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賄罪立法若干問題探析
本文選題:受賄罪 + 職務犯罪; 參考:《中州學刊》2015年04期
【摘要】:受賄罪是一種比較常見的腐敗犯罪。我國現(xiàn)行《刑法》關于受賄罪的規(guī)定存在缺陷,不利于有效預防、嚴厲打擊腐敗犯罪!缎谭ā穼⑹苜V罪的主體僅規(guī)定為國家工作人員,無法彰顯我國法律在國際上的威嚴,也不適應國際社會聯(lián)合打擊腐敗犯罪的需要,因而應將外國公職人員和國際公共組織官員納入受賄罪的主體范圍。在受賄罪的構成要件上,應當取消"為他人謀取利益"的規(guī)定,將其規(guī)定為量刑情節(jié)。在受賄罪的刑罰體系上,由于受賄罪具有貪利性特點,所以應當增設罰金刑,以國家工作人員的平均年收入數(shù)額作為起刑點;取消受賄罪的死刑設置,有助于追究外逃貪官的法律責任,挽回流失的大量公共資產(chǎn)。由于受賄罪和貪污罪都屬于職務犯罪,二者侵害的法益相同且《刑法》對二者規(guī)定了相同的量刑標準,所以對貪污罪的規(guī)定也應進行相應的修改、完善。
[Abstract]:Bribery is a common crime of corruption. The current provisions of the Criminal Law of our country on the crime of accepting bribes have defects, which are not conducive to the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severely crack down on the crime of corruption. The Criminal Law stipulates that the subject of the crime of accepting bribes is only a national functionary, which cannot reveal the prestige of our country's law in the international arena. Nor can it meet the need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o jointly combat corruption, so foreign public officials and officials of public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should be included in the subject scope of bribery crime. In the constitutive elements of the crime of accepting bribes, the stipulation of "seeking benefits for others" should be abolished and defined as the circumstances of sentencing. In the penalty system of bribery crime, because bribery crime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rruption, we should add the fine penalty, take the average annual income of the state functionary as the starting point, cancel the death penalty for the bribery crime, It is helpful to investigate the legal responsibility of the corrupt officials and restore the loss of a large number of public assets. Because both the crime of accepting bribes and the crime of corruption belong to the duty crime, the legal interests of the two crimes are the same and the criminal law prescribes the same sentencing standard for them, so the provisions of the crime of corruption should be revised and perfected accordingly.
【作者單位】: 昆明理工大學法學院;
【分類號】:D92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孫國祥;;受賄罪量刑中的寬嚴失據(jù)問題——基于2010年省部級高官受賄案件的研析[J];法學;2011年08期
2 趙秉志;;國際社會懲治商業(yè)賄賂犯罪的立法經(jīng)驗及借鑒[J];華東政法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3 胡雁云;;職務犯罪主體之反思與重構——以《聯(lián)合國反腐敗公約》為視角[J];河南公安高等?茖W校學報;2010年05期
4 曾粵興;周兆進;;受賄罪中“為他人謀取利益”之要件探討[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衛(wèi)華;;國際刑法概念之辨析[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6年02期
2 張元;;金融詐騙罪之目的要件及罪過形式探析[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3 劉志偉,左堅衛(wèi);外國被判刑人移管的原則、條件及程序研討[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4 田文昌,顏九紅;金融詐騙罪的兩個誤區(qū)及立法構想[J];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5 鄧中文;;論商業(yè)賄賂犯罪的主觀性[J];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6 莫扎帕爾;;國際犯罪的刑事責任[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7 曹麗;;操縱行情行為的責任認定與證券市場監(jiān)管[J];研究生法學;2007年01期
8 王少華;中國社會洗錢現(xiàn)象與反洗錢法律問題研究[J];大連大學學報;2004年01期
9 呂巖峰,李海瀅;國際刑事管轄權沖突的“適當法”觀照——來自國際私法學的借鑒[J];當代法學;2004年04期
10 王勇;國際刑法維度的人權思考[J];當代法學;2005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張秀玲;;對我國“入世”后跨國犯罪的分析[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三屆會員代表會議——暨第十一屆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C];2002年
2 吳大華;;論“兩少一寬”的少數(shù)民族犯罪刑事政策[A];犯罪學論叢(第三卷)[C];2005年
3 王震;沙云飛;;海盜罪及其在我國國內(nèi)立法問題[A];《中國海洋法學評論》2006年卷第一期[C];2006年
4 王震;沙云飛;HU Yingying;;海盜罪及其在我國國內(nèi)立法中的問題[A];中國海洋法學評論(2006年卷第1期 總第3期)[C];201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顏海燕;違反國際人道法犯罪的個人刑事責任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1年
2 陳敬明;海盜罪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1年
3 蘇敏華;“羅馬規(guī)約”程序與證據(jù)規(guī)則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4 盧勤忠;中國金融刑法改革研究[D];華東政法學院;2004年
5 苗京平;刑事司法國際合作原理[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6 丁天球;比較法視野中的刑法不溯及原則的憲政分析[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7 阮傳勝;恐怖主義犯罪研究[D];華東政法學院;2005年
8 張磊;中國與國際刑事法院:現(xiàn)狀與展望[D];吉林大學;2007年
9 陳暉;中國區(qū)際刑事司法協(xié)助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10 孫宏;軍事刑法基礎理論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官家輝;論海盜犯罪及其國際法管轄[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聶云鶴;論關于海盜的國際法規(guī)則及其發(fā)展[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陳宇春;網(wǎng)絡犯罪類型和刑法規(guī)制完善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4 柳紅翔;商業(yè)賄賂犯罪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5 張洪曉;試論死刑不引渡原則[D];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6 毛頡琦;商業(yè)賄賂犯罪的刑法規(guī)制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7 湯志鷹;論當前我國信用卡詐騙罪的若干問題[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8 王娟;信用卡詐騙罪相關問題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9 張瓊;網(wǎng)絡犯罪刑事管轄權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0年
10 陳力;信用卡詐騙罪行為方式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孫國祥;;我國懲治貪污賄賂犯罪刑事政策模式的應然選擇[J];法商研究;2010年05期
2 王作富,但未麗;《聯(lián)合國反腐敗公約》與我國賄賂犯罪之立法完善[J];法學雜志;2005年04期
3 游偉,謝錫美;“為他人謀取利益”在受賄罪構成中的定位[J];法學;2001年08期
4 李澤明;陳曉東;;《聯(lián)合國反腐敗公約》與我國懲治腐敗犯罪立法之完善[J];法治研究;2007年12期
5 盧建平;;詳解美國《反海外腐敗法》[J];上海國資;2006年04期
6 任清;嚴薇;;對經(jīng)濟犯罪不能如此“認定”[J];w,
本文編號:179925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xingfalunwen/1799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