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lián)網(wǎng)金融刑法規(guī)制謙抑說之反駁——兼與劉憲權(quán)教授商榷
本文選題:互聯(lián)網(wǎng)金融 切入點:刑法規(guī)制 出處:《學術(shù)界》2017年07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在互聯(lián)網(wǎng)金融規(guī)制體系中,劉憲權(quán)教授撰文主張刑法應(yīng)堅守最后一道防線,保持謙抑本性,在完善相關(guān)行政法規(guī)的同時,修正刑事立法,限縮司法適用。規(guī)制謙抑說論證邏輯的缺陷在于對互聯(lián)網(wǎng)金融創(chuàng)新性預(yù)期過高,對風險性評估不足。"立罪至后"邏輯并非刑法謙抑本性,在前置規(guī)范缺位的情形下,刑法并非是阻礙金融創(chuàng)新的"劊子手",而是避免互聯(lián)網(wǎng)金融裸奔唯一的"遮羞布"。國家差別化保護立場的本質(zhì)是安全本位金融刑法觀的體現(xiàn);ヂ(lián)網(wǎng)金融刑法規(guī)制的現(xiàn)實出路在于穩(wěn)定刑事立法與反哺前置法并行、立足解釋立場與限縮司法適用、選擇性打擊與逆向規(guī)范生成機制形成。
[Abstract]:In the financial regulation system of the Internet, Professor Liu Xianquan wrote that the criminal law should stick to the last line of defense, maintain its modest nature, and amend the criminal legislation while perfecting the relevant administrative laws and regulations. The limitation of judicial application. The limitation of the logic of regulation modesty theory is that the expectation of innovation of Internet finance is too high, and the evaluation of risk is insufficient. Criminal law is not the executioner who hinders the financial innovation, but the only "fig cloth" to avoid the Internet financial nudity. The essence of the national differential protection position is the embodiment of the security standard financial criminal law view. The realistic way out of this system lies in stabilizing the criminal legislation and feeding the former law in parallel. Based on the stand of interpretation and limited judicial application, the mechanism of selective strike and the formation of reverse norms is formed.
【作者單位】: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
【分類號】:D924.3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朝戈金;民俗學視角下的口頭傳統(tǒng)[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彭兆榮;;“古”的回歸[J];學術(shù)界;2017年07期
2 倫玉敏;董小梅;;近30年中國大陸口述史學發(fā)展述評[J];大連民族大學學報;2017年02期
3 楊謹瑜;;口頭傳播與民間信仰——以山西臨縣三弦書盲藝人為個案[J];江漢論壇;2016年08期
4 張曉峰;俞乃華;錢益查;;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資料管理研究[J];新世紀圖書館;2014年08期
5 李海云;;當代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中口述史研究的適用與拓展[J];民俗研究;2014年04期
6 唐啟翠;;文化“大傳統(tǒng)”之述與見——田家溝“玉蛇耳墜”出土意義再探[J];百色學院學報;2014年01期
7 段靜;;近現(xiàn)代中、西口頭文學研究綜述[J];世界民族;2011年05期
8 張成福;;個人敘事與傳統(tǒng)建構(gòu)——以即墨“田橫祭海節(jié)”為例[J];青島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9 板俊榮;;橫看成嶺側(cè)成峰——多維視角解讀《鞠秀芳民歌紀事》[J];南京藝術(shù)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版);2010年04期
10 彭兆榮;;口述傳統(tǒng)與文學敘事[J];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晗;徐閏祺;;刑法的理念之刑法的謙抑性[J];東方企業(yè)文化;2010年15期
2 吳波,劉斌;論刑法的謙抑精神——從刑法根據(jù)論角度分析[J];貴州警官職業(yè)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3 肖茜瑩;解方;;論刑法的謙抑性[J];商業(yè)文化;2010年04期
4 王秀;;刑法的謙抑性——以刑法修正案(八)為視角[J];天水行政學院學報;2013年02期
5 馬慧芳;;淺議刑法的謙抑性[J];法制與經(jīng)濟(中旬);2013年05期
6 李哲;;淺議刑法的謙抑性[J];法制與經(jīng)濟(中旬刊);2010年03期
7 張瑞蓮;;論我國刑法的謙抑性[J];商品與質(zhì)量;2010年S8期
8 方威;;淺論刑法的謙抑性[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11年05期
9 蔣建峰;罪之謙抑理念的提倡[J];山東公安?茖W校學報;2004年03期
10 吳小帥;;謙抑:和諧社會建構(gòu)中刑法之必然走向[J];法制與經(jīng)濟(中旬刊);2010年07期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6條
1 本報記者 劉金林;界定“國有資產(chǎn)”要從謙抑性出發(fā)[N];檢察日報;2012年
2 本報記者 樊麗萍;“上我的課,從未有學生睡覺”[N];文匯報;2011年
3 屈學武;正確理解刑法的謙抑性原則[N];光明日報;2003年
4 檢察官、法學博士 張軍;刑事司法應(yīng)當秉持謙抑寬和理念[N];檢察日報;2008年
5 主持人 本報記者 支玲琳;法律應(yīng)該怎樣聽取民意[N];解放日報;2011年
6 黃瑞棟;“虐待動物負刑責”有違刑罰謙抑性[N];人民公安報;2009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范小天;論我國刑法的謙抑性問題[D];上海師范大學;2015年
2 李波;論刑法的謙抑主義[D];山東大學;2011年
3 田思君;從謙抑精神論我國刑事立法完善[D];中國政法大學;2009年
4 黃丹;論刑法的謙抑精神[D];復(fù)旦大學;2012年
5 陳麗娜;論刑法中的嚴格責任[D];廣西師范大學;2008年
6 吳小帥;論刑法的謙抑性[D];山東大學;2007年
7 陳麒巍;經(jīng)濟刑法的謙抑主義——安全利益與自由利益的搏弈[D];四川大學;2004年
8 王雅娜;謙抑視角下的我國未成年人刑事責任[D];昆明理工大學;2011年
9 馮瑤;謙抑性視角下伊斯蘭刑法研究[D];甘肅政法學院;2015年
10 李淑芬;論刑法的謙抑性與我國現(xiàn)行刑事立法[D];吉林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55946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xingfalunwen/1559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