒索罪[N];人民法院報;2002年
8 胡克委 冉彩珍;以上訪要挾政府構成敲詐勒索罪[N];甘肅法制報;2006年
9 酒泉中院法律政策研究室 劉玉強;以上訪要挾政府不構成敲詐勒索罪[N];甘肅法制報;2006年
10 郭繼品 劉春波;以上訪告狀相威脅索要錢財是否構成敲詐勒索罪[N];檢察日報;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于晶蕊;論敲詐勒索罪[D];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
2 陳陽;敲詐勒索罪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3 陳中亮;敲詐勒索罪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2年
4 方巍;論搶劫罪與敲詐勒索罪的區(qū)別[D];西南政法大學;2012年
5 張文婷;敲詐勒索罪行為構造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3年
6 鄭麗麗;敲詐勒索罪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2年
7 楊雪輝;敲詐勒索罪定性爭議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13年
8 嘎吉措姆;敲詐勒索罪與搶劫罪的界限[D];西南政法大學;2013年
9 李易珊;論搶劫罪與敲詐勒索罪的區(qū)別[D];中國青年政治學院;2015年
10 肖文君;侵財型犯罪中的暴力研究[D];江西理工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74132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xingfalunwen/741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