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農村土地制度變革的法律、政策與實踐回顧
本文關鍵詞:改革開放以來農村土地制度變革的法律、政策與實踐回顧
更多相關文章: 非農建設用地 實踐回顧 財富之父 現(xiàn)代化強國 適度規(guī)模經營 雙層經營體制 家庭承包經營 糧食安全 村委會選舉 鄉(xiāng)村治理結構
【摘要】:正農民與農村土地之間的關系是農村最重要的經濟關系,也是最重要的政治關系。改革開放后,中國農村建立了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tǒng)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家庭承包,承包什么?承包農村的土地。土地是財富之母,勞動是財富之父。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通過改革建立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就是讓勞動與土地能夠更好地結合在一起。中國農村土地這一寶貴的稀缺資源如何有效利用,這是中國能否實現(xiàn)全面小康、進而成為一個現(xiàn)代化強國的關鍵性問題之一。在農村土地的利用上,第一是農業(yè)用地的利用。這方面的問題主要是如何進一步通過體制創(chuàng)新,優(yōu)化資源配置,實現(xiàn)適度規(guī)模經營,提高土地生產率和農業(yè)勞動生產率,確保中國的糧食安全,提高務農勞動者的收入。第二是非農建設用地的利用。在城市化和工業(yè)化的進程中,一部分農地轉為非農建設用地是必然的趨勢。中國的現(xiàn)代化過程在某種程度上說就是土地增值和土地資本化的過程。農民作為集體所有者擁有
【作者單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fā)展研究所;
【關鍵詞】: 非農建設用地;實踐回顧;財富之父;現(xiàn)代化強國;適度規(guī)模經營;雙層經營體制;家庭承包經營;糧食安全;村委會選舉;鄉(xiāng)村治理結構;
【分類號】:D921;D922.3;F301.1
【正文快照】: 農民與農村土地之間的關系是農村最重要的經濟關系,也是最重要的政治關系。改革開放后,中國農村建立了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tǒng)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家庭承包,承包什么?承包農村的土地。土地是財富之母,勞動是財富之父。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通過改革建立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就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余小江;魏元遵;;對農村集體非農建設用地入市的思考[J];法制與社會;2007年10期
2 劉發(fā)章;集體非農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問題探析[J];理論學習;2005年06期
3 陳旺松;吳建欽;姚逸舟;;農村集體非農建設用地入市流轉模式探討[J];學理論;2011年03期
4 馬三喜;;創(chuàng)新農村集體非農建設用地流轉法律制度的可行性分析[J];農業(yè)科技與信息;2006年12期
5 馬三喜;;農村集體非農建設用地流轉法律制度設計中的若干問題[J];農業(yè)科技與信息;2006年11期
6 ;努力形成科學發(fā)展與科學用地的和諧局面——訪市人大財經委主任委員袁以星[J];上海人大月刊;2009年06期
7 季學明;孟薇;;積極探索城鄉(xiāng)統(tǒng)籌利用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的途徑[J];黨政論壇;2008年09期
8 方晟;何柳;;試論非農建設用地上市對土地一級市場影響[J];法制與社會;2007年06期
9 楊宜勇;范偉;;積極做好我國失地農民的社會保障工作[J];紅旗文稿;2005年18期
10 李新民;;“政策”管不住“對策” 圈地風變招重來[J];黨政干部文摘;2003年1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周建春;;關于農村集體非農建設用地流轉的思考[A];中國土地學會625論壇-第十二個全國“土地日”:建設規(guī)范的土地市場論文集[C];2002年
2 鄔海翔;;集體非農建設用地流轉問題探討[A];“征地制度改革與集體土地流轉”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5年
3 馬凱;錢忠好;;農村集體非農建設用地直接上市:市場失靈與其政策矯正[A];2009年中國土地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4 劉漢裔;;盤活上海市集體非農建設用地的對策[A];中國土地學會625論壇-第十九個全國“土地日”:保障科學發(fā)展,保護耕地紅線論文集[C];2009年
5 羅亨耀;涂春松;;規(guī)范農村集體非農建設用地流轉之我見[A];第二屆浙江中西部科技論壇論文集第四卷(土地分卷)[C];2005年
6 杜安才;;集體非農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管理探討[A];第二屆浙江中西部科技論壇論文集第四卷(土地分卷)[C];2005年
7 俞義;;集體非農建設用地流轉問題初探[A];“征地制度改革與集體土地流轉”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5年
8 劉東海;;關于對舟山市集體非農建設用地流轉與新農村建設的思考[A];“征地制度改革與集體土地流轉”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5年
9 羅亨耀;涂春松;;規(guī)范農村集體非農建設用地流轉之我見[A];“征地制度改革與集體土地流轉”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5年
10 劉喜廣;劉朝暉;;農村集體非農建設用地流轉研究[A];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土地問題研究[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杜登彬;非農建設用地流轉利大于弊[N];中國經濟時報;2001年
2 陳守義;建議開展農村非農建設用地進入市場的試點工作[N];人民政協(xié)報;2006年
3 記者 黃俊杰;非農建設用地實行會審[N];汕尾日報;2008年
4 記者郄建榮;非農建設用地審查將加強[N];法制日報;2005年
5 李樂;52號文件“預留”農地入市空間[N];中國經營報;2006年
6 陳思俠;加強領導 落實責任[N];酒泉日報;2007年
7 張俊德;我市著力保護基本農田[N];張掖日報;2007年
8 白曉東 侯文琰;半年內哈市暫停審批農用地轉非農建設用地[N];黑龍江日報;2004年
9 張杰、朱曉峰;手中有“糧”市場不慌[N];中國房地產報;2004年
10 博樂市國土資源局 布仁其其格;淺談集體非農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管理面臨的主要矛盾[N];博爾塔拉報;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3條
1 馬凱;中國農村集體非農建設用地市場演化機制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09年
2 朱木斌;集體非農建設用地流轉制度變遷的動力機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08年
3 萬健;集體非農建設用地流轉制度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8條
1 李紅;城鄉(xiāng)非農建設用地規(guī)模與布局研究[D];山東農業(yè)大學;2008年
2 汪如民;城鄉(xiāng)結合部非農建設用地擴張控制規(guī)模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06年
3 盧吉勇;農村集體非農建設用地流轉創(chuàng)新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03年
4 田煒;深圳市農村集體非農建設用地流轉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05年
5 陶楚南;城鄉(xiāng)結合部非農建設用地理性擴張及其機制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07年
6 王紹艷;城鄉(xiāng)結合部非農建設用地理性擴張的評價指標體系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07年
7 丁火平;集體非農建設用地流轉管制制度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07年
8 廉文娟;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的土地資源優(yōu)化配置與產業(yè)升級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86196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xianfalw/861969.html