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形式解釋立場的選擇——以階層犯罪論為視角
本文關鍵詞:刑法形式解釋立場的選擇——以階層犯罪論為視角
更多相關文章: 形式解釋論 實質(zhì)解釋論 罪刑法定 國民預測可能性 階層犯罪論
【摘要】:我國刑法解釋存在形式解釋論與實質(zhì)解釋論之爭,這種爭論與德日形式的犯罪論和實質(zhì)的犯罪論有某種淵源關系。雖然有學者強調(diào)我國的形式解釋與實質(zhì)解釋和德日就形式犯罪論與實質(zhì)犯罪論的解釋核心要素,即構成要件不同,但在實質(zhì)上,在我國引進階層犯罪論體系的背景下,討論形式解釋與實質(zhì)解釋,其核心仍然是對犯罪成立要件之一的構成要件的解釋。從罪刑法定原則、立法與司法之于刑法不同功能以及人權保障的角度看,形式解釋立場具有合理性。同時,在客觀解釋下,對形式解釋論強調(diào)的排斥一切實質(zhì)解釋的入罪功能的觀點進行修正,應當承認"國民預測可能性"判斷標準的入罪意義。當然,形式解釋或形式判斷先于實質(zhì)判斷的位階關系是以階層犯罪論體系為存在基礎的,提倡刑法形式解釋論,必然主張三階層犯罪論體系。
【作者單位】: 蘭州大學法學院;
【關鍵詞】: 形式解釋論 實質(zhì)解釋論 罪刑法定 國民預測可能性 階層犯罪論
【分類號】:D924
【正文快照】: 1我國開lj法形式解釋論與實質(zhì)解釋論 之爭的理論緣運 1.1德日形式的犯罪論與實質(zhì)的犯罪論 德日刑法理論存在形式的犯罪論與實質(zhì)的犯罪論之爭,實際上是對犯罪成立條件之一的構成要件的形式解釋和實質(zhì)解釋的爭論,其根源在于犯罪論體系的演化。自貝林1906年創(chuàng)建犯罪構成理論后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于改之;郭獻朝;;兩大法系犯罪論體系的比較與借鑒[J];法學論壇;2006年01期
2 陳勁陽;;試論開放的犯罪論體系[J];政法學刊;2007年03期
3 唐稷堯;;犯罪論體系:功能、價值與實現(xiàn)途徑辨析[J];現(xiàn)代法學;2007年04期
4 吳紀奎;;犯罪論體系與刑事訴訟模式[J];中國刑事法雜志;2009年03期
5 陳家林;;犯罪論體系之演變[J];刑法論叢;2009年03期
6 郭莉;;犯罪論體系方法論比較研究[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9年10期
7 康偉;;論人權保障視野下的犯罪論體系[J];山東社會科學;2009年12期
8 高治;;祛魅與還原:反思熱議的犯罪論體系之爭[J];中國刑事法雜志;2010年03期
9 楊愛仙;;犯罪論體系比較研究[J];山東社會科學;2010年05期
10 楊志國;;德國犯罪論體系演變的現(xiàn)代西方哲學思潮背景[J];政治與法律;2010年07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姚兵;;德國犯罪論體系中目的犯沿革考評[A];2008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國際法)論文集——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分冊[C];2008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 陳興良;三階層犯罪論體系具有方法論意義[N];檢察日報;2014年
2 林燕;犯罪論體系:階層化改造或成趨勢[N];檢察日報;2009年
3 華僑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吳情樹;正反統(tǒng)一:構建犯罪論體系的主導思維[N];檢察日報;2012年
4 上海市人民檢察院第二分院 楊志國;犯罪成立理論需要哲學視角[N];檢察日報;2010年
5 潘瑋;“三階層”犯罪論體系的實踐意義[N];江蘇法制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王充;犯罪論體系本質(zhì)論綱[D];吉林大學;2005年
2 李海峰;犯罪論體系的司法應用[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13年
3 陳勁陽;大陸法系犯罪論體系思想根基追問[D];吉林大學;2006年
4 丁芝華;刑法中的不法原理導論[D];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馬勇;刑法教義學視角下的犯罪論體系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2 陳鑫;中國刑法犯罪定量要素研究[D];中國青年政治學院;2014年
3 齊衛(wèi)華;犯罪論體系研究[D];蘭州大學;2015年
4 崔神寶;論盜竊罪中的數(shù)額認識錯誤[D];山東大學;2016年
5 楊曉航;論刑法實質(zhì)解釋[D];鄭州大學;2016年
6 饒t,
本文編號:72313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xingfalunwen/723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