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期待可能性理論的正當防衛(wèi)認定問題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12-22 04:22
正當防衛(wèi)認定問題一直是我國法學界、司法實務界經(jīng)久不衰的難題,特別是近幾年,因為個別案件的出現(xiàn),該問題引發(fā)了廣泛的社會關注,反映了現(xiàn)階段社會群眾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的普遍訴求。但正當防衛(wèi)的認定在實務中問題頻出,司法機關對于正當防衛(wèi)認定標準的把握常與普通民眾產(chǎn)生偏差,正當防衛(wèi)制度也因此失去了指導、規(guī)范公民行為的作用。究其原因,是因為我國對正當防衛(wèi)的認定標準模糊,在認定一般犯罪行為與防衛(wèi)行為、正當防衛(wèi)與過當防衛(wèi)上沒有明晰、具體的標準,導致我國正當防衛(wèi)制度出現(xiàn)“現(xiàn)實僵化”、功能擴張等問題,上述問題將會實質(zhì)影響我國罪刑法定原則的踐行,不利于保障人權以及解決“情法兩難”的現(xiàn)實問題,成為我國推進“個案公平”道路上的阻力。將期待可能性理論引入我國,充分發(fā)揮其人文關懷的思想和謙抑性的特點,對我國正當防衛(wèi)制度的糾正與整個刑法體系的完善具有促進和推動作用。亦從可行性與有效性的角度,對將期待可能性理論引入我國的意義及將其引入我國的路徑與方法,展開一些有益的探討,以此為我國正當防衛(wèi)制度的修正乃至刑法理論體系的完善添磚加瓦。
【文章來源】:中國礦業(yè)大學江蘇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4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致謝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研究背景與意義
1.2 國內(nèi)外研究動態(tài)與評析
1.3 研究目標與思路
1.4 研究重點與難點
2 我國正當防衛(wèi)認定之問題所在
2.1 參考案例及其探討
2.2 正當防衛(wèi)之實務瑕疵
2.3 防衛(wèi)認定問題的消極影響
3 由正當防衛(wèi)認定引出的期待可能性理論
3.1 期待可能性的概念辨析
3.2 期待可能性引入我國的必要性與合理性
3.3 期待可能性理論的地位探討
4 域外期待可能性理論的適用
4.1 德國期待可能性理論的適用
4.2 日本期待可能性理論的適用
4.3 英美法系國家期待可能性理論的適用
5 引入期待可能性的實務探討
5.1 期待可能性的具體引入探討
5.2 期待可能性判斷標準的選擇
5.3 期待可能性的風險規(guī)避
6 結論
參考文獻
作者簡歷
學位論文數(shù)據(jù)集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四要件犯罪論體系下期待可能性理論之否定[J]. 梁云寶. 政法論壇. 2013(02)
[2]正當防衛(wèi):指導性案例以及研析[J]. 陳興良. 東方法學. 2012(02)
[3]罪刑法定原則視野中的期待可能性理論[J]. 高巍. 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9(02)
[4]期待可能性的體系性地位——以罪責構造的變動為線索的考察[J]. 陳興良. 中國法學. 2008(05)
[5]期待可能性的體系地位[J]. 付立慶. 金陵法律評論. 2008(01)
[6]論期待可能性在我國刑法理論中的地位[J]. 黃羅平. 研究生法學. 2006(03)
[7]期待可能性問題研究[J]. 陳興良. 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 2006(03)
[8]死罪、死刑與期待可能性——基于受虐女性殺人命案的法理分析[J]. 屈學武. 環(huán)球法律評論. 2005(01)
[9]事實上的非犯罪化——論德國刑法中期待可能性理論及其對我國刑法的功能性借鑒[J]. 史乃興. 德國研究. 2004(02)
[10]“期待可能性”與我國刑法理論的借鑒[J]. 游偉,肖晚祥. 政治與法律. 1999(05)
博士論文
[1]刑法上正當防衛(wèi)制度之“不法侵害”研究[D]. 張理恒.西南政法大學 2012
[2]犯罪構成及其關系論[D]. 肖中華.中國人民大學 1999
碩士論文
[1]試述期待可能性理論及其中國化[D]. 占婷婷.江西財經(jīng)大學 2018
[2]論期待可能性理論在我國的適用[D]. 趙建洋.東北財經(jīng)大學 2017
[3]論期待可能性的地位與適用[D]. 閆思雨.吉林大學 2015
本文編號:2931122
【文章來源】:中國礦業(yè)大學江蘇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4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致謝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研究背景與意義
1.2 國內(nèi)外研究動態(tài)與評析
1.3 研究目標與思路
1.4 研究重點與難點
2 我國正當防衛(wèi)認定之問題所在
2.1 參考案例及其探討
2.2 正當防衛(wèi)之實務瑕疵
2.3 防衛(wèi)認定問題的消極影響
3 由正當防衛(wèi)認定引出的期待可能性理論
3.1 期待可能性的概念辨析
3.2 期待可能性引入我國的必要性與合理性
3.3 期待可能性理論的地位探討
4 域外期待可能性理論的適用
4.1 德國期待可能性理論的適用
4.2 日本期待可能性理論的適用
4.3 英美法系國家期待可能性理論的適用
5 引入期待可能性的實務探討
5.1 期待可能性的具體引入探討
5.2 期待可能性判斷標準的選擇
5.3 期待可能性的風險規(guī)避
6 結論
參考文獻
作者簡歷
學位論文數(shù)據(jù)集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四要件犯罪論體系下期待可能性理論之否定[J]. 梁云寶. 政法論壇. 2013(02)
[2]正當防衛(wèi):指導性案例以及研析[J]. 陳興良. 東方法學. 2012(02)
[3]罪刑法定原則視野中的期待可能性理論[J]. 高巍. 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9(02)
[4]期待可能性的體系性地位——以罪責構造的變動為線索的考察[J]. 陳興良. 中國法學. 2008(05)
[5]期待可能性的體系地位[J]. 付立慶. 金陵法律評論. 2008(01)
[6]論期待可能性在我國刑法理論中的地位[J]. 黃羅平. 研究生法學. 2006(03)
[7]期待可能性問題研究[J]. 陳興良. 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 2006(03)
[8]死罪、死刑與期待可能性——基于受虐女性殺人命案的法理分析[J]. 屈學武. 環(huán)球法律評論. 2005(01)
[9]事實上的非犯罪化——論德國刑法中期待可能性理論及其對我國刑法的功能性借鑒[J]. 史乃興. 德國研究. 2004(02)
[10]“期待可能性”與我國刑法理論的借鑒[J]. 游偉,肖晚祥. 政治與法律. 1999(05)
博士論文
[1]刑法上正當防衛(wèi)制度之“不法侵害”研究[D]. 張理恒.西南政法大學 2012
[2]犯罪構成及其關系論[D]. 肖中華.中國人民大學 1999
碩士論文
[1]試述期待可能性理論及其中國化[D]. 占婷婷.江西財經(jīng)大學 2018
[2]論期待可能性理論在我國的適用[D]. 趙建洋.東北財經(jīng)大學 2017
[3]論期待可能性的地位與適用[D]. 閆思雨.吉林大學 2015
本文編號:293112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xingfalunwen/2931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