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我國死刑的程序控制——以死刑復核程序為視角
本文關鍵詞:論我國死刑的程序控制——以死刑復核程序為視角
【摘要】:長期以來,我國的死刑復核程序從啟動方式到具體程序都具有很強的行政化色彩,不僅不能保證司法公正,更不能很好地發(fā)揮其限制死刑適用的作用。此外,有關死刑復核程序的規(guī)定過少且過于籠統(tǒng),因此不具有可操作性。盡管現(xiàn)行刑事訴訟法對于死刑復核程序做了進一步完善,但2012年刑事訴訟立法修改的力度畢竟有限,我國的死刑復核程序距離一個審判程序的要求仍有差距。因此,結合現(xiàn)行刑事訴訟法中關于死刑復核程序的規(guī)定及存在問題,從價值觀念、啟動方式、審理方式、被告人的參與度等方面出發(fā),討論了進一步完善我國的死刑復核程序問題,以期實現(xiàn)對死刑的程序控制,達到維護司法公正,最終限制死刑適用的目的。
【作者單位】: 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
【基金】:國家留學基金委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201607070112)
【分類號】:D924.1
【正文快照】: 從古至今,死刑因其終局性、不可挽回性,而具有過于強烈的行政化色彩,導致其喪失了應有成為諸刑中最為嚴厲的一種。當下,人們對死刑的的訴訟化特征,不能很好地發(fā)揮限制死刑適用的認識水平正在不斷加深,關于死刑的態(tài)度也正在作用。我國的死刑復核程序在啟動、審理、控辯發(fā)生轉變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吳宏耀;;死刑復核程序的律師參與[J];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12年06期
2 冀祥德;;刑事辯護準入制度與有效辯護及普遍辯護[J];清華法學;2012年04期
3 劉仁文;郭莉;;論死刑復核法律監(jiān)督的完善[J];中國刑事法雜志;2012年06期
4 劉仁文;;中國死刑改革的回顧與展望[J];河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學報;2012年02期
5 王敏遠;;死刑案件的證明“標準”及《刑事訴訟法》的修改[J];法學;2008年07期
6 萬春;;死刑復核法律監(jiān)督制度研究[J];中國法學;2008年03期
7 樊崇義;葉肖華;;死刑的實體和程序控制[J];中國司法;2006年08期
8 萬毅;;我國死刑審判制度之檢討與重造[J];西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孔冠穎;;認罪認罰自愿性判斷標準及其保障[J];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17年01期
2 宋慶閣;;我國死刑案件審判程序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法制博覽;2016年34期
3 胡婧;;論我國死刑的程序控制——以死刑復核程序為視角[J];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年06期
4 高晗博;;基層檢察院保障辯護律師權利的現(xiàn)狀分析[J];法制博覽;2016年30期
5 童美麗;;論法律監(jiān)督體制的完善[J];法制博覽;2016年24期
6 劉潔琳;;從要素到功能的演繹——從構成要素角度分析刑事庭審的功能性[J];商;2016年29期
7 葉正國;;我國審辯關系改革的途徑選擇[J];南都學壇;2016年03期
8 唐彤;;死刑復核檢察監(jiān)督制度研究[J];文史博覽(理論);2016年03期
9 步洋洋;;我國死刑辯護有效性保障機制的構建進路——基于比較法的視角[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年02期
10 汪建成;;以效率為價值導向的刑事速裁程序論綱[J];政法論壇;2016年01期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仁文;;中國死刑改革的回顧與展望[J];河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學報;2012年02期
2 高詠;;死刑復核程序中的律師辯護[J];中國刑事法雜志;2010年08期
3 孫萬懷;;從李莊案看辯護人偽造證據(jù)、妨害作證罪的認定[J];法學;2010年04期
4 常潔琨;;刑事辯護準入制度探析[J];西部法學評論;2009年06期
5 杜開林;;死刑指定辯護的現(xiàn)狀與完善——以南通市一審死刑刑事案件為例[J];法學;2009年11期
6 簡樂偉;張文靜;;建立刑事辯護準入制度 提高刑事辯護質量——“中國刑事辯護30年暨刑事辯護準入制度”國際研討會綜述[J];中國司法;2009年02期
7 冀祥德;;建立刑事辯護準入制度 實現(xiàn)刑事辯護專業(yè)化——兼與張青松律師商榷[J];中國司法;2009年02期
8 孫牯昌;;死刑復核程序中法律監(jiān)督之構建[J];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9 萬春;;死刑復核法律監(jiān)督制度研究[J];中國法學;2008年03期
10 王健;;《死刑復核周年記》專題報道之一 死刑復核:一位刑辯律師的苦惱[J];民主與法制;2008年06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建玲,郭琳;死刑復核程序應有期限[J];人民檢察;2003年09期
2 張昊;試論我國死刑復核程序的改革與完善[J];甘肅農(nóng)業(yè);2005年05期
3 奚瑋,謝佳宏,何艷芳;價值視角下的我國現(xiàn)行死刑復核程序[J];行政與法(吉林省行政學院學報);2005年11期
4 馮軍;胡湘英;劉文峰;;我國死刑復核程序理念的實然與應然[J];長沙大學學報;2005年06期
5 楊菁,王蕾;淺談死刑復核程序的公開問題[J];河北能源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6 張琳;韋成;;死刑復核程序的完善構想[J];池州師專學報;2006年06期
7 張樞;;死刑復核程序及其完善初探[J];中國科技信息;2007年18期
8 劉向紅;;死刑復核程序的性質及弊端新探[J];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年05期
9 韓紅;楊春雷;;死刑復核程序的啟動與復核方式[J];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8年06期
10 張兵;;淺議死刑復核程序的立法設置[J];貴州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劉海平;范建綏;;死刑復核程序檢察監(jiān)督探討[A];第二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6年
2 雷鳴;;死刑復核程序中的幾個問題[A];第二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6年
3 周道鸞;;試論死刑復核程序的完善[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四輯)[C];2005年
4 袁周斌;;淺析董必武的刑事司法思想[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輯)[C];2008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重慶市石柱縣人民檢察院 夏毅;死刑復核程序應重視辯方意見[N];檢察日報;2013年
2 本報記者 蔣安杰;死刑復核程序如何完善[N];法制日報;2005年
3 李樹德 韋洪乾;死刑復核程序:本不該遙遙無期[N];檢察日報;2004年
4 上海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 柯葛壯 碩士研究生 張 震;死刑復核程序的改革完善[N];人民法院報;2004年
5 特派記者 王弋 李波 趙偉;蔡彰:建議完善死刑復核程序[N];長春日報;2006年
6 本報記者 杜萌;最高檢介入死刑復核程序不應成為問題[N];法制日報;2006年
7 吳曉鋒;檢察監(jiān)督應當介入死刑復核程序[N];江蘇法制報;2006年
8 本報記者 李 飛;盡快完善死刑復核程序[N];人民法院報;2006年
9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 樊崇義;死刑復核程序的性質定位和運作[N];人民法院報;2007年
10 姚燁君;對我國死刑復核程序完善的幾點考慮[N];各界導報;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朱浩興;死刑復核程序研究[D];貴州大學;2007年
2 黃金喜;論死刑復核程序的改革與完善[D];西南政法大學;2008年
3 劉唯唯;死刑復核程序問題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
4 王晶;死刑復核程序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
5 常萌;死刑復核程序探析[D];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
6 段遠韜;死刑復核程序的檢察參與[D];西南政法大學;2009年
7 付麗娟;死刑復核程序的訴訟化研究[D];山西大學;2010年
8 魏海燕;論死刑復核程序改革[D];西南政法大學;2006年
9 鄧斌;論死刑復核程序的完善[D];貴州大學;2007年
10 吳準;死刑復核程序的訴訟化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28900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xingfalunwen/1289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