虐童行為刑法規(guī)制的困境及其解決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 supervision and upbringing of children gradually deviates from the original family care mode, while the traditional legislative consideration that the crime of abuse limits the criminal subject to the family members breaks with the social reality of our country. As a result, in 2014,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legal work Committee, together with relevant authorities, formulated and published the "Amendment to the Criminal Law (9)" (draft), which adds the crime of "mistreatment to guardianship and care of the person". The third section of the crime of maltreatment, "tell only to deal with" the way to limit, but the amendment does not specifically aimed at the protection of children as a special group of child abuse criminalized separately. In order to implement the provisions of the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the Child, which requires States parties to provide special protection to abused children, it is necessary to clarify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ocking process between the articles of criminal law and the reality of our country. To find a practical and consistent with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of the normative path.
【作者單位】: 四川大學法學院;
【分類號】:D924.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于改之;;我國當前刑事立法中的犯罪化與非犯罪化——嚴重脫逸社會相當性理論之提倡[J];法學家;2007年04期
2 于志剛;;親告罪的司法困境及其解決[J];法學;2008年05期
3 胡巧絨;;美國兒童虐待法律保護體系介紹及對我國的啟示[J];青少年犯罪問題;2011年05期
4 劉仁文;論刑事政策的概念與范圍[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5 徐文文;趙秉志;;關于虐待罪立法完善問題的研討——兼論虐童行為的犯罪化[J];法治研究;2013年03期
6 黃重;;心理健康視野中的陶行知兒童教育思想[J];福建陶研;2007年03期
7 魏昌東;劉志偉;;“虐童”入刑的正當根據(jù)與路徑選擇[J];青少年犯罪問題;2013年02期
8 孫運梁;;我國刑法中應當設立“暴行罪”——以虐待兒童的刑法規(guī)制為中心[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13年03期
9 奧登;周虹;白文興;;童年期被虐待經(jīng)歷對大學生戀愛暴力發(fā)生的影響[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4年12期
10 趙丹;李麗萍;;某醫(yī)科院校485名大學生兒童期虐待經(jīng)歷的調(diào)查[J];疾病控制雜志;2006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韓軼;;刑罰目的的實現(xiàn)與緩刑、減刑、假釋立法的完善[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4年01期
2 韓軼;劉雯;;刑事政策與刑罰目的關系論——兼析“兩少一寬”的民族刑事政策[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9年01期
3 趙運鋒;;刑事政策對刑法解釋的影響及反思[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11年02期
4 萬志鵬;;沒收財產(chǎn)刑廢止論——從歷史考察到現(xiàn)實分析[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5 陸詩忠;;寬嚴相濟刑事政策之基本問題研究——對相關傳統(tǒng)話語的批判性考察[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6 彭鳳蓮;略論傳染病防治失職罪[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7 柳岳武;;南京國民政府看守所制度研究[J];安徽史學;2011年05期
8 趙擁軍;;在規(guī)則沖突中尋求生命權緊急避險的支撐——以“大多數(shù)”語境下的行為功利主義為標尺[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年01期
9 林章俊;;試論利他行為的幾種理論及其決定因素[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10 李琳琦;孟醒;;明清小說與歷史文獻中的徽商形象之比較[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趙秉志;陰建峰;;新中國刑法立法60年——以影響刑法立法的客觀范疇為視角[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2 呂禮華;;死刑問題探討[A];第二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6年
3 謝望原;鄒兵;;試論民事賠償對不起訴的影響和具體適用[A];第三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7年
4 黃秋生;姚石京;;刑事和解與檢察工作[A];第三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7年
5 陳新生;金石;;檢察機關對刑訊逼供行為的監(jiān)督查處機制[A];第三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7年
6 丁英華;;和諧社會視野下的犯罪被害人補償制度[A];第三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7年
7 高繼明;;以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正確處理職務犯罪偵查中的幾個關系[A];第五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9年
8 王春福;;起訴階段如何實現(xiàn)寬嚴相濟刑事政策[A];第六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10年
9 秦玉孌;袁輝;唐芳;;和諧社會下如何樹立國人的法律信仰[A];創(chuàng)新·發(fā)展·和諧——河北省第二屆社會科學學術年會論文專輯[C];2008年
10 柯華慶;;法律經(jīng)濟學的思維方式[A];2005年中國法經(jīng)濟學論壇會議論文集[C];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玉堂;邊沁功利主義分析法學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李長坤;刑事涉案財物處理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趙寧;罪狀解釋論[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尹偉琴;民國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5 錢泳宏;清代夫妻相犯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6 張東平;近代中國監(jiān)獄的感化教育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7 孫瑩;企業(yè)人格視域中的企業(yè)聲譽評價體系研究[D];遼寧大學;2010年
8 劉志松;清“冒破物料”律與工程管理制度[D];南開大學;2010年
9 王忠春;清代無訟思想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10 徐旭林;社會群體行為建模及其動力學分析[D];南開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年晶;兒童忽視與社會行為、同伴接納性的關系[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周磊;法律與身體[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張t,
本文編號:240367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xingfalunwen/2403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