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約主義與死刑
本文選題:死刑存廢 切入點:契約主義 出處:《西南政法大學學報》2017年05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契約主義死刑觀有著悠久的思想史傳統(tǒng)——從最早的蘇格拉底到近代啟蒙哲學家。首先梳理歷史上圍繞死刑的幾個主要的契約主義論證,發(fā)現(xiàn)古典契約論者在死刑存廢問題上無法達成共識,究其根源有三:自然狀態(tài)的不確定性、立約者的人格差異性和自利假設(shè)。與基于自利的契約主義不同,羅爾斯式契約主義的基礎(chǔ)是公平的互惠合作,再加上無知之幕的設(shè)置,因此可以克服上述困難。通過運用羅爾斯式契約主義的分析方法,可以推出,無知之幕背后的立約者將理性地反對死刑。但是這種契約主義刑罰理論無法適用于非立約者的情形——即所謂的"非合作者問題"。
[Abstract]:The concept of the death penalty of contract has a long tradition of ideological history-from the earliest Socrates to the modern enlightenment philosopher. It is found that the classical contract theorists can not reach a consensus on the issue of death penalty retention or abolition. There are three root causes: the uncertainty of natural state, the personality difference and self-interest hypothesis of the treaty makers,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contractualism based on self-interest. The basis of Rawls-style contractualism is fair and mutually beneficial cooperation, coupled with the setting of the curtain of ignorance, so that these difficulties can be overcome. The treaty behind the curtain of ignorance will be rationally opposed to the death penalty, but this contractual penalty theory cannot be applied to the situation of the non-treaty-that is, the so-called "non-co-operator problem".
【作者單位】: 濟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分類號】:D924.1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新國;我國死刑制度批判[J];湖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2年01期
2 沈凌;淺議我國死刑制度的完善[J];金陵科技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3 陳琦;死刑制度考察——兼評中國死刑制度現(xiàn)狀與發(fā)展趨勢[J];河北公安警察職業(yè)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4 胡先文;我國死刑制度與國際接軌問題研究[J];理論界;2005年08期
5 葉娟麗;;關(guān)于死刑制度的獨白——評《理想與現(xiàn)實——中國死刑制度報告》[J];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6 李莉;;我國死刑制度現(xiàn)狀及思考[J];世紀橋;2006年09期
7 晁玉鳳;;我國死刑制度的必要保留和改善[J];中國市場;2006年40期
8 閆厚軍;;關(guān)于我國廢除死刑制度的思考[J];理論界;2006年11期
9 林麗;;我國死刑制度的限制與廢除[J];當代經(jīng)理人;2006年21期
10 劉寧;;論我國死刑制度的現(xiàn)狀與發(fā)展趨勢[J];山東行政學院山東省經(jīng)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9條
1 李永然;;_灷硇運伎妓佬討貧鵲拇鎊釻O楲[A];海峽兩岸法學論壇——江西省犯罪學研究會年會(2010年)論文集[C];2010年
2 苗延波;;20世紀世界各國死刑廢除運動的回顧及評述[A];全國外國法制史研究會學術(shù)叢書——20世紀外國刑事法律的理論與實踐[C];2005年
3 周道鸞;;董必武少用、慎用死刑的思想與中國死刑制度的完善[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六輯)[C];2007年
4 雷宇;;董必武思想與中國死刑制度的發(fā)展[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輯)[C];2008年
5 鄧萬飛;;對我國現(xiàn)行死刑制度的思考[A];貴州省2004年刑法學年會論文集[C];2004年
6 王芳;;淺議死刑在目前階段是否應(yīng)該廢除[A];當代法學論壇(2006年第4輯)[C];2006年
7 林泉清;;限制死刑——中國的現(xiàn)實選擇[A];海峽兩岸法學論壇——江西省犯罪學研究會年會(2010年)論文集[C];2010年
8 于軍鋒;;對我國死刑制度的思考[A];當代法學論壇(2007年第3輯)[C];2007年
9 倪懷敏;;論我國的死刑制度[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十六屆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7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北京市高級法院 吳斌;嚴格限制死刑符合國際潮流[N];北京日報;2014年
2 郭國松 媒體從業(yè)人員;廢除死刑的夢想與現(xiàn)實[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05年
3 ;死刑制度的基本理念:必要性 非常性 慎重性[N];檢察日報;2006年
4 江錚;死刑制度在我國存在的社會合理性[N];江蘇法制報;2006年
5 北京師范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學術(shù)秘書、博士生 彭新林 河南省鄭州市人民檢察院政治部副處長、北京師范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博士生 李慧織;死刑改革研究新境域[N];法制日報;2009年
6 王穎釗;試論中國非暴力犯罪死刑的限制適用及廢除[N];法制日報;2009年
7 本報記者 汪嘉波;廢除死刑是否符合俄羅斯國情[N];光明日報;2009年
8 鄧江湘;理解“殺戮的艱難”[N];檢察日報;2013年
9 喬新生;死刑的慎用與公正[N];北京日報;2005年
10 北京師范大學刑事法律科學院院長 趙秉志;中國死刑制度立法改革的思考[N];人民法院報;200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袁野;中國的死刑制度及其改革探討[D];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
2 南洋;論我國死刑制度的當代抉擇[D];中國政法大學;2009年
3 李艷;從死刑的歷史演變看我國死刑制度的完善發(fā)展[D];中國政法大學;2010年
4 王暉;美國死刑之文化考察[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5 陳璐;中國古代死刑制度研究[D];鄭州大學;2007年
6 唐彩霞;當代中國死刑制度改革的倫理審視[D];西南政法大學;2012年
7 尹英;論我國死刑制度的嬗變[D];山東大學;2013年
8 李姿;論我國的死刑制度及其未來走向[D];大連海事大學;2013年
9 李森;論廢除死刑的應(yīng)然與實然[D];中共中央黨校;2015年
10 謝寧;論受賄罪的死刑廢除[D];南京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59300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xingfalunwen/1593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