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化與非犯罪化的根據(jù)思考
[Abstract]:Criminal law is the scientific system of studying crime,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and penalty. These three aspects constitute the basic dimension of our analysis of criminalization and decriminalization. Based on the theory of limited value of crime, criminalization and decriminalization should comprehensively measure the social marginal utility of pending criminal behavior. With regard to criminal imputation, the criminalization and decriminalization of pending acts should be aware that any one of them has a process of continuous occurrence, development and change from subjective to objective, The act of being criminalized or decriminalized is only one or more of these stages; Moreover, decriminalization and decriminalization should adhere to a basic principle: only when the behavior changes from subjective stage to objective stage can it be criminalized. In terms of punishment, the criminalization and decriminalization of pending acts can 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trade-off of whether or not to use the penalty. Between them, the understanding of crime is the beginning of criminalization and decriminalization of behavior, and then, through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theory of imputation of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the starting point or ending point of criminalization and decriminalization of behavior in the process of occurrence of behavior is determined concretely. Finally, through the consideration of the purpose of penalty to correct the specific crime and decriminalization.
【作者單位】: 中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xué)刑事司法學(xué)院;
【分類號】:D924.11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謙信;;中國刑法:犯罪化與非犯罪化[J];云南財貿(mào)學(xué)院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08年01期
2 陳謙信;;犯罪化的任務(wù)與非犯罪化的使命[J];理論與現(xiàn)代化;2008年04期
3 毛玲玲;;犯罪化與非犯罪化的價值與邊界[J];華東政法大學(xué)學(xué)報;2011年04期
4 侯為大;;淺議我國的犯罪化與非犯罪化之路[J];法制與經(jīng)濟(中旬刊);2013年09期
5 莫洪憲;馬東麗;;論犯罪化的程序性規(guī)制[J];湖北社會科學(xué);2013年12期
6 殷成潔;論犯罪化與非犯罪化的融合[J];連云港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學(xué)報(綜合版);2005年02期
7 戰(zhàn)立偉;;賭博的犯罪化與非犯罪化——兼論我國刑法對賭博的立場抉擇[J];吉林公安高等?茖W(xué)校學(xué)報;2006年02期
8 叢林;;“同性強奸”的犯罪化研究[J];成都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06年04期
9 汪維才;;論惡意逃廢債務(wù)行為的犯罪化[J];中國刑事法雜志;2006年01期
10 陳雨亭;;以賭博為業(yè)犯罪化之研究[J];湖南科技學(xué)院學(xué)報;2007年06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2條
1 張凌;孟永恒;;犯罪化擴張論要[A];中國犯罪學(xué)年會論文集(2011年度)[C];2011年
2 褚宸舸;;“吸毒犯罪化”論的困境[A];第十屆全國藥物依賴性學(xué)術(shù)會議暨首屆中美藥物濫用和HIV/HCV共病專題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河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xué) 袁憶;犯罪化進程中刑事立法的審慎策略[N];光明日報;2013年
2 劉金林;刑事立法“犯罪化”還是“非犯罪化”[N];檢察日報;2007年
3 貴陽市南明區(qū)人民檢察院 秦致強;婚內(nèi)強制性性行為犯罪化初探[N];貴州民族報;2012年
4 重慶市人民檢察院、重慶市巴南區(qū)人民檢察院 熊皓 勾香華;非法持有爆炸物應(yīng)予犯罪化[N];檢察日報;2013年
5 黑龍江大學(xué)法學(xué)院 徐楷;杜絕“惡意欠薪”,犯罪化未必是良方[N];檢察日報;2009年
6 斯瓦蘭·辛格 胡勇 (印度尼赫魯大學(xué)教授 斯瓦蘭·辛格);政治犯罪化與犯罪政治化[N];東方早報;2009年
7 本報記者 王比學(xué);要不要增設(shè)“欠薪罪”[N];人民日報;2005年
8 孫萬懷 華東政法大學(xué)法律學(xué)院;反對違法交通行為的過度立法與司法犯罪化[N];中國社會科學(xué)報;2009年
9 游偉;論合理控制我國立法中的犯罪規(guī)模[N];人民法院報;2001年
10 上海市人民檢察院第一分院 曹堅;應(yīng)謹(jǐn)慎對待地下錢莊犯罪化[N];上海金融報;2009年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1條
1 葉慧娟;《見危不助犯罪化的刑法邊緣性研究》[D];北京大學(xué);2006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陳瑤;我國刑法修正案中的犯罪化問題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xué);2011年
2 顧盈盈;論犯罪化的限制[D];華東政法學(xué)院;2006年
3 張辰斌;社會轉(zhuǎn)型與犯罪化[D];山西大學(xué);2013年
4 劉丹;論違約行為犯罪化[D];四川師范大學(xué);2015年
5 馬文瀟;襲警行為犯罪化立法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xué);2016年
6 蘭天;濫用毒品行為的犯罪化與非犯罪化比較研究[D];云南大學(xué);2016年
7 杜文康;論風(fēng)險社會下刑法謙抑主義與犯罪化的博弈[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xué);2016年
8 魏周;民間高利貸司法犯罪化之分析[D];浙江大學(xué);2016年
9 聶斌;對我國司法犯罪化的反思[D];華東政法大學(xué);2011年
10 張曉騫;見危不助行為的犯罪化研究[D];四川大學(xué);2007年
,本文編號:240245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xingfalunwen/2402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